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

温家宝总理对教师的三点期望,应该是教师应有的教育情怀:
——要充满爱心。

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霍懋征老师说过:“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

”希望你们关爱每一名学生,视学生为弟妹、如儿女,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要勇于创新。

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钱学森先生曾回忆说,在他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就是在师大附中。

六年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对他的影响很深。

当时数学老师傅仲孙特别提倡创新,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如果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有创新,就给100分,还要另加奖励。

杰出教师的过人之处,就是能够在平凡的教学点滴之中,探索教育的真谛,追求事业的卓越。

希望你们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氛围,使美好的教育理想变为现实。

——要刻苦学习。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会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中小学教育是人生启蒙、知识准备、世界观萌芽的特殊阶段,学为人师尤为重要。

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

你们虽然从学校毕业了,但你们的社会实践才刚刚开始,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和教学质量。

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
——要甘于奉献。

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薪火相传,依靠的就是道贯古今的师者,依靠的就是化育天下的精神。

你们选择了做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高尚,就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应该像小河奉献给大海、阳光奉献给大地那样无私、那样无怨无悔、那样一往情深。

希望你们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做好终身从教的思想准备,甘做培育人才的泥土,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以专业的情怀做教师》是研修中心吴勇主任的讲座,他的讲座风趣幽默,耐人寻味,像徐徐春风滋润着我们: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事业,更是一种专业:要有专业的情怀、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技能。

做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它当做专业,尽自己的能力,去研究如何做一
个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也就是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精神,并不断地使之提高。

怎样做个专业的教师呢?“把学生当学生看,把学生当亲人看,把学生当自己看。

”他的话掷地有声。

告诫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快乐、敏感、激情、反思、阅读、榜样”。

教师还应该“像一面旗帜,高高举起,高高飘扬,引领学生前行的方向。

应该卷一个旋窝,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和独特的旋转方式,将周围的一切都卷入其中,应该亮出一个品牌,用品牌打造教育生活的新境界”……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的道理,将教育视为一件快乐的事。

以专业的情怀做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与“奋斗”,不断地将教育之爱付出
1925年10月,就在清华大学附近小饭馆的桌子上,朱自清先生写下了《我的南方》一诗,诗中说:“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儿是山乡水乡/那儿是醉乡梦乡/五年来的彷徨/羽毛般飞扬……”这一事件在今
天看来已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给一个人的命运所带来的意义,它已定格为一个符号,一个高大的背影——一个中学老师转身成为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的教授,那年他27岁。

每当读到这段材料的时候,我就不由想起朱自清先生当年所任教的浙江上虞白马湖湖畔的春晖中学。

那里,名师硕彦荟萃:夏丏尊、
朱光潜、朱自清、丰子恺……先后于此任教。

他们所极力推崇的“爱的教育”“人格教育”“感化教育”“个性教育”,即便今天看来,也仍处于教育思想的前沿。

是什么原因使当年这样一所乡村中学成了中国教育璀璨的明珠呢?仅仅因为大师荟萃、名流云集吗?通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或许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各年级的学生都争着要求他(朱自清)教课,他只得尽可能多担任些钟点。

奔波于两部之间。

但他不因课多而敷衍,每每拭汗上讲台,发下许多讲义,认真讲解。

(朱维之《佩弦先生》)”类似的描写在春晖中学的校史记录中随处可见。

很明显,教育的成功源于对工作的投入和激情,源于教育者内心博大的教育情怀。

何谓教育情怀?以我的理解,“情”是指崇高的感情,“怀”是指广阔的胸怀,“教育的情怀”则应该是一种激情,一种热爱,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和投入。

可见,在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的眼中,教育绝不就是饭碗,甚至也不是职业,而是一种伟大的事业,是一种虔诚的宗教。

教育的情怀需要灵魂的参与,需要精神的支撑。

拥有教育情怀,最重要的不是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更不是要获得哪一种职称或荣誉,而是要有博大的爱心---爱家人,爱祖国,爱自然,爱朋友,爱同事,爱世间美好的一切——特别是对本职工作和学生真诚的爱。

爱是教育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老师,教育修养中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那就是对孩子的依恋之情。

基于对
学生的爱,教师的工作才会更有热情,更有激情,才会使自己更有智慧。

爱愈深,激发的创造能力愈强。

拥有教育情怀的人大多怀着赤子之心,他们常常带着一颗纯洁的童心看待这个世界,观察自己的生活。

他们心地善良、坦诚无私,他们喜欢探索而又不带成见。

所以,他们多用纯净的心地思考生活和工作,而不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他们更不会搬弄是非,在无休止的内耗中打发光阴、度过人生。

自然,笑容常阳光般地挂在他们脸上,愉悦常发自他们的内心。

他们真诚地对待生活和工作。

他们的课堂中常流露出多彩的幻想,他们的心灵和学生息息相通,他们和学生一起营造快乐的课堂。

因为拥有赤子之心,所以能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学生心里的渴求,解决学生的所需所想。

这样,他们的教育也就更加有效。

拥有教育情怀,需要有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在一个普遍缺乏理想的时代,仍然怀有理想的人绝不是因为幼稚。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追求的全然是世俗的名利,他的教育水平即便再高,充其量也不过只是一个教书匠。

而拥有教育情怀的老师,不仅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民主观念、科学意识、健全的人格、独立的精神和文明的修为。

这不应该只是教育家的理想,也应该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追求。

然而,如果我们本身没有独立的精神和灵魂,没有个性的生动与闪光,没有自主的意志和理想,那么又该如何来践行教育的信仰?如果我们自身的灵魂是黯淡、阴郁和低垂的,又如何使受教育者的灵魂
真正明快起来?做一名拥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需要自我精神的崇高和
独立。

同时,一个拥有教育情怀的老师也一定是在教学上孜孜以求的老师。

他的课堂不是填鸭和传授,更是一种自然的引导。

对教育的激情和执着追求引领着他不断钻研教材,研读学生,研究教法。

他们的课堂,在学生看来,自然是一种享受。

他们的课堂上,时时充满着诗情和画意,他的学生处处都能感受到他温暖的阳光和甘甜的雨露,他能够将富有震憾性的召唤带给大家,这种意味深长的震憾往往可以抖落学生心中的尘埃,让其充满激情和理性。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这样的老师善于思考,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我用了100种方法都不能让这个学生改变,我会寻找第101种方法。


一个中学教师能够在转身之际走进清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巨擘,由此看来,绝非巧合和偶然。

在工作中,我们不一定都要立志成为教育家,但是,如果我们能内心拥有博大的教育情怀,我们的工作也必将轻松、愉悦,而又高效。

这样的教育生活是快乐的,能拥有这样老师的学生也必然是幸福的。

教育情怀是首诗,真心希望我们的老师们诗意地生活,诗意地工作。

这样的日子,多么美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