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主备教师:穆立娜一、学习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
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3、规律以及规律与人的关系三、学习问题诊断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四、学习过程(一)世界的物质性问题1、阅读课本28页探究框体及正文,分析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问题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科学内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
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问题3、阅读课本30页探究框体及正文,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人类社会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从意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
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典型例题1、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D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荀子的话说明天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好恶而改变,因此D项入选。
A项强调世界的本原,B项强调自然界的产生,都与荀子的话不一致。
C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问题1、课本31页“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月成焉。
”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探究提示】大自然是生生不息、变化无穷、永恒运动的。
问题2、阅读课本31页正文以及探究框体回答(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指什么?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那么运动和物质是什么关系呢?(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课堂探究】两则故事分别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1、禅宗慧能的“仁者心动”:《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2、我国古代刻舟求剑的寓言慧能和尚承认运动,但否认是物质的运动,而说是心感觉动就动,这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楚国人虽然承认船、水、剑的客观存在,但却否认了运动,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最终他的求剑之举只能落空。
典型例题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B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解析: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是说法度、事例、风气都是运动变化的,说明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所以A错误,B符合题意。
C正确但与题干不符。
D错误,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典型例题2、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据此回答2-3题。
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C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3.“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B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问题3、阅读教材第32第一个页探究及正文回答:( 1 )①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没有②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
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大雁塔和故宫因为空间位置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不变,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2)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①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基本不变(相对稳定)如:张三仍是张三,不会因为过了明天就变成李四了;水在0度-100度之间,它仍是液态的性质。
②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比如我们坐在教室里,我们身体的位置相对于教室而言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坐在火车里,相对于车厢而言是静止的,但其实火车是在运动的,它带动车上的人也在运动。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课堂探究】课本P32页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只承认运动而反对静止,最终将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问题4、认识规律,阅读教材第33-34页探究及正文回答:1、规律定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主观想象非现象非偶然非变动注意:"规律"和"规则"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它、消灭它或者改变它。
规则是主观的,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可以制定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
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及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如果违背规律必然遭到惩罚。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受到惩罚。
强调:只能说人们发现了规律,而不能说人们发明了规律、改造了规律。
3、规律是客观的,规律也是普遍的,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呢?请你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在客观规律目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典型例题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永恒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解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遵循各自的特殊规律。
因而,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故选择A。
典型例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
这说明( B ) A.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C.一切物质都是“为我之物”D.人们掌握科学就能改变规律的客观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规律的有关知识。
题干说明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选B。
A、C、D说法均错误。
答案B当堂检测1、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登上月球、绕地球飞行、建成载人空间站。
宇航员在茫茫太空中发现的只有物质。
这表明( C )。
①神创论的观点是错误的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自然界是物质的④人类社会是物质的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宇航员在茫茫太空中发现的只有物质”表明自然界是物质的这一结论的正确性,神创论的观点的荒谬性,同时进一步表明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故应选①②③,材料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故不选④。
答案C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这一观点是( B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解析:毕尔生承认了事物是运动的,但却认为运动的承担者是某种概念,这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应选B。
3、(2012·绍兴模拟)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