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我国人口总数,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通过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说明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
3、让学生通过数字得出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4、通过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会找出人口地理分界线。
学会计算人口密度,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6、通过学习,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从而提高对人口政策的认识。
学习重点:1、我国人口总数与增长趋势;
2、会运用人口密度图指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学习难点: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成因。
一、自学回答:
1、人口大国: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亿,约占世界人口的,是世界上人口__的国家。
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相适应,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多。
4、读第13页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小。
分界线是从黑龙江省市至云南省县一线。
5、、读图1.12(P14),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其次是;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其次是。
6、我省人口排名第位,这说明取得了成效。
二、合作探究:
1、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
a、___年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以后人口增长开始加快。
从___年到___年人口增长几乎是呈直线上升态势。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人口迅速增长后,从___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3、阅读12页图1.10,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三、辩论会:
1、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2、能不能把东部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使人口分布均衡呢?
四、课堂小结:
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检测
1、下列省区人口最稀疏的是()
A、新疆
B、湖南
C、江苏
D、黑龙江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0﹪
B、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
C、我国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D、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多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发达
B、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因为人是生产者,所以我国提倡多生人口
D、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北多南少
4、在世界上我国属于()
A、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C、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D、民族数量最多的国家
5、目前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很多,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出生率高
D、人口基数大
六、教学反思
《众多的人口》这节课没有什么难点,是从人文角度讲述中国人口的现状,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长曲线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从内容的难度来讲并不大。
但要指导学生正确读图、用数据、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地研究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初中学生思维的成熟度、有一点见解和知识面的特点确立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1、导入时利用生活情景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2、教学时利用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由于本节教材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故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人口观教育的好材料。
通过这一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
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
这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
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改理念。
在最后我让学生设计宣传计划生育的广告语。
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一些教学规律:比如说教法上还应再放开一些,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
在知识点上还应把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再突出一些。
本节课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知识容量还不够大,应该掌握好时间分配的基础上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