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

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

Received: 2008-03-29 Accepted: 2008-04-28
Abstract: Presently, studies of onset, development and tumor drug resistance of osteosarcoma were few. Further studies
2 目的
综述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 及具体应用。
3.1 文献检索 检索人相关内容:第一作者。 检索文献时限年;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 1998~2008 年,
检 索 数 据 库 : Medline 数 据 库 , 网 址 /(英文);万方数据 库,网址 (中 文)。
Zhou GX, Zhao JN.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ng animal models of osteosarcoma.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 2008;12(37):7374-7377(China)
解放军南京军区 南京总医院骨科,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2
周光新☆,男, 1978 年生,江苏 省建湖县人,汉 族,解放军第二军 医大学在读博士, 主治医师,主要从 事骨肿瘤的研究。
oxis@
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8225 (2008)37-07374-04
on tumor animal models can provide a promising basis for treating osteosarcoma. Commonly used animal models of osteosarcoma include mouse, rat, rabbit and dog. Organs of rats are similar to human, so does genotype. Dogs can spontaneously develop osteosarcoma, which is similar to human, and are frequently used as spontaneous tumor model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biological features, pathogenic mechanism and hist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ing,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new animal models in accordance with human osteosarcoma characteristics. The present study served to review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models, characteristics and detailed application of animal models of osteosarcoma.
周光新,赵建宁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ng animal models of osteosarcoma
Zhou Guang-xin, Zhao Jian-nin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Area Command of Chinese PLA, Nanjing 210002, Jiangsu Province, China
综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第 12 卷 第 37 期 2008–09–09 出版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September 9, 2008 Vol.12, No.37
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
物理因素诱导:放射性核素是强致癌物质,几乎所有 趋骨性的放射性核素在实验中均能引发骨肉瘤。放射性 核素诱导骨肉瘤可将核素的盐溶液注射到动物体内,也 可直接用核素对动物进行照射。用核素盐溶液诱导肿瘤 时,剂量应适宜,过低不易致瘤,过高时核素对肿瘤细 胞有杀伤作用,会导致实验失败。王玉民等[2]以 Wistar 大鼠为研究对象,利用发射性超铀核素钚 238 作为物理 致癌因子在大鼠体内诱发肿瘤。他们将硝酸钚 238 溶液 稀释后,以不同剂量注射于大鼠臀肌内,发现随着盐溶 液浓度的增加,骨肉瘤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但当剂量 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骨肉瘤的发生率反而下降。Tinkey 等[3]以 Sprague-Dawlev 大鼠为研究对象,用 60Co 以致瘤 累积剂量照射其后腿 4~8 个月,观察到大剂量照射的大 鼠发生了骨肉瘤及其他肿瘤,低剂量照射的大鼠则未发 生肿瘤。研究者认为 Sprague-Dawlev 大鼠是一种可以通 过局部照射建立骨肉瘤动物模型的优良品种。
周光新,赵建宁.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7)7374-7377 [/zglckf/ejournal/upfiles/08-37/37k-7374(ps).pdf]
0 引言
3 资料和方法
近来免疫抑制性或免疫缺陷性动物模型越 来越多用于科学研究,如裸鼠等,可以接种不同 来源的肿瘤细胞,从而在同一宿主研究比较,使 得研究更具有科学性。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 展,转基因小鼠也越来越多的用于人类疾病模型 的建立和研究中,尤其是对肿瘤的研究。
病毒诱导:病毒诱导模型较上述两种诱导方式耗时较 短,动物模型可重复性高,所进行的研究也更系统更准 确,目前研究也较为深入和透彻。目前常用于诱导骨肉 瘤的病毒有:FBJ、RFB、猿空泡病毒 40(SV40)、Moloney 肉瘤病毒(Moloney sarcoma virus)、骨肉瘤病毒等。将 MSV 病毒株注射到新生的大鼠体内 14 d 可诱发骨肉 瘤,肺转移通常发生在注射 4 周内。Finkel 等[4]将去除 了肿瘤细胞的提取物(含有病毒)注射到新生小鼠体内可 以诱发骨肉瘤,其诱导肿瘤的效率较高。Czitrom 等[5] 用 Moloney 肉瘤病毒对 F344,Wistar-Lewis 和 ACI 杂和 系 3 种品系的大鼠进行诱导,肿瘤发生率为 93%,从开 始诱导到出现明显症状的平均时间为 10 d,且所有模型 均发生了肺转移。 4.3 移植型肿瘤模型 可移植肿瘤是指能够在同系、同 种或异种动物体内传代生长的肿瘤,是目前国内外研究 最多的肿瘤模型,其可控性强,成瘤稳定,成瘤时间差 异性小,均一性好,发病率高。肿瘤移植分为同种移植 和异种移植,异种移植目前多应用于免疫缺陷动物。 Leader 等[6]认为可移植肿瘤的基本条件是:①能准确重 现所移植的肿瘤。②有足够的体积和荷瘤时间供研究者 使用。③便于推广应用。
同种异体移植:将诱导得到的骨肉瘤在分离出肿瘤细 胞后,移植到同种异体或同系动物体内。新生动物或免 疫缺陷动物移植成功率高,成年动物受到免疫系统的影 响其移植成功率相对要低。Dyer 等[7]将骨肉瘤大鼠肿瘤 细胞移植到 15 只裸小鼠皮下,造成骨肉瘤的生长,在 皮下注射 D 型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毒素(DNT),发现 其能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及代谢作用。研究发现移植所致 肿瘤与原发肿瘤形态上较一致,且移植受组织相容性影 响:在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的品系之间,无论采取多少 剂量和何种注射途径,肿瘤均可生长,而在组织相容性 抗原不同的品系之间移植,肿瘤不生长。于哲等[8]用 UMR-106 骨肉瘤细胞株接种 SPF 级大鼠,研究发现细 胞接种数量和肿瘤形成及肺转移发生密切相关,接种 105 数量级的大鼠,肿瘤及肺转移均未发生;接种 106 级大鼠仅有个别个体有肿瘤形成,但进展缓慢,且未发 生肺转移:接种 107 级大鼠肿瘤发生率达到 100%,且形 体较大,进展迅猛,镜下可见肿瘤内血管丰富,肺转移 率达到 70%。
化学因素诱导:化学因素诱导是将硅酸锌铍、氧化铍、 甲基胆蒽,N-羟基,2-乙酰胺芴的铜螯合物,二乙基亚 硝胺,4-硝基喹啉-1-氧化物等,以一定的浓度定期注 射到动物体内诱发肿瘤。该方法受多种因素影响,耗用 时间长,诱导的肿瘤模型重复性低,且化学物质对实验
人员健康也有危害,所以目前已很少使用。但采用此方 法可以增加诱癌的成瘤率,加快实验进程并缩短动物生 命周期。
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 分析类
7374
P.O. Box 1200, Shenyang 110004 kf23385083@
周光新,等.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

