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纠纷案件法院判决情况分析与思考

医疗纠纷案件法院判决情况分析与思考

医疗纠纷案件法院判决情况分析与思考医疗纠纷案件法院判决情况分析与思考——附例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析【摘要】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民法院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采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适用《条例》进行判决。

但在审判过程中,存在鉴定“二元化”,适用不同的法律进行医疗损害赔偿判决,赔偿标准采用不一,高额赔偿依然存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我国法制的严肃性和统一性、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及患者最终权利的保护。

本文通过随机收集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法院判决书,分析研究我国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面临的问题及亟待解决的难题,以促进“公正、公平”处理医疗纠纷案件。

健全我国医疗损害赔偿制度,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医学科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法院判决;医疗损害赔偿【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资料来源及基本情况.研究资料来源于经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中随机反馈的份法院判决书。

.基本情况:()份判决书中,基层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份,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份。

()医患双方胜诉情况:份判判决决书中,患方胜诉,法院判赔的例,占.%,患方败诉的例,占.%(见表)。

表仞医疗纠纷案件的裁判情况注:份法院判决书中有例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案件,患方仍获得了赔偿。

表仞医疗纠纷鉴定结论采信情况注:①完全采信:完全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进行判决。

②部分采信:采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部分内容。

③不采信:完全不采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鉴定结论采信情况见表。

()判决适用法律情况:在份案件中,其中份完全依照《条例》进行判决,份不完全依照《条例》判决,份完全不依照《条例》判决见表。

表仞医疗纠纷法院裁判中法律适用情况二、分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大多由法院采信。

份法院判决书中,其中对鉴定结论完全采信的份,不采信率只有.%。

说明医学会自年《条例》颁布实施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规范、认真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为科学、客观、公正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学科学健康发展。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得到了社会和和有关部门的认可。

.医疗纠纷案件在司法诉讼中。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并存。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被采信的情况依然存在。

份法院判决书中。

有例既进行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又进行了司法鉴定,占.%:法院委托不采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形是多种的,有患方改变诉由方面的原因。

也有非患方因法律与医学杂志年第卷(第期)素。

()先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为“不属于医疗事故”后,法院启动司法鉴定。

例:某患儿出生后天.患严重败血症,后又发生脑栓塞,最终造成脑瘫。

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后委托司法鉴定。

结论认为“医疗过错与患者目前后果有一定因果关系,承担次要责任”。

法院最终采纳了司法鉴定。

()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属于医疗事故,但患方提出诉由不是“医疗事故”后,进行司法鉴定。

例:某患者,异位妊娠,失血性贫血,医院给于甲氨喋呤注射化疗,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混合性贫血,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为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责任。

因患方对鉴定结论的医方责任程度不服,提出本案诉由是医疗过错,而不是医疗事故。

因此,法院委托进行了司法鉴定,司法鉴定认为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为主要原因,参与度为%,法院采信司法鉴定结论,并进行了判决。

()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为不属于医疗事故后,法院直接否认了鉴定结论,采信患方提供的证据。

例:某患者在医疗机构输血染上丙肝,经省、市两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均认为,患者输血时国家未有相关规定须检测丙肝内容,医方在为患者输血未作相关检测不存在过错,但法院认为鉴定结论有失公正,故不予采信。

.同一起医疗纠纷案件。

存在法院判决适用法律不同,对患者的[] [] 赔偿标准就不一样,不属于医疗事故的仍然得到赔偿()法院在判决过程中,把医疗纠纷赔偿分为“医疗事故”赔偿与“医疗过错”赔偿,患者诉讼的事由不同,适用法律就不同。

如例患者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中医方所负的责任程度不服。

即改变诉讼事由,提出对医方的医疗过错进行赔偿,法院予以采纳,按照《职工非因工伤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试行)》等进行了判赔。

()份判决书中,法院除适用《条例》有关赔偿内容以外,还适用了《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以及其他有关法规等。

()医疗纠纷案件在司法判决中,存在鉴定成属于医疗事故的,按照《条例》的计算方法,患者获得的赔偿少,适用《民法通则》和《解释》的,赔偿金额高。

随机收集的判决书中仅有例完全按照《条例》进行判决,占总数的.%。

有例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反而得到了赔偿,占总数的.%。

例中医方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患者仍得到万多的赔偿。

三、讨论.近年来,医患纠纷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

如何公正处理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关系到医学科学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进步。

《条例》作为一部专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法规,在医疗事故概念界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和内容,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赔偿的标准,患者权利的保护。

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等方面的规定。

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公正性,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因此,年最高人民法院也颁布了《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而确立了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中,适用《条例》的司法原则。

