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资料》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要点

《经典资料》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要点

《经典资料》中小学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要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2)心理学的任务、意义、性质和学科结构任务: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研究心里想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制约因素;探讨各种心理现象的活动规律和事件领域相结合,形成分支学科,探讨人在各实践领域中具体心里活动规律,以提高活动成效,为射虎时间服务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学科结构与分支学科(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长期观察、定期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心理测验法:量表作品分析法问卷法其他方法2.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产生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冯特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中。

这是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也是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意识流”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志的功能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行为的科学刺激—反应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格式塔心理学:魏特墨考夫卡苛勒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种格式塔(组织、样式)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梦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后的第三思潮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特有的复杂经验认知心理学1967奈瑟《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产生研究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2)心里的实质脑是心里的呃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师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式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人的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场所。

大脑皮层以下低级中枢:脑干、间脑、小脑、脊髓(中枢神经的低级部位,灰质、白质组成,功能:反射、传到)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兴奋抑制:无条件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条件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兴奋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来自体内和体外刺激所做的规律性的反映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反射环: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是一个环状回路反馈:效应过程并不是反射活动的简单终结,反映本身和所产生的结果,又作为一个心的信息引起一定神经冲动而返回大脑。

无条件反射:与生俱来,不学而会食物反射、防御性反射、性反射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或训练而形成的反应形式。