文章。 文献选择:计算机初检得到 265 篇文献,其中英文文
献 187 篇,中文文献 78 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 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 173 篇,内容重复的研究 62 篇,共保留其中 30 篇归纳总结。
收稿日期:2008-03-29 修回日期:2008-04-28 (54200803280031/ WL·Q)
1 学术背景
目前常用的骨肉瘤动物模型有小鼠、大鼠、 兔、犬等。动物模型有助于探索骨肉瘤的发病机 制及耐药机制,研究其转移的内在机制和评价治 疗疗效,对骨肉瘤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 从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具体 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检索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为“osteosarcoma, animal model”;中文关键词为“骨肉瘤,动物 模型”。
检索文献类型: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 骨肉瘤及动物实验方面内容的汇总分析,包括 基础实验和临床实验研究。
检索文献量:共检索到 265 篇文献。 3.2 检索方法
纳入标准:有关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 法、模型特点及具体应用的研究。
4 文献证据综合提炼
4.1 自发肿瘤模型 骨肉瘤的自发肿瘤模型通常采用犬 科动物,因为骨肉瘤是犬科动物的多发肿瘤之一,其多 发于四肢骨骼的干骺端,这与人类骨肉瘤的好发部位颇 为相似,但其容易发生肺转移,且病程进展迅速。 Pirie-Shepherd 等[1]选用 4 只骨肉瘤位于四肢干骺端的 犬,行手术截肢。术前无肺转移,但在手术后 2.5~14.0 个月期间,4 只犬均死于骨肉瘤肺转移。自发性肿瘤模 型与人类骨肉瘤发生相似,理论上讲是很理想的动物模 型,但因为该模型受影响因素多,成瘤时间长,致瘤率 低,均一性及稳定性较差,不易行对照研究。所以目前 研究应用极少。 4.2 诱发型肿瘤模型 诱发型肿瘤模型是将致癌物质与 动物特定部位直接或间接接触,使靶器官产生肿瘤。其 操作相对简单,靶器官和诱癌剂相对恒定,成瘤率较高, 是一种较好的建立肿瘤模型的方法。但诱发肿瘤形成需 要较长时间,且浸润和转移能力低,恶性行为表达有限, 诱发肿瘤的恶性程度不高,多为高、中分化肿瘤,低分 化、恶性程度高肿瘤较少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