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九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十九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习题
一、判断题
1. 以放火、爆炸的危险方法实施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属于法条竞合犯。

()
2. 明知学校宿舍楼年久失修,但是不及时修理,致使楼房倒塌、砸死、砸伤数人的,构成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
3.抢劫军人的枪支的行为,以抢劫罪论处。

()
4.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行为。

()
5.劫持航空器罪的犯罪对象为正在使用中的航空器。

()
6.重大飞行事故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从事航空活动的空勤人员、从事航空活动的地面人员、乘客和机场指挥人员。

()
7.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在所持枪支被盗、被抢、丢失、被骗时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下列哪种犯罪形态?()
A、行为犯
B、结果犯
C、危险犯
D危险犯或者结果犯
2、被告人甲与乙有私仇。

甲为了报复乙,在乙楼下的垃圾桶里埋下了炸药和雷管,试图在乙倒垃圾时炸死乙,但连续5天乙都未到楼下倒垃圾,乙的邻居丙在倒垃圾时被炸成重伤,垃圾桶被炸坏。

甲行为构成何罪?()
A、故意杀人罪
B、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
C、放火罪
D爆炸罪
3、出租汽车司机甲因被领导单位批评,为发泄不满、私愤,驾车驶入闹市区向密集的人群冲去。

当场轧死5人,撞伤19人,对甲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交通肇事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C、重大责任事故罪
D、故意杀人罪
4、放火罪的既遂是指()
A、财物被烧毁或者人被烧伤或烧死
B、行为人已着手实施放火行为,火种与燃烧物刚刚接触,但还没有达到被燃烧物能够继续燃烧的程度
C、放火行为已经引起燃烧物独立燃烧
D、放火行为构成犯罪必须有法定结果的产生
5、交通运输肇事后因何种情形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A、不及时报案
B、逃逸致人死亡
C、逃逸
D、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6.警察甲临时亟须用钱,便找个体户乙借钱。

乙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

甲将公务用枪交给乙质押,乙借给甲5万元现金,借期1个月。

1个月后,
A.
B.
C.甲无罪、乙非法持有枪支罪
D.
7.下列行为中,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有()
A.厂矿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职工提出后,仍不采取措施,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
B.厂矿工人违反爆炸物品管理规定,在生产中发生重大事故
C.建筑企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D.在劳改企业中从事生产的在押犯,违反规章制度作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8.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A、以非法销售为目的,不按规定的品种制造枪支
B、以非法销售为目的,制造无号枪支
C、在境内销售为出口制造的枪支
D、超过限额制造枪支
9、甲参加某外国恐怖组织并接受其指派潜入中国进行恐怖活动,先后杀死2人,绑架1人。

甲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A、积极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
B、故意杀人罪
C、绑架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0、犯劫持航空器罪,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处死刑?
A、致人重伤、死亡的
B、致航空器被迫改变航向的
C、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
D、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11、下列那些情形构成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A、私自架设电网致人伤亡
B、破坏矿井通风设备
C、使用微生物或放射性物质进行破坏
D、在人群密集处驾车撞人致使多人伤亡
三、简答题
1.简述放火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2.简述劫持航空器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界限。

3.简述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

四、论述题
1.试述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特征。

2.试述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对;2.对;3.错;4.对;5.对;6.错;7.错.
二、不定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B 6.D 7.ABC 8.ABCD 9.ABC 10.AC 11.ABCD
三、简答题
1.答: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罪具有以下特征:
(1)本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

放火行为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2.答:劫持航空器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区别表现在:
(1)犯罪目的不同。

劫持航空器罪的目的是将飞机劫持到指定的地点,而后者的目的则是使飞机倾覆。

(2)客观行为方式不同。

劫持航空器罪是公然地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正在使用中的飞机;后者则通常是采用秘密方法对正在使用中的飞机进行破坏。

3.答: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区别表现为:
(1)主体上不同。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而危险物品肇事罪是一般主体。

(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表现为违反有关生产、作业的规章制度,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而后者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运用危险物品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四、论述题
1.答: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重大公共财产安全以及其他公共利益安全的行为。

本类罪具有以下特征:
(1)本类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重大公共财产和其他公共利益的安全。

(2)本类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类罪中的故意犯罪,只有行为对公共安全形成威胁即可构成,而本类罪中的过失犯罪,必须是已经造成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才能构成。

(3)本类罪的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重大飞行事故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少数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4)本类罪的主观方面,有的是故意,有的是过失。

2.答: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该罪的构成特征表现为:
(1)该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2)该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所谓“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指违反为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和交通运输秩序而制定的各种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该罪的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3)该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也包括非交通运输人员。

(4)该罪的主观方面为过失,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