北海老街骑楼景区北海的骑楼街道,包括中山路和珠海路。
其形成要从北海最早的片区——北海村谈起。
北海村形成于1796——1820年,1820——1862年,自北海村向东发展形成西靖街,这便是珠海路的缘起。
1862——1884年,北海口岸开放,广府商人落户北海渐众,西靖街向东延伸,成“大兴街”。
此后,商业不断繁荣,大兴街向东发展,于1885——1894年间形成“升平街”,辛亥革命后,继续向东发展形成“东安街”、“东华街”、“东泰街”。
1927年,自西靖街至东泰街全街改称珠海路。
在此过程中,广府商人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开创了北海的商业繁荣,而且带来了广东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
这可以从至今尚存的,几科与大兴街同时期形成的民建一街(1870年左右)所留存的旧式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中得到印证。
其建筑形式与今天广州旧城区西关的老里弄“毫无二致”。
这些商铺,多为土瓦、木门面、墙头出挑、凹阳台、卷棚,有的门头或楹额画花描草、缀以木雕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19世纪下半叶,大量西方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在北海建成,有海关、领事馆、洋行、学校、医院、教堂等建筑。
这些建筑均为券廊式风格。
由柱列划分出的空廊是适应南方炎热气候的有效建筑手段。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建筑文化逐渐为北海人民所认同,民间建筑工匠们逐渐掌握了欧式建筑的做法,他们根据自己对西方建筑文化的理解,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创造出了自己的建筑风格,表达了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从而推进了西方建筑文化在北海的发展和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
拓建于1927——1931年的中山路和珠海路便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西方建筑文化在北海发展和成长的集中体现。
两条街总长3公里,其中珠海路骑楼风貌至今仍保留相当完好。
自1925年始,为北海成立独立市创造条件,改造旧城区街道和城市面貌,拆除旧式商铺,统一要求新建欧式骑楼,这在北海城市发展史上是一个大手笔。
仅短短几年时间,北海从原来的悠悠小巷南国风情,变成了异国情调飘逸的一颗海之明珠。
北海市区里最有名的是号称“天下第一滩”的十里银滩,其次应该就算这条充满历史沧桑的老街了。
其实骑楼老街并不是北海独有,广州上下九路、厦门中山路、中山孙文西路等等很多南方城市都有这么一条骑楼街道,但说实话,保存得像北海老街这么好,这么如原貌的,还真是我见过的唯一。
北海老街现在叫做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包含北海老街在内的“北海近代建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北海老街还是北海以旅游为主的商业街,一般从北海市中心北部湾广场坐三轮车过去要4—5元,也有很多1元拉你过去的,不过据说要至少进一家购物店,我觉得如果你时间不是非常充足,还是不要在乎这3、4元。
北海老街是游客到北海的必游之地。
老街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我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
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海路逐渐失去了昔繁华,除了稀稀落落还有屈指可数的几间店铺经营渔具外,其他店铺已几乎成为民居,街道建筑日渐老化。
今天北海旅游业日渐发展,老街又迎来第二春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北海老街还有很多酒吧、创作基地等等,经常搞搞文化活动。
北海老街与其他城市骑楼老街不同的就是它依然这么沧桑。
斑驳的墙体显示着老街的历史和沧桑。
到老街漫步,你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那里的街、那里的楼、那里的人,还有家家户户门边晾晒的咸鱼干,不禁让你忘却是身处都市。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景象,老人们摇着大蒲扇在门边乘凉,或齐齐围着聊天或打麻将,他们眼睛里透着平静与安详,仿佛老街的一切都还和他们小时候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
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老街形成于1927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却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
自那时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老街。
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的结晶.。
老街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
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
临街墙面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南方沿海的骑楼,初步划分为闽派和粤派。
闽派骑楼由于受当地传统木雕技艺的影响,骑楼立面上堆满了浮雕图案。
粤派骑楼以广州为中心,由于历史较为久远,多以岭南风格为主调,兼有满州风格和欧式风格。
北海因过去地籍管辖一直属广东,因此北海骑楼是粤派骑楼的一个分支。
但与福建、广东骑楼相比,北海骑楼没有过于烦琐的雕饰,而是更加简洁,线条精美,高潮突出,整体和谐。
其艺术处理之成熟,堪称奇葩。
著名作家舒乙(老舍之子)认为,珠海路和新加坡国宝级的老街一模一样,应保护好这条极具开发价值的老街。
英国建筑专家白瑞德先生认为,珠海路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对北海有意义,而且对华南地区、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有意义。
