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怀柔区第三中学孙佩琴
内容摘要:孩子进入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相对不平衡,使孩子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及行为偏差。
怎样帮助孩子走出低谷,是困扰每个父母的棘手问题。
而解决诸多问题的首要,就是从学会与孩子正确沟通做起。
只有根据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沟通方法,我们的家教才能卓有成效。
关键字:青春期心理特点家长沟通
正文:
青春期孩子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显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由此而造成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偏差。
对此家长们一定非常着急,想尽了很多办法,其实要想解决孩子的诸多问题,家长们应首先学会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顺畅,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打开他们的心扉,才有可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要学会与孩子沟通,首先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他们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服从、半逆反,半独立、半依赖,半封锁、半开放的特殊年龄阶段。
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要求独立,不再愿意与父母一起活动,希望自己做决定,希望自己的意见得到父母的承认和尊重,并想尝试成年人的所作所为,逆反心理极强。
由于性的成熟,使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他们充满自信,富于幻想,憧憬未来,勇于探索和创新,求知欲强,冒险精神剧增。
他们渴望广交朋友,他们的行为受同伴的影响比较大,喜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常常感到困惑,容易冲动,对行为后果考虑不周,缺乏承受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们。
他们就像一只羽翼即将丰满的小鸟,想尽力摆脱父母的呵护,冲向广阔的天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然要经历来自外界和自身的种种困惑和问题。
对他们出现的问题,我们大可不必过于紧张、烦恼,因为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反应。
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与他们
沟通。
(一)建立尊重、真诚、平等,信任式的亲子关系
孩子能接受父母的教育和指导,其实质就是孩子尊重信任父母。
而我们要让孩子尊重信任,首先要尊重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大人,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他们需要别人的尊重。
教育也只有在理解、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效果。
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体现在行动中。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做主,不要事事包办,小到吃、穿、用、玩儿,大到考报填志愿等,都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重大事情反复讨论,我们家长只提参考建议不替孩子做主。
当然,对孩子的不合理的观点要适当引导。
如果孩子出现让家长极为恼火的问题时,我们不要打骂,而应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想法,与他们心平气地交流。
有的家长说:“我孩子从来不跟我们说心里话。
”这是因为您和孩子之间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
为了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赢取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我们可以尝试先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孩子一起分享,并诚恳地听取孩子对我们的建议,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孩子自然就感受到了平等,真诚,信任,尊重,也就自然地向您打开心扉。
(二)赏识教育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生活在赞美中的孩子非常自信、自强,他们会不断地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生活在批评指责中的孩子非常自卑、自弱,他们会破罐子破摔,最终一事无成。
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并多鼓励他们,欣赏他们。
但是由于中国的家长不太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可能会认为对较大的孩子赞美是不是太“小儿科”了,其实不然。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
因此家长要勇于赞美,打破“不好意思”的想法;要勤于赞美,不论大事小事。
即使是小事,它对孩子的成长却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大事、小事同等重要;要善于赞美,抓住表扬的最佳时机,用真诚的言语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
相信孩子在您的赞美声中会不断前进。
(三)培养自己和孩子相同的兴趣和爱好,搭建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有的家长说:“我们与孩子在一起时,找不到共同语言,说不到两句话就谈崩了。
有时,我们对孩子的问题,不必急于直接进攻,可以采取迂回策略,先从培养共同爱好兴趣入手。
青春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他们往往会因兴趣爱好相同而与他人结交朋友。
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费一些心机,花费一些时间投其所好,这样孩子会自然把我们列入他们的朋友圈内。
渐渐地,我们接近了他们,再与他们讨论我们关心的话题,这样就为谈话创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注重在活动、游戏中引导孩子,摆脱说教的枯燥形式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即将成人,但仍未摆脱孩子的稚气,他们喜欢各种活动、游戏。
第二,他们的思维发展,虽然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其发展还是“经验型”的,在思维过程中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主要作用。
他们在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时候,常常还需要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感性经验的支持,不然,就会出现理解、判断、推理上的困难。
因此他们仍然需要在活动、游戏中去学习知识,感悟道理,而不喜欢空洞的抽象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而我们有个别家长,却乐于喋喋不休地跟孩子讲道理,这就更引起了孩子的强烈反感和逆反心理。
因此,我们家长要善于把道理赋予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之中,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是孩子们喜欢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在设计这种体验式的活动时,家长最好不要让孩子单独一人去做,家长也要成为活动中的一员,这样便于在活动中自然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并辅助孩子达到成功,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使孩子逐步走上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
(五)行动上的示范作用
与孩子沟通的方式除了言语上的沟通,还有行动上的沟通。
有时,我们不一定说很多,而应通过行动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让孩子打开书学习,我们也应该和孩子一起打开书(也许是孩子学习的书,也许是我们自己的书);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我们不可能事事正确,因此,让孩子知错就改,我们家长也要勇于向孩子认错;让孩子能战胜挫折,我们在面对孩子一次次的失败时,也应该表现得毫不气馁,乐观对待……相信这些无声的“沟通”,一定会帮助孩子逐渐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六)以“静”制“动”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极不稳定,我们在与孩子直接对话时,可能会发生强
烈的“碰撞”。
这时,作为家长,我们千万不可以硬碰硬,那样孩子的问题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还可能恶化。
如果以硬碰硬,我们也许当时很痛快,但事后内心会更加痛苦。
因此,我们要冷静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孩子情绪激动时,我们可以静听孩子的心声,在这个过程中,平静自己的情绪,捕捉孩子的闪光点,整理教育的思路,等待孩子情绪稳定下来,我们再鼓励、引导、教育。
相信我们家长成熟、冷静和智慧的形象,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加尊重我们,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在不断地反复过程中,您与孩子的沟通会越来越愉快。
(七)不断变换沟通的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新奇、刺激,总是用单一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感到乏味,甚至厌烦。
因此,我们可以变换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如,朋友式的直接交谈,给人神秘感的网聊,让人惊喜的书信,温馨的日记,关心的电话,以及耐人寻味的活动、游戏等。
在不断变换的方式中,孩子一定能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赏识父母的才艺,感受到父母的智慧,于是便会自觉的接受父母的教育。
总之,我们要根据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用“心”与孩子交流,采用适合孩子特点、孩子喜欢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相信我们的家庭教育一定会卓有成效!
怀柔三中
孙佩琴
200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