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宣教外三科病房,是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
我们护理服务的宗旨是本着爱心和奉献精神,尽职尽责,以人为本,视病犹亲,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满意、安全的护理服务,满足不同病人住院期间的需求,为病人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对疾病的防治知识给予术前、术后、出院的全面指导,使病人能得到有效救治,早日康复。
入院后,将有责任护士或责任小组长负责照顾您,您有什么困难、要求、意见都可以及时向她们反映。
【护理工作安排】1、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日连续3天,术后也连续3天,时间为早上6:00,中午11:00,下午3:00,晚上7:00,如无发热则改为1次/日,时间为中午12:00,中午测体温的护士将询问您24小时内大便次数。
2、新入院病人测体重、血压各1次,以后每周测体温1次。
3、新入院时,护士或护理员将为您修剪指甲、胡须等,更换病人服。
一般护理工作安排周四剪指(趾)甲、胡须、洗头(卧床病人)等,每周三或术后当天更换床单、被套1次。
4、入院次晨一般7:00要空腹抽血,晨起留取大小便标本。
按指定地点存放,由专人收集送检。
5、一般口服我们按医嘱分餐发给您,时间是早上8:00,中午12:00,下午5:00,晚上10:00;某些特殊药物,请您按护士或医生的交代服用,不得随意更改。
6、责任护士或小组长将对您的疾病有关知识进行术前、术后、出院的全面指导,并讲解使用药物的主要作用。
7、各种检查,我们将为您交待注意事项,必要时由护理员或护士带您去检查。
【病房设施及使用】1、床头有呼叫器,必要时可使用。
2、病房有卫生间,内有热水、冷水供您洗漱。
3、病房内有消毒过的病服供应,上、下午各1次,您可根据需要及时更换。
自己带来的衣服洗后挂在阳台上的铁丝上晾干,勿挂在窗外。
4、每床配有固定的热水瓶,每天上午,下午各为您送水一次。
5、污物间有已消毒便盆、尿壶,供行动不便的病人使用。
用后冲洗干净放在厕所内备用或送回污物间重新消毒。
6、请爱惜病房内的一切公共设施,不要移动病房内的医疗设备。
要注意安全,不要自带电器进病房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7、保持病房的清洁安静、严禁在病房内随意吐痰、乱丢纸屑,往窗外泼水,不要高声喧哗,不要吸烟、玩扑克。
较多的垃圾和一次性饭盒请丢入走廊东头的污物间垃圾桶内。
每位病人留陪护1人,探视的家属可在大厅休息。
【饮食及配餐使用】1、您的饮食是医生根据病情或手术需要决定的,请您按医师护士交待的或床头卡上的标识牌在医院内订餐。
2、每天下午3:00—4:00将有配餐员到您床边为您订第2天的饭菜,新入院要临时加餐的,可与您的负责护士或订餐员联系。
3、病房开餐时间为早上7:00,中午11:00,晚餐下午5:00,饭菜将送到您的床边,用餐后将一次性的饭盒及剩余的饭菜倒入污物桶内。
【作息、探视时间】1.为了保证病房的安静,利于休息,防止交叉感染请您及亲友自觉遵守病房的作息及探视制度,不要窜门,早上6:00关灯,晚上10:00熄灯(监护室除外),探视时间为每天下午的4:00—8:00,是否留陪伴由医生和护士根据病情决定,且陪伴只限1人。
2.入院后,请您勿离开病房,如有特殊情况要离开时,需征得医生和负责护士的同意,并写请假条及在准假的时间内回来,以免耽误疾病的治疗。
什么是迁延性昏迷?如何治疗护理?颅脑损伤病人伤后长期昏迷,虽经治疗却未能恢复完全清醒者称为迁延姓昏迷。
至今尚难确定伤后昏迷不可能再完全清醒的某个期限,一般认为,伤后昏迷治疗达3个月以上仍未恢复者可称为迁延性昏迷。
但有时可见,伤后持续昏迷半年,甚至一年又重新清醒的病例。
总的看来,昏迷时间越久,则恢复越难。
迁延性昏迷的伤员与受伤当时的弥漫性脑损伤、脑缺氧、脑水肿及脑出血等有很大关系。
处于迁延性昏迷的伤员,多呈安静的睡眠状态。
呼唤时能够睁眼,但缺乏表情,缺乏对周围环境的关心和理解,有时能够哭叫,但不能讲话。
常呈现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去大脑皮层状态或头、颈、躯干及上下肢均伸直的去脑强直状态。
对迁延性昏迷的伤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主要在于加强对伤员的早期处理,如早期清除颅内血肿,积极地控制脑水肿及时改善脑缺氧等,可以减少或防止迁延性昏迷的发生。
