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世界资源2008-04-01 11:07:03 阅读1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来源:资源网作者:吴荣庆发布时间:2008.01.2
资源储量及其特点
截至2006年底,我国铜矿查明资源储量7048万吨,其中,基础储量3070万吨,占43.6%。
我国铜矿类型繁多,主要类型有斑岩型、砂页岩型、黄铁矿型、硅卡岩型和铜镍硫化物型等五大类,分别占总资源储量的44.4%、23.5%、11.9%、11.8%和6.7%,合计占总资源储量的98.3%。
我国铜查明资源储量主要分布于江西、云南、甘肃、湖北、山西等地。
五省已利用的资源储量占全国已利用保有资源储量的70%以上。
我国铜矿一般品位较低,例如,斑岩铜矿床平均品位一般仅达到0.5%左右,其他类型铜矿床平均品位较高,但也只有1%左右,而智利四大斑岩铜矿平均品位达到1.68%,民主刚果海相沉积岩(变质)岩型铜矿床平均品位达到3.96%,赞比亚海相沉积(变质)岩型铜矿床平均品位达3.06%。
铜矿品位较低,给我国铜矿的开发利用带来困难,也为将来铜矿企业大规模利用低品位矿提供了机会。
2.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情况
我国已开发的铜矿主要分布在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经济较发达、地质勘查工作相对集中的东部、中部和南部各省(区),在这些省(区)内,已探明的大中型铜矿床,凡其矿区建设、水、电和交通运输等外部条件较优越,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选冶技术条件较好的绝大多数矿床都已开发,并形成了江西、铜陵、大冶、白银、中条山、云南、东北7大铜业基地。
但是,经过多年的开采,7大铜业基地现大多已进入中晚期,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
在7大铜矿基地中,除江西铜基地的资源相对充足外,白银铜基地资源已经枯竭;云南铜基地的易门、牟定已列入关闭矿山,东川、大姚保有储量严重不足;中条山铜基地已经“三矿变一矿”,其中蓖子沟、胡家峪铜资源已经枯竭,铜矿峪资源虽保有一定储量,但品位太低;大冶铜基地的5座铜矿山中,有两座资源已经枯竭;铜录山、丰山洞等矿山也已出现资源危机。
目前,正在基建的铜矿山有云南新平大红山、江西城门山和富家坞、青海赛什塘及新疆阿舍勒。
尚未开发的大中型铜矿床主要位于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它们是西藏玉龙铜矿床,青海德尔尼铜矿床,内蒙古霍各气铜矿床,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床和近期发现的东天山土屋-延东铜矿床等。
2006年全国铜精矿产量87.29万吨,由773个铜矿山生产。
其中,大型矿山14个,占矿
山总数的1.8%;中型矿山37个,占4.8%;小型矿山294个,占38%;规模以下小矿428个,占55.8%。
现有生产矿井后备资源不足。
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铜矿储量可供开采70年,而我国仅可供开采35年。
总的说来,我国铜矿开采回收率还是比较高的,这是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铜矿山都采用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特别是采用矿房矿柱间隔法开采,从而大大提高了铜矿采矿回采率。
在矿山设计阶段,铜矿露天开采的储量约占60%,储量利用率约为90%;地下开采的储量约占40%,储量利用率约为80%;经加权平均,矿山设计阶段我国铜矿储量利用率为86%;
据统计,2006年全国铜矿石坑采出矿品位0.91%,采矿回收率91.43%;露采平均出矿品位0.51%,平均采矿回收率98.92%;加权平均后的采矿回收率为95%;
铜矿的选矿回收率和铜精矿品位也保持较高的水平。
由于选矿工艺的改进和发展,多数选矿厂采用了粗精矿、混合精矿、中矿再磨技术,选用选择性好的选矿药剂等措施,使铜精矿品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稳定在2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5%~27%,同时铜的回收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多数矿山都达到90%以上(见表4)。
据统计,2005年我国铜矿矿石平均入选品位0.63%,精矿平均品位23.1%,尾矿平均品位0.08%,选矿平均回收率为87.55%;
在冶炼阶段,粗铜冶炼平均回收率为97.03%,电解铜平均回收率为99.33%,铜冶炼总回收率为96.26%;
我国铜矿资源采选冶综合利用率=95%×87.55%×96.26%=80.06%。
3.综合利用情况:成绩与不足
