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一、名解
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融合, 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信息( 如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 以帮助其进行经营管理的会计分支。
二、简答:
1.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什么?
预测职能、决策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
2.成本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和主要区别是什么?
联系: 1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会计 2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相同 3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分享部分信息 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
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 成) 服务于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 内部会计( 财) 服务于企业外部各利益关系人, 外部会计 2.会计主体不同( 成) 企业整体及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单位、班组等( 财) 企业整体 3.工作侧重点不同( 成) 规划未来, 属于经营管理会计侧重于对未来的预测、决策和规划( 财) 反映过去, 属于报账型会计侧重于核算和监督
三、选择题( 见课后练习)
第二章成本信息的生成与运用
一、名词解释
1.生产费用: 企业一定时期内( 会计期间: 月) 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2.成本: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特定对象( 甲产品成本、 103批别成本等) 而发生的耗费或支出。
3.期间费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 与产品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 接计入产品成本, 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
不宜直
二、熟悉费用、成本的各种分类
三、理解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中发生的费用
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发生的费用
管理费用: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
财务费用: 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包括利息、汇兑损益、手续费等。
第三章生产经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名词
约当产量法: 约当产量法: 指先将月末在产品的数量, 按照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 即约当产量。
然后将生产费用合计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方法。
具体: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百分比( 完工率或完工程度)
生产费用分配率=( 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 /( 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生产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生产费用分配率
该法关键在于确定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因为月末在产品的投料程度和加工程度不同, 因此需要分别确定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直接材料) 的约当产量和加工费用( 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的约当产量
二、选择题( 见课后练习)
三、简答: 在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中, 应该正确划分哪些费用界限? P33
四、计算
1.关于约当产量法的应用
2.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法
第四章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
一、选择( 见课后习题)
二、简答
【1.】品种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及特点: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适用范围: ①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 如发电、供水、采掘等;
②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分步骤生产。
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品种
2.成本计算期: 以月为单位定期计算产品成本。
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同, 而与会计核算期相同。
3.在产品成本计算: ①月末没有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 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②月末有较多在产品, 需分别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2.】分批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及特点
分批法是指以产品的批别( 或订单) 为成本计算对象, 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和车间。
具体: ①根据客户订单生产的企业②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企业③承担修理业务的企业④新产品试制车间
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的批别或订单号
2.成本计算期: 产品的批别成本在完工月份末计算, 因而成本计算期不确定, 基本与产品生产周期一致, 但与会计核算期不同。
3.费用的分配: 月末计算成本时, 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3.】分步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及特点
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适用范围: 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 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2.成本计算期: 按月计算产品成本, 与会计核算期一致, 与产品生产周期不同
3.生产费用的分配: 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分步法的种类: 逐步结转分步法( 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 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三、业务题
课后习题业务题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
一、名词解释
作业成本法 : 作业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计算法, 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 并把作业收集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
二、简答
【1.】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1.成本核算对象不同
2.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3.成本核算范围不同
4.费用分配标准不同
【2.】作业成本法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战略管理
2.成本信息具有相对准确性
3.有利于完善传统管理会计的预算控制及业绩评价系统
三、选择( 见课后习题)
第六章成本习性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一、名词解释
1.成本性态: 成本性态( Cost Behavior) 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 Volume) 的依存关系, 又称为成本习性。
2.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 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 , 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化发生增减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3.约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短期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又称经营能力成本、承诺性固定成本等
4.酌量性固定成本: 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经过短期决策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5.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 其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6.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7.完全成本法: 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 以成本按照经济用途
的分类为前提, 将全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的制造费用) 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 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按照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8.变动成本法: 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 只将变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 计入到产品成本, 而将固定生产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以及非生产成本全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 即在损益表中作为收入项目的一个直接扣减项目, 来进行处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二、简答
【1.】变动成本法概念?
【2.】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有哪些区别?
( 一) 产品成本内容不同 P131
( 二) 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不同: 销货成本: 本期销售出去的产品的生产成本; 存货成本: 本期没有销售出去的那部分产品的生产成本成本。
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的成本内容与产品成本内容是一致的
( 三) 损益计算程序与公式不同
变动成本法计算损益:
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其中: 变动成本=销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