在药物治疗上可应用促进神经恢复药物等。
护理主要防止发生并发症,加强营养。
长期昏迷病人常用气管切开和鼻饲饮食,既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并发症。
常翻身保护皮肤,防止发生褥疮。
经常给予外界刺激,如语言训练,收听广播等,以促进高级中枢神经功能恢复。
你知道哪些颅内常见的肿瘤颅内肿瘤包括发生于脑、脑血管、脑垂体、松果体、脑神经和脑膜等组织的颅内原发性肿瘤,以及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瘤。
颅内原发性肿瘤按组织来源分类有:(1)神经胶质瘤:由脑实质神经胶质成分发生,如星形细胞瘤、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等。
(2)脑膜瘤。
(3)听神经鞘瘤。
(4)垂体腺瘤:有泌乳囊性腺瘤、生长激素瘤等。
(5)血管网状细胞瘤。
(6)先天性颅内管瘤。
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颅内压增高症及定位症状两大类。
(1)l颅内压增高症状:主要有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
头痛的见80%病人可以是唯一的早期症状。
呕吐与饮食有关,常由于头痛剧烈时出现呕吐。
儿童及后颅窝肿瘤常见早期出现呕吐,而且频繁,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应予警惕。
视乳头水肿早期无视力障碍,但随时间延长视野出现向心性缩小,以至视神经继发萎缩。
(2)定位症状:即病灶症状,为肿瘤直接刺激,压迫或损害所在部位的脑组织或颅神经所致。
不同部位的肿瘤有不同部位的定位症状,首先出现的定位症状最有诊断价值。
但某些部位为脑的静区,如在右侧额极或右侧颞极等部位,瘤体虽然很大,也不一定出现典型的定位症状。
有的发生在运动区附近的良性肿瘤,由于生长缓慢,大脑有相当的代偿功能,故也无明显运动障碍。
这些情况除必须全面分析病史和症状外,还需施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CT、MRI、脑血管造影等。
何谓正常压力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亦称为隐性脑积水或脑积水性痴呆,是一种脑室虽扩大而脑脊液压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
最常见的原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其次是颅脑损伤、脑膜炎及脑瘤手术后妨碍脑脊液的循环,从而发生脑积水。
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为痴呆,智力改变一般最早出现,逐渐加重。
2.运动(步态)障碍,表现走路缓慢不稳,步变宽,以至行走、站立都有困难,下肢的障碍,以上肢为重。
3.一定程度有尿失禁较晚期出现。
脑积水有哪些常用的手术方法?手术前后如何护理?颅内脑脊液过多的积存于脑室系统内,或有时在蛛网膜下腔内积存称为脑积水。
婴幼儿发生脑积水时,由于颅骨骨缝尚未闭合,头颅呈进行性的异常增大,因其有一定的特殊临床表现,故称为婴儿脑积水。
此外脑积水也可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年人,但无明星的头颅增大,而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
脑积水常用的手术方法有:(1)脑室—心房分流术。
(2)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
(3)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
(4)第三脑室造瘘术。
治疗前,要为婴儿病人测量头围,以使与治疗后比较。
注意有无颅内头皮或腹腔等处的感染性疾病,除外或治愈感染后方可施行手术。
拟行脑室与心房或腹腔的分流术时,测量头部切口至右心房或腹腔的距离,为导管插入的深度作参考。
手术前按颅脑手术常规备皮,还须准备颈部或腹壁的皮肤,剃发时如发现头皮感染,须延期手术,积极治疗。
其他如抗菌素,过敏试验麻醉常用药,控制饮食等,与其他手术前相同。
术后早期要警惕并发症颅内血肿,须仔细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等。
