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对“六书”的评价及三书说资料讲解

最新对“六书”的评价及三书说资料讲解


“六书”的局限性
• 首先,象形、指事、会意三类界限不明确。 如“高、大”和“日、月”一样,所用的 符号也是象实物之形的,可它们所代表的 词,并不是所象之物的名称,而是跟所象 之物有关的“事”的名称,在这点上又与 “上、下”极为相似。从不同的角度着眼, 有人把它归为指事字,有人把它归为象形 字。又如“伐、受”等会意字,带有明显 的图形意味,郑樵《通志·六书略》认为是 象形字。
• 其次,六书中转注的问题最大,立说如林, 聚讼不休,没有哪一主张为世人公认。关 于假借的例字,没能够把借字表音同词义 引申区别开来,因此后来研究六书的学者, 不再区别假借和词义引申,这也是六书的 缺陷。
• 最后,六书不能概括所有汉字的造字方法。如 “彭,鼓声也”。“壴”(zhù)在古文字中 象鼓形,而右边的彡,按照前人说法是对鼓声 的形象表示。那么这个“彡”,既不表音也不 表意,六书中无法归类。汉字隶变以后,大量 汉字变成既不表音又不表意的记号字或称半记 号字, 如“年”,原来是个形声字,从禾千 声,本义是谷物成熟、年成。
• 这是因为唐氏三书并没有给非图画文字类型的 以义会意 (如:劣、歪) 的会意留下位置;象 形、象意的界限不很明确,难以把握。
“三书说”与“四体说”的关系
三书说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
象形文字
四体说 象形字
象意文字 形声文字
指事字 会意字 形声字
由于指事字易与象形、会意混淆,唐兰先生否定指事, 从而提出三书说,这是三书说与四体说的区别要点。
• 裘锡圭先生在1988年出版的《文字学概要》 中,认为陈氏“三书”说是基本合理的,但 应把象形改为表意,假借不应该限制在本无 其字的假借的范围里,应该把通假也包括进 去。
裘锡圭三书
A、抽象字 二 三
B、象物字
凸凹
表 C、指示字

文 字
D、象物式的象事字
E、会意字
冇 F、变体字
A、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
• 文)
(甲文) (小篆)
(金
• 楷书里“年”的形旁和声旁都遭到破坏,粘合 成了一个记号。解放后的简化字更是如此。
• 六书理论的发展-1
• 唐兰的“三书”说
• 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 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字结构 的新理论。
• 唐氏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 字三类。唐氏之说,对传统理论是一个冲击, 对文字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未能很好地 解决实际问题。
返回本章目录
A、唐兰三书
象形文字 画出一个物件,或一些惯用记号叫人一 看就能认识是什么的字都是象形字。
画物件
画记号
象形文字的三大特点: 一定是独体 一定是名字
一定在本名以 外不含别的含义
象意文字 通过描画物象来表达复杂和深层含义的文字。 其特点是“不能一看就明了,而是要人去想”。
形声文字 裁
闽视
• 全功能零合成字 • 标音合成字 • 义音合成字

• 会形合成字 • 会义合成字

• 标形合成字
标义合成字 形音合成字 有音综合合成
形义合成字 无音综合合成
• 上面诸家之说,不拘泥于传统的“六书” 说的局限,都有新的探索,新的发现,见 仁见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B、把表意字的一部分改为音符






C、在已有文字上加注义符


D、改换形声字的偏旁
振 赈 说悦
A、无本字的 其 耳


借 文
B、本字后造的 蚤—早 胃
—谓

C、有本字的 艸—草 毬—球
3、新六书说
詹鄞鑫《汉字说略》
象形字(描画客观事物形体造字)
指示字(象形字上加指示符号造字)
象事字(用象形形体表达别的含义造字)
会意字(组合两个以上的物象或字符造字)
形声字(用形符和声符组合造字)
变体字(改变已造的字形造字)
4、“结构——功能”分析法
• 北师大的王宁教授提出了“结构——功能 ”分析法,认为汉字可从它们的构形模式着 手探讨其结构方式。
• 构形模式是指构件以不同的功能组合为全字 ,从而体现构意的诸多样式。
• 构件的形体在作平面组合和层次组合的过程 中,是有功能参予的,根据构件的组合情况 和构件在结构中的功能,从历代汉字的实际 状况出发,王宁先生认为汉字有11种构形模 式:
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 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 形、意、声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 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中国文字学》)
• 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
• 陈梦家先生在1956年出版的《殷墟卜辞述》 的“文字”章里,描绘了甲骨文字的发展过 程,并且附带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问题,把 汉字分为象形、假借、形声三种类型。
对“六书”的评价及三书 说
“六书”的贡献及局限
•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 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 法。由于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所 以,虽然不少古文字用“六书”涵盖不了,但 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
• “六书说”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 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 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把握字义的演变线 索和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六 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古 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