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8、三打白骨精
一、词语整理
唐僧师徒险峻峰岩重叠不胜欢喜:非常高兴。

自言自语斋饭径直
推辞嘴馋火眼金睛:指能洞察一切的眼力。

金箍棒妖精责怪癞蛤蟆
不由分说:不容分辩和说明。

紧箍咒哀告喝道劝说咒语三番两次
蒙骗骷髅脊梁
二、多音字
喝○1hè (喝彩) ○2 hē(喝水)蒙○1mēng( 蒙骗 ) ○2méng ( 启蒙 ) ○3měng(内蒙古)
三、课文知识点
1.《三打白骨精》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2、《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六大要素是:①时间:去西天取经路上的一天;②地点:一座高山中;③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骨精;④起因:白骨精要吃唐僧肉;⑤经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⑥结果:白骨精被打死。

3、人物性格特点
孙悟空:机智勇敢疾恶如仇神通广大白骨精:贪婪、狡猾、诡计多端
唐僧:不能识别妖魔,不辨是非心地善良猪八戒:贪吃
4、《西游记》中其他脍炙人口的故事:《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美猴王出世》、《八戒大战流沙河》《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
5、四大名著:《红楼梦》(曹雪芹清)、《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传》(施耐庵明)《西游记》(吴承恩明)
6、四大名著中含三字的故事名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红楼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水浒传》:三打祝家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三败高俅
7、与《西游记》有关的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唐三藏的书----一本正经白骨精遇到孙悟空-----原形毕露
9、词两首
一、字词释义
常:常常,时常。

记:不忘。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沉醉:大醉。

归路:回家的路。

兴尽:尽兴,游玩得到满足. 回舟:乘船而回。

斜风:微风。

不须:不一定要。

二、多音字塞○1sài (边塞) ○2 sāi (木塞)○3sè(阻塞)
三、词的意思
1、《如梦令》:我常常想起那次在溪边的亭子里游赏,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因为喝醉忘了回家的路。

尽情地游玩够了,天黑乘船往回赶,却错误地划入荷塘深处。

(大家)抢着划呀划呀,惊起了满滩的水鸟。

2、《渔歌子》:西塞山前的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渔翁头上戴着青青的箬笠,身上披着绿色的蓑衣,在微风细雨中垂钓,乐而忘返。

四、知识点整理
(一)《如梦令》
1、《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2、《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

“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

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径的心情。

(二) 《渔歌子》
1、《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秀风光,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渔歌子》通过描写的自然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风、雨,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春天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3、《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雨小、鱼肥且穿戴了斗
笠蓑衣,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五、拓展知识
1、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词牌名有:清平乐、令奴娇、西江月、满江红、破阵子。

10、螳螂捕蝉
一、词语整理
诸侯乘虚而入:利用对方空虚或疏于防范而侵入。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固执劝阻侍奉毫不介意:一点也不在意。

禀告瞄准祸患恍然大悟:形容忽然明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二、知识点整理
1、《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记叙吴王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揭示了不能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利益,要有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的道理。

2、蝉眼前的利益是露水,身后的祸患是螳螂;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蝉,身后的祸患是黄雀;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身后的祸患是少年拿着弹弓。

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

3、少年和吴王的性格特点:吴王:固执、知错就改、平易近人少年:机智、聪明。

三、拓展
1、有利害关系的八字词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11、读书要有选择
一、词语整理
书籍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

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陶冶教诲聆听因人而异:因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征询日新月异: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先贤执著
二、知识点整理
1、读书要有选择,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古今中外名著;可以选择名人传记;可以选择科普类的书;可以选择一些工具书。

学会选择了合适的读物,就能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2、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往往因人而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读物,还可以向老师或父母请教,或征询读过这些书的同学的意见。

三、拓展
1、读书名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高尔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2、优秀文学作品:《西游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
科普类:《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历史类:《上下五千年《史记》
童话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传记类:《秦始皇大传》《孔子传》《毛泽东传》《周恩来传》
练习3
一、词语整理
齐天大圣:与天地齐名的圣人。

大闹天宫:大闹天庭。

不避艰险:不畏惧艰难险阻。

西天取经:比喻向别人学习先进经验。

腾云驾雾:形容奔驰速度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心轻飘飘。

来去无踪:形容极为迅速火隐秘。

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无穷。

大显神通: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特别精明,任何细小的问题都看的清楚。

火眼金睛:比喻能洞察一切的眼力。

除恶务尽:清除坏人坏事或邪恶势力必须彻底。

天下太平:指国家安定没有动乱。

(词语应用: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使筋斗云腾云驾雾、来去无踪;拥有七十二变,千变万化、大显神通;一双火眼金睛可以明察秋毫。

他曾大闹天宫,赢得了“齐天大圣”的美誉,后来保唐僧去西天取经,除恶务尽。


二、了解各种笑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微笑: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

苦笑:心情不愉快而勉强做出的笑容。

讥笑:讥讽和嘲笑
大笑:开怀的笑。

狞笑:凶恶地笑。

哄笑:大家同时发出笑声:
冷笑: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不以为然等意味的笑。

三、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
1、刘备,字玄德。

性格特点: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君”的代表。

三顾茅庐,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

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

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

“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2、姓名: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性格:谨慎,谦虚,智慧,有才能,执法如山。

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是“千古良相”的典范。

谥为“忠武侯”。

草船借箭,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

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

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