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以强化为条件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巴甫洛夫创立了以条件发射形成规律为基础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望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谈虎色变谈梅生津动力定型: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神经—体液调节:人体通过内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活动的功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应形式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师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人的心理在实践中发生、发展人的意识是最高级的反映形式:意识的基本特征:语言觉知性、主观能动性、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意识结构的分析:意识的水平:非意识水平、前意识水平、无意识水平意识的状态意识的内容:客观意识、自我意识一、认识过程1.注意(1)注意概述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最重要功能)(2)注意的规律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各种干扰合理地组织活动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3)注意的品质(特征)注意的稳定性:起伏现象:注意的周期性增强或减弱的现象(注意的动摇)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就是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的广度: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活动的任务而后知识经验注意的分配: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活动的熟练度几种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复杂程度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转移快慢、难易的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新活动的性质个人神经过程的特点(4)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善于运用刺激物本身的特点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情绪起伏状态和知识经验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培养间接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各种分心刺激做斗争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善于运用有意注意和五一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2.感觉与知觉(1)感知觉概述意义: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前提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正常心理发展的保证赫布贝克斯顿“感觉剥夺”试验感觉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感知的分类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视觉80%-90% 适宜刺激380-760纳米的电磁波视敏度彩色视觉色觉的缺陷色弱色盲:局部色盲全色盲视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闪光融合:临界频率: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断续频率电影听觉10%以上适宜刺激16-2万赫兹的声波听觉器官内耳耳蜗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内脏感觉脏器壁知觉的分类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知觉知觉对象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生物钟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错觉(3)感知的规律感受性及其变化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觉察出的最小刺激能力)差别感受性(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受阈限(对这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变化适应暗适应明适应对比同时对比先后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相互补偿联觉实践可以提高感受性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4)观察力的培养什么是观察力人们观察的能力意义: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尤其是创造发明与科研的必要因素观察力的品质(特征):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观察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作有关观察对象的知识准备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整理观察资料,巩固观察结果对学生因材施教,进行观察训练,养成观察习惯(5)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感知规律在直观教学中的应用目的越明确,感知越清晰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则越容易被感知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则感知将更迅速而完善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3.记忆(1)记忆概述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分类:内容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子系统感觉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2)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识记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影响记忆的因素:良好的记忆方法:整体记忆部分记忆综合记忆保持: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保持量得变化测量保持量的方法回忆法再认法再学法重构法研究记忆的主要方法遗忘:保持的反面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影响遗忘的因素:选择性遗忘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学习程度对遗忘进程的影响材料的序列位置对遗忘进程的影响遗忘的原因衰退理论动机性遗忘理论巩固论干扰说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觉器官残疾复习方法再认回忆:根据目的有意回忆无意回忆根据是否要联想的参与直接回忆间接回忆再认和回忆的关系记忆的品质(特征)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4.思维(1)思维概述定义特点:间接性概括性思维与言语语言与言语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种类:思维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不同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聚合式思维发散思维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同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是否有清晰意识知觉思维分析思维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思维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概念的种类及其形成(2)概念的种类及其形成种类功能形成形成过程抽象化类别辨别形成途径影响概念形成因素学生过去的经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变式下定义概念体系(3)问题解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情绪情感和动机状态知觉情景原型启发定势功能固者个性因素(4)创造思维及其培养定义特点:新颖性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灵感状态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丰富想象力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创造活动5.表象和想象(1)表象特征:直观性概括性种类:形象性划分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动觉表象概括性划分个别表象一般表象作用表象是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的桥梁表象是想象的基础和基本材料表象是记忆的基础和主要内容(2)想象定义影响想象的因素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室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种类有无目的性随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幻想的形式: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二、情绪情感和意志1.情绪和情感(1)概述定义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需要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中介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情绪、情感和认识与个性的关系情绪是随着认识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反作用与认识活动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的区别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情绪表现的先天遗传性和社会制约性情绪的生理机制情绪的生理反应情绪的脑机制(2)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恐惧愤怒(3)情绪的基本状态心境激情应激(4)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5)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生)稳定性不断增强可控性不断增强内容不断丰富深刻性不断增强(中学生)稳定性逐步增强自控逐渐提高社会性情感长足发展中小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提高对情感的认识创设培养情感的情景组织培养情感的实践活动提高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6)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2.意志(1)概述定义意志行动的特征有明确的预定目的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与客服困难相联系意志与认识、情感(意志与认识)意志的产生式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意志与情感)情绪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意志具有调节情绪和情感的作用(2)意志过程分析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内容)原则性的动机冲突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执行决定阶段确立目的方式的选择(3)意志品质及其培养意志品质(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性意志的培养加强目的性教育,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教育,培养健康的情感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自我锻炼,增强毅力和容忍力三、个性心理1.个性及其倾向性(1)个性概述个性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特点:个性社会历史制约性个性是相对稳定和可变性的统一个性的矛盾性和一贯性(2)需要定义种类发展过程天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社会功能物质性需要精神性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动机定义引起动机必须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即内驱力原发性内驱力、基本的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和社会性内驱力功能引发功能指导功能激励功能分类起源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内容的性质高尚的动机卑劣的动机作用主导动机辅助动机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长远的、概括的动机短暂的、具体的动机意识性意识动机潜意识动机引起动机的原因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理论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弗洛伊德本能诱因是个性积极性的动力生的本能死的本能内驱力理论赫尔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起有机体的行为认知论海德归因理论费斯廷认知失调论(4)兴趣意义个人对客体选择并力求认识的一种倾向种类内容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持续时间暂时兴趣稳定兴趣和客体关系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差异倾向性广阔性稳定性效能性培养知识的准备是兴趣产生的基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根据差异,因才施教2.能力(1)能力概述定义类型一般能力特殊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2)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的水平能力表现的早晚能力结构类型(3)能力的测量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氏量表)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4)能力结构的理论能力的因素说二因素说皮尔曼一般因素特殊因素多因素说桑戴克群因素论塞斯顿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说霍恩卡特尔能力的结构说层次结构理论弗农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5)能力的发展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能力的培养优生优育,注意给孩子良好的遗传因素和营养适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培养能力社会实践因材施教主观努力3.气质(1)气质概述定义气质的类型及其生理机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罗马医生盖伦提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兴奋性-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胆汁质抑郁性-粘液质气质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2)气质理论的应用要正确评价气质在活动中的作用气质与职业活动气质类型是因材施教的依据气质和管理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注意两种极端气质类型4.性格(1)性格概述定义生理基础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类型不仅是气质的直接生理基础,而且也是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