从随机收集的份法院判决书中看,有例完全采信了医学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占总数的.%。

有例适用了《条例》有关条款进行判决,占.%。

但认真分析有关内容,我们发现。

在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诉讼中,鉴定的“二元化”,医疗损害赔偿标准不一。

法律适用之间冲突和混乱。

高额赔偿存在仍是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理论界对医患法律关系性质的不同认知,是造成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不同及赔偿标准不一的理论基础。

医患法律关系性质目前我国有诸多学说,有人认为医疗纠纷处理应当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另外有人认为,医疗纠纷处理应按民事法律法规来处理;还有人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关系,医疗纠纷处理应当有独特的处理原则。

[医患法律关系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法律内容也就不同。

法律界大多认为医患关系应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横向的民事法律关系或司法关系。

嘲患者出现医疗损害后。

应当追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损害责任。

医疗损害除了直接表现;对患者健康权及身体权的侵害,还可表现为对患者隐私权、名誉权的侵害。

同时,因患者的伤亡、人格权的侵害,还会给患者或近亲属带来财产上和精神上的损害。

【】因此,面临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因医疗行为不当而对患者的侵权行为,无论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组织器官的损害还是精神上损害或利益上损失,都应进行医疗损害责任赔偿。

虽然《条例》第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这一规定受到法律界的质疑。

[例:某患者,宫内孕周、双胎、急··性脂肪肝入住某医院,给于常规检查后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与患方谈话内容不详,双方没有签订正式的“剖宫产”手术同意书,没有签手术同意书,术后患者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市省两级鉴定均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法院认为原、被告之间是一种医疗合同关系,被告在原告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下,负有提供安全医疗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本案虽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但由于属于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不适用《条例》有关规定,应按照《民法通则》、《解释》规定,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共赔偿.元。

.《条例》第条规定的不属于医疗事故不予赔偿内容及属于医疗事故进行赔偿的计算方法和内容,与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解释》相冲突或不一致是造成鉴定“二元化”和赔偿标准不一的法律原因。

在医疗事故鉴定中,我们经常发现,虽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过失行为不属于医疗事故,但医方的医疗过失行为是显而易见的,如患者而严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的医疗治疗时,医方未能履行告知义务或未能全面履行告知义务,违反了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规定的“医师应如实向患者或其家属介绍病情,但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

”上面例所举的医方行手术抢救治疗时。

术前与患方谈话内容不详,双方没有签订“剖宫产”手术同意书,也没有签手术同意书,术后出现患者因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医患纠纷因此发生。

市省两级鉴定之所以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是因为医方虽有没有签订“剖宫产”手术同意书,也没有签手术同意书等过失,但这些过失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大出血而死亡,按照医疗事故的定义鉴定结论为不属于医疗事故,也符合法学的因果关系论。

按照《条例》第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笔者认为这个规定的公平性是值得商榷的。

医方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方这种未全面履行告知义务的过失行为是一种剥夺患者的治疗选择权和心理准备的违法行为,给患方造成的精神痛楚和物质损失是巨大的,医方应基于人道主义的原则给予患方一定经济赔偿。

但第条否决了患方通过这种渠道获取救济途径,显然有失于公平、合理的原则,因此,患方通过其它方式如司法鉴定改变诉讼事由寻求赔偿是必然的了。

此外《条例》关于医疗损害赔偿内容如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标准和方法,与民法的标准,具体的说法律与医学杂志年第卷(第期)也就是与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不尽一致,也是造成医疗纠纷案件赔偿标准不一的另一重要原因.有人以深圳地区医疗机构造成患者死亡为例,分别按《解释》和《条例》进行计算赔偿金额,前者赔偿金为.元,后者为元,由此可见两者的赔偿标准相差太远[。

.忽视《条例》医疗事故概念的内涵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内容,人为划分所谓“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过错鉴定”是造成司法诉讼中鉴定“二元化”主要原因。

《条例》第条、第条规定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内容,即主要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医疗过失行为是否属于医疗事故进行鉴定。

判断医疗行为是否有过失的标准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是否遵守了卫生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调查和实践中我们认为,虽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认为医方的医疗过失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方过失行为还是鉴定书得到体现的,如例就指出医方未能履行告知义务,属于医疗过失。

但在司法诉讼阶段,由于一些患者和法官认识的偏颇,不能正确理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内涵和内容,机械地认为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只作出“属于医疗事故”或“不属于医疗事故”的结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过失,患者人身损害后果,它们之间的关系未予以理论,鉴定涉及面窄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