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弗洛伊德对当代的启示

弗洛伊德对当代的启示

弗洛伊德的观点对当代的启示
提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许多人都对他非常熟悉。

他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人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分析。

弗洛伊德作为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它以自己对变态病人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所以,我个人认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一些观点都是比较客观的,这也是我要论述的重点内容。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人格的五个发展阶段、本能说(动机理论)、人格结构说、以及心理地形说。

人格的五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口唇期(0-1.5岁)、肛门期(1.5-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12岁)、青春期(11、12岁以后)。

在第一阶段口唇期,婴儿在吮吸和喂食活动中获得愉快,表现最初的性欲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经理口唇期的阶段,流露出较早阶段的快感。

往后的发展阶段直至成人,出现的吮吸或者咬东西,或抽烟和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

遗传学家研究表示,接吻是人类身体接触的本能行为,是吮吸的遗俗姿势。

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

这与弗洛伊德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生活中,许多时候,人们并不饿,但还是习惯性的吃一些零食来打发时间,我想这也是从吮吸中获得了快感吧。

在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也是崇拜性器官期,这一阶段幼儿的生殖器已经变得积极起来,在这
一时期“也许有规则地有一个幼儿手淫的时期”。

崇拜性器官期还指幼儿对异性父母的性爱。

这一阶段的幼儿多有恋父(母)情结。

我前段时间在幼儿园教了几天学,验证了这一现象。

在20个大班的同学中(他们大部分都是六岁,少数五岁),我问他们他们最亲近的人是谁,他们不约而同的回答全都指向了自己的异性父母。

我问一个回答最亲近的人是爸爸的小女孩为什么,她害羞地回答道:“因为爸爸给我买很多好吃的,还有玩具。

”其他同学大部分也是这样回答的。

可是但凡懂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给孩子买好吃的还有玩具最多的,肯定是妈妈,妈妈陪伴孩子是最多的。

所以我赞同弗洛伊德的这一看法。

到了第五阶段青春期(11、12岁以后),弗洛伊德认为,进入这个时期,如果以前没有适应上的困难,一般来说,性生活就会得到正常的发展,个人就具有超我所能接受的异性爱的生活方式,逐渐摆脱父母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一员。

弗洛伊德的心理地形说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包括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其中,意识只是冰山一角,是人能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理能量活动部分它只是心理能量的浅层的水平,而潜意识则是心理能量的深层部分,是人们经验的巨大储存库。

心理地形说一直被社会各界奉为经典,被人们广泛承认。

不少的学说和知识都会引用或借鉴心理地形说。

我曾经学习过《个人发展战略》课程,这个课程里面讲到,知识技能只占冰山的一小部分,不到30%,而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则是冰山的深层部分,占70%以上。

经典都是相通的。

我个人也非常赞同心理地形说,还有冰山模型。

它和一个人的生活是
息息相关的。

你可以试试,如果被问到你有什么优点时,你可能只能想到一两个,比如:字写得好看,很温柔。

而你的朋友可能会帮你回答得更多,你有很多优点啊,比如:乐于助人,温柔可爱,坚强等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有关“我”的理论,也就是,认识你自己。

通过这样一个分析,相信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

日后我当了老师,也会借用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作为依据,为学生解答。

我也会引导学生看他的一些著作,比如《梦的解析》,告诉他们,任何现象都是可以可以去分析,可以去解决的,虽然现在有些问题我们不清楚,但总有一天会清楚的。

另外,虽然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有一定的缺陷,比如他把人的心理发展完全归之为本能、性本能,完全排除社会、文化、意识、道德、教育对人的重大地位,他的性泛论的理论是错误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对禁欲主义、理性主义的有理反抗。

我们应当辩证的去看待他的学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