对婴儿要定期测量头围,可反映颅积水的消长情况,前卤尚开存者,其张力可反映颅内压情况。
有指压活瓣装置者应加以按压,以保持引流通畅。
此时要注意防止感染。
小儿颅脑损伤一、小儿颅骨较薄富有弹性,加上颅缝未闭,所以骨折发生率较低,但是骨膜与颅骨容易分离,易出现骨膜下血肿,时间久者尚可钙化,引起头部隆起变形。
婴幼儿骨质软,较易发生无骨折线的兵乓球样凹陷。
儿童期外伤,易发生颅缝分离,颅底骨折发生率亦较成人为少,粉碎性骨折更少见。
二、小儿脑震荡时意识障碍很轻,可无原发昏迷或仅的暂时发昏,但往往清醒后又熟睡约数小时或1-2小时,熟睡期间呼吸和心率都规则,并可唤醒并而易与继发性昏迷相鉴别。
小儿颅脑外伤易发生呕吐,短暂昏迷初醒后喂奶时即可呕吐,可持续数日后方停止。
三、小儿头皮裂伤多并发局部脑水肿,故易出现肢体偏瘫,并较易出现抽搐。
乳幼儿颅脑损伤后发烧者较多。
小儿神经系统功能稳定性不如成人,故易产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快、血压低和呕吐等。
但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生命体征变化却较少。
脑组织损伤的恢复远较成人快,而且后遗症也少。
四、小儿颅脑外伤的颅内血肿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2.原因可能是小儿的血管弹性较大,损伤时不易破裂。
(1)小儿硬膜外血肿,临床上多无原发昏迷或仅有较轻原发性昏迷,说明原发性脑损伤较轻,具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者较成人少见。
一旦出现继发性昏迷时,伤情常急剧恶化,甚至很快发展到呼吸衰竭的濒死状态。
(2)急性硬膜下血肿,多数有原发性意识障碍或很快转入昏迷,常出现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
昏迷后,瞳孔很快散大。
(3)慢性硬膜下血肿:婴幼儿多见,表现可有呕吐,头围增大,前卤膨隆,还有贫血,低热,发育迟缓等。
治疗要点:(1)小儿颅脑损伤时,呕吐,发热者较多,故常需用冬眠药物,抽搐可用鲁米那类药物。
(2)小儿易有水电解质紊乱,治疗时需注意此点。
(3)婴幼儿的颅内血肿较易产生贫血或失血性休克,故术前和术中按失血程度及时补充一定量的血压。
(4)对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常可治愈,婴儿硬膜下血肿采用经前卤反复硬膜下穿刺的方法可以痊愈。
什么情况下应用冬眠疗法?应注意什么?颅脑损伤后应用冬眠低温(冰毯降温+镇静降温的冬眠合剂),对脑有保护作用。
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人工冬眠降温可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氧的消耗,减轻对创伤的不良反应,从而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缺氧状态,有利于损伤后脑细胞的恢复。
人工冬眠低温疗法主要应用于:(1)重型广泛脑挫裂伤并已排除了颅内血肿者。
(2)颅内血肿清楚术后,预防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3)脑干损伤或丘脑下部损伤,尤其中枢性高热者。
(4)外伤后有明显精神症状和躁动不安者。
施行冬眠低温注意事项:(1)对年老体弱、心血管功能不良者、婴幼儿合并休克未予纠正和呼吸已衰竭者,不宜进行冬眠低温疗法。
(2)注射冬眠药后,半小时内不宜翻动或搬动病人,以防造成体位性低血压休克。
故用药前应给病人翻身测血压。
(3)冬眠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变化,1—2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一次,并详细记录。
警惕颅内血肿引起脑疝。
(4)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
(5)减少输液量,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6)停止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后,一般能逐渐自行复温,逐渐停用冬眠药,以免引起寒战或体温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