到老街漫步,你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那里的街、那里的楼、那里的人,还有家家户户门边晾晒的咸鱼干,不禁让你忘却是身处都市。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景象,老人们摇着大蒲扇在门边乘凉,或齐齐围着聊天或打麻将,他们眼睛里透着平静与安详,仿佛老街的一切都还和他们小时候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
涠洲岛,湛蓝的海出发之前并不太了解北海涠洲岛,以为不过是一座火山岛,在搜集资料中发现她还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第二名,第一名和第三名分别是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我想这两个地方都不是那么容易去到的,“最美”第二名,应该很美啊!怀着这样的憧憬,当我登上那座海岛,尽管天气并不十分理想,尽管行程比较匆匆,尽管我的摄影技术低下,但依然被涠洲岛那份纯净自然的美给震撼,我知道我只是一个过客,与她擦肩而过时不经意地憋了一眼,并未认真地去发掘她更多的美。
北海涠洲岛是广西最大的海岛,南北方向长6.5千米,东西方向宽6千米,岛的最高海拔79米,也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
涠洲岛气候宜人,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气候温暖湿润,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清新宜人,具备世界旅游界向注的“三S”:海水sea、阳光sun、沙滩sand的旅游资源,故素有“大蓬莱”仙岛之称。
上岛门票是90元。
涠洲岛盛塘村哥特式天主教堂,1869年,法国籍传教士范神父,花了十年时间,用岛上特有的珊瑚石,建造了这座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的教堂。
五彩滩的海蚀地貌,奇丽的海岸地貌是涠洲岛的一大景观。
五彩滩,退潮后才能欣赏到最美,涠洲岛为正规全日潮,基本上上午为退潮时间,下午为涨潮时间。
涠洲岛的海水清澈见底,可以潜水,据说大概150元左右每人,价格当然低过海南,景色却不逊于海南。
石螺口海滩,这里除了沙滩海水和阳光,还有烧烤、水果、潜水、观光船……1元一个扇贝,10元4条鱿鱼。
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岛上最美的地方就是鳄鱼山火山地质公园。
凝固的火山熔岩与海水交融在一起,真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涠洲岛最后一次剧烈的火山运动在七千多年前才趋于平静,七千多年,对于地球来讲,短得像昨天。
火山熔岩冷却时形成的悬于海面上的火山洞。
突兀于海面上的火山熔岩石,站在上面留影,被强烈的海风吹着,还是有些胆颤的。
海蚀洞上有人在钓鱼,涨潮时,这里俨然一座天然拱桥。
千奇百怪的火山熔岩地貌,是涠洲岛的最大看点。
时间在这里停止在千万年前的那次火山喷发,火山岛、海蚀地貌、阳光沙滩海水,还有木栈道,涠洲岛无愧“最美”第二。
“海枯石烂”,只是这里海未枯,石也未烂。
火山公园的月亮湾,这里也是涠洲岛的火山口地带。
滴水丹屏景区,就是赤红色的岩壁上不停地有水滴下,这里的沙滩极其幼滑。
涠洲岛南北方向的长度为6.5千米,东西方向宽6千米,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岛的最高海拔79米。
涠洲岛上居住着2000多户人家,1.6万多人口,其中75%以上是客家人。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海市正南面21海里的海面上,距北海市区36海里,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
从高空鸟瞰,涠洲岛象一枚弓型翡翠浮在大海中。
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
涠洲岛与火山喷发堆积和珊瑚沉积融为一体,使岛南部的高峻险奇与北部的开阔平缓形成鲜明对比,其沿海海水碧蓝见底,海底活珊瑚、名贵海产瑰丽神奇,种类繁多,堪称人间天堂、蓬莱宝岛。
我们乘坐的快艇停靠涠洲岛客运码头时,那片湛蓝的海呈现眼前,随后的旅程,清澈湛蓝的大海始终伴随左右。
涠洲岛海底能见度高,海水清澈,潜水之类的游乐项目比海南便宜很多,珊瑚礁潜水130元可以搞定,潜水我们没参加,6个人花80元上海底观光船转了一圈。
美景就是随便拍都可以拍到很美,石螺口海滩是海滨浴场,也是渔民打渔的场所,上次我就是在这附近打渔。
这样的美景LP当然不会放过,其实我们都没有放过。
大海是我女儿猫猫的最爱,玩沙玩水,猫猫每次都玩到癫,猫猫从小对大海一点都不畏惧,而且非常喜欢,坐在沙滩椅上,猫猫开心异常。
简陋的海底观光船,可以清楚地看到遍布海底的海胆,这片海域珊瑚已经很少了,涠洲岛清澈、能见度不错的海水。
站在高处远眺猪仔岭,前一天中午趁着退潮之际,我一个人跑到这座小岛之上,猪仔岭附近海域一片湛蓝,可惜今天天气不是很好,近处的相思树开了黄色的花。
南湾被涠洲岛紧紧地抱在怀里,这里是涠洲岛居民的主要聚集地,海的颜色多变,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换而变换,火山地质公园附近的海水。
涠洲岛最壮观最美丽的景色就是在这处鳄鱼山火山地质公园,黑色的火山熔岩千百年来被海水冲刷着,有人在礁石上海钓,即使钓不到鱼我也觉得是一种享受。
海枯石烂的美景会不会地老天荒?滴水丹屏的海岸有着最细幼的沙滩,已经坍塌的巨型“人头像”依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涠洲岛上30多个小时的时光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尽管经历了很多,但我还是后悔行程如此匆匆,如果有时间在滴水丹屏的沙滩上嬉戏,有时间在石螺口的躺椅上听风,有时间在火山口的栈道上沉思……这些都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匆匆地我来了,匆匆地我又走了,涠洲岛,我想我还会去……涠洲岛,百年珊瑚教堂涠洲岛是“中国第二美的海岛”,她的美不仅美在“三S”(海水sea、阳光sun、沙滩sand),还美在那壮丽的火山地质奇观,更美在那淳朴的海岛民风,盛塘天主教堂就是涠洲岛人文景观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