铜矿床中经常共伴生可综合利用的组分有:铁、钴、镍、铅、锌、银、金、铂族元素、钼、钨、稀土、砷、硫、硫铁矿、磷灰石、重晶石和锗、镓、铟、镉、铊、硒、碲、铼等稀有分散元素;
但是,不同类型的铜矿床,可供综合利用的共伴生组分各不相同。
斑岩铜矿床经常伴生有钼和铼。
此外还有金、银以及钛、铟、镓、硫等;黄铁矿型铜矿床除常共伴生有锌、铁、硫外,还有铅、金、银、镉等;硅卡岩型铜矿床除常共生有铁、硫外,还伴生有金、银、钴、锇、钼、硒、锌等;硫化物型铜镍矿床除铜、镍、硫外,常有铂、钯等铂族元素的硫、砷、碲、硒化合物或铂族金属共生矿,如钯铂矿等。
因此常可综合回收钴、铂、钯、铱、钌、铑、锇、金、银、锌、钼、钴、铋、硫、砷、硒和碲等。
铜矿石共、伴生的元素虽然很多,但在现有选矿技术条件下通常仅能综合回收金、银、钼、镍、钴、硫、硫铁矿、铁、锌等元素和矿物。
在冶炼阶段可以回收的有银、金、硫、硒。
一般来讲,多数大、中型选矿厂都很重视有价矿物的综合回收,通过采用先进、高效设备,改造选矿工艺流程,选用选择性好的选矿药剂,提高选矿技术水平等措施来提高铜矿石中有
价矿物的综合利用率。
(1)铜矿石中普遍伴生有金和银。
金、银的综合回收率对选矿厂的经济指标影响较大。
因此,大、中型铜矿选矿厂都很重视对金、银的综合回收。
本次调研的选矿厂,凡矿石中伴生有金、银的都尽可能加以回收。
一些选矿厂在原矿含金、银品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精矿中金、银的品位却有较大的提高。
如德兴铜矿选矿厂,铜录山铜矿选矿厂,丰山铜矿选矿厂,狮子山铜矿选矿厂,鸡冠嘴金铜矿选矿厂和鸡笼山金铜矿选矿厂,特别是鸡冠嘴金铜矿和鸡笼山金铜矿选矿厂金的回收率达到80%以上。
(2)黄铁矿也是铜矿山经常需要综合回收的重要矿物。
由于回收黄铁矿的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多数选厂都尽可能回收黄铁矿。
但因黄铁矿精矿量大,价格低,使其成为一种区域性很强的矿产品。
有些地区黄铁矿资源多,在工业比较萧条的年景,黄铁矿精矿经常供大于求,大量精矿滞销的结果,迫使一些选厂对黄铁矿精矿限产或停产,如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铜山口铜矿选矿厂,铜官山铜矿选矿厂等,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因此,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保护企业综合回收利用硫铁矿的积极性。
(3)许多硫化铜矿石中常含有少量的钼矿物。
从铜选厂回收钼是目前世界上原生钼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我国铜选矿厂综合回收钼的水平还较低,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只有德兴铜矿一家在回收钼,但因伴生钼品位低,入选原矿品位波动大,选别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等原因而一度停产,直到1998年才部分恢复从含钼较高的铜精矿中回收钼。
(4)从铜矿石中回收铁目前仅限于用弱磁选技术回收矽卡岩型铜矿中的共生磁铁矿。
对矿石中伴生的赤铁矿、褐铁矿等未予回收。
磁铁矿回收率较高的铜选矿厂有:铜录山选矿厂、丰山选矿厂、安庆选矿厂,琅琊山选矿厂等。
综合利用已经成为我国铜矿山利润的重要甚至主要来源。
江西德兴铜业集团公司2003年主产金属铜产量达到34万吨,主要伴生产品金产量10吨,银产量220吨,硫铁矿精矿产量120万吨,工业总产值69. 42亿元,实现利税8.69亿元,实际上该公司的利润大都是综合利用斑岩铜矿中的金得到的,近年硫的价格节节上扬,市场供不应求,副产硫铁矿精矿又成为该公司另一利润增长点;2006年,该公司生产铜精矿含量15.78万吨,综合利用回收的副产品中有铅精矿含量2013吨、锌精矿含量2482吨、钼精矿含量2756吨,精矿含量2013吨。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综合利用元素达到10种,其中,2003年铅产量1.17万吨,锌产量7.9万吨,综合利用产值约8000万元,占总产值的25%。
2006年,该公司生产铜精矿含量6762吨,铅精矿含量17987吨、锌精矿含量71668吨。
尽管如此,综合利用的潜力仍很大。
江西铜业的武山铜矿在采矿阶段,共生铅锌钼矿均未利用,永平铜矿共生铅锌矿因在露天采场之外也未利用,东铜矿区共生铁矿因品位低也未利用;永平铜矿伴生白钨矿因选矿技术未过关而未利用,东铜矿区共生铁矿因品位低也未利用,呈离子吸附型与铁矿共生的钨也未利用;据不完全统计,该公司有5800万吨低品位铜矿石可采用原地溶浸法加以回收。
德兴铜业集团公司所属冶炼厂,应当回收的伴生有色金属组份有10种,但目前只能回收2种。
另一方面,大量集体、个体矿山至今尚为开展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即使开展,也只是在现有选矿工艺条件下顺便回收,能回收多少就回收多少,回收率很低。
铜矿山综合利用总体情况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