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2)课程代码:1C11047 学分:4总学时数:64 理论时数:64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1》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古代文学2》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第二部分,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和元代文学。
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现对《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改由主讲教师大班讲专题、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
其中,大班授课主要是勾勒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其中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进行理论梳理,小组讨论部分由学生精读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在此基础之上,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第1章初唐诗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初唐诗歌的文学知识,了解“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等诗人的创作概况。
课堂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期,了解初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鉴赏具体的初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什么是“上官体”?(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诗人?其代表诗作各是什么?(3)律诗是由谁完成最后定型的?(4)陈子昂的代表作是什么?为什么说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复古倾向?(5)张若虚和刘希夷的代表作各是什么?2.课堂讲解(1)唐代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有什么关系?(2)唐代诗歌发展有着怎样的脉络?。
(3)“初唐四杰”对唐代诗史有何贡献?(4)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什么?有何意义?3.课堂讨论(1)赏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2)初唐诗歌在哪些方面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1.初唐诗歌的历史地位2.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第2章盛唐诗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等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盛唐诗歌相关的文学知识,了解主要诗人和流派。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盛唐主要诗歌流派的题材特点、艺术特色和不同的审美特征。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在熟读或背诵指定诗作的基础上,理解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提高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代表作各是什么?(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代表作各是什么?(3)“七绝圣手”是指谁?其代表诗作有哪些?(4)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5)李白的诗歌有哪些体裁?各有哪些代表作?(6)李白的诗歌对后世有何影响?(7)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8)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哪几首诗歌?(9)杜诗的艺术风格是什么?(10)杜甫诗歌对后世有何影响?2.课堂讲解(1)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有着怎样的总体审美特征?(2)孟浩然诗歌有什么艺术特征?(3)王维诗歌有什么艺术特征?(4)高适诗歌有什么艺术特征?(5)岑参诗歌有什么艺术特征?(6)李白有着怎样的思想和人格?(7)李白乐府、歌行诗有什么艺术特色?(8)李白绝句有什么艺术风格?(9)李白诗歌有着怎样的艺术个性?(10)李白有诗歌史上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11)杜甫的诗歌为何被称为“诗史”?(12)杜甫律诗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13)杜甫诗歌有着怎样的艺术风格?(14)杜甫诗歌在文学史上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3.课堂讨论(1)以具体诗作为例说明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赏析高适《燕歌行》。
(3)以具体诗歌为例说明李白雄奇壮美的诗风。
(4)以具体诗歌为例说明李白清新优美的诗风。
(5)试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为例说明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6)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被誉为“七言律第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2.盛唐边塞诗的审美特征3.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4.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色彩第3章中唐诗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等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唐几个主要诗派的代表诗人及代表作品。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中唐诗风转变的原因、中唐几个主要诗派的风格特点。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指定诗作,并学会分析具体的诗歌,提高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中唐诗歌有哪几大流派?(2)中唐诗歌几大流派各有哪些代表诗人?(3)中唐几位代表诗人各有哪些代表作品?2.课堂讲解(1)中唐诗歌几大流派各有什么显著的艺术特征?(2)引起中唐诗风流变的原因何在?3.课堂讨论(1)韩愈《山石》是如何体现他以文为诗的特点的?(2)白居易《长恨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李贺《李凭箜篌引》是如何来表现音乐的?(4)《西塞怀古》体现刘禹锡诗歌什么特点?(5)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怎样融情入景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白居易等人诗歌的艺术成就第4章晚唐诗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等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杜牧的咏史诗、李商隐的朦胧诗创作情况。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杜牧、李商隐诗歌的题材内容、艺术成就和风格特征。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指定诗作,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晚唐大致有哪些诗人?(2)杜牧咏史诗与前人咏史诗有什么不同?(3)贾岛、姚合诗歌创作有什么特点?(4)李商隐的生平与他的诗歌创作有什么关系?2.[课堂讲解](1)晚唐诗歌创作与社会现实有什么关联?(2)杜牧的人生与诗风有什么关系?(3)李商隐诗歌有哪些艺术成就?3.[课堂讨论](1)杜牧的《江南春绝句》、《泊秦淮》、《九日齐山登高》等诗是如何体现俊健苍劲的诗风的?(2)李商隐的《重过圣女祠》、《锦瑟》、《夜雨寄北》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领会李商隐、杜牧诗歌风格第5章唐散文[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等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唐代古文运动、韩柳散文创作情况。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理解韩柳散文在复古中创新。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就具体作品谈韩柳散文特点。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唐代古文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韩愈、柳宗元提出了哪些文学主张?(2)韩愈的散文分哪几类?各有哪些代表作品?(3)柳宗元的散文有哪些代表作品?2.课堂讲解(1)我们读韩愈散文可以学到什么?(2)柳宗元散文有什么特色?3.课堂讨论(1)韩愈的《进学解》是如何发牢骚的?(2)《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如何体现柳宗元山水游的特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领会韩柳散文的妙处和贡献第6章唐传奇[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等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唐传奇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唐传奇的文学史地位。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就具体作品深入理解唐传奇的文学成就。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什么是唐传奇?(2)唐传奇相对于魏晋小说有什么不同?唐传奇发展分哪些阶段?各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2.课堂讲解(1)唐传奇有哪些文学成就?3.课堂讨论(1)蒋防的《霍小玉传》是如何刻划人物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唐传奇的文学史地位第7章北宋词[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北宋词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柳永、苏轼等代表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把握晚唐五代以来形成的传统词的特征,了解词在宋代兴盛的原因以及北宋柳永、苏轼等人对传统词的新变。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指定的北宋时期代表词作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写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并在小组讨论和小班交流。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什么是《花间集》?(2)了解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的内容和风格。
(3)被誉“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是哪位词人?其代表作是什么?(4)范仲淹的哪首词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5)北宋时期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得以与小令平分秋色的词作家是谁?(6)怎样理解苏轼诗词一体的词学观?2.课堂教学(1)什么是词?它还有哪些别名?(2)词在宋代兴盛的原因是什么?(3)晏殊和欧阳修的词有何特点?(4)柳永词的新变表现在那些方面?(5)张先词的特征及地位。
(6)苏轼对词的发展有何贡献?(7)周邦彦的词有何特点?3.课堂讨论(1)读晏殊词《鹊踏枝》和柳永词《蝶恋花》,谈谈你对王国维“三种境界”说的理解。
(2)赏析柳永词《雨霖铃》。
(3)柳永的《八声甘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在艺术上有何特点?(4)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说明他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迪?(5)为什么秦观的《鹊桥仙》能够在众多同类题材作品中独标胜境?(6)以《兰陵王〃柳》为例,说明周邦彦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柳永、苏轼、周邦彦的词风2.理解苏轼对词体的革新第8章南宋词[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南宋词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李清照、辛弃疾等代表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南宋时期词的总体面貌,了解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代表作家对词史的主要贡献。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精读教师指定的南宋词的代表作品,写出对作品的自己感悟,并在小组讨论和小班交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南渡词人的代表作家有哪些?其创作有何共同特点?(2)怎样理解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论?(3)李清照婉约词的代表作有哪些?(4)从晚唐五代到南宋,词史上的典型的意象群出现了哪几次大的转换?2.课堂教学(1)南渡词人的时代背景及作品的总体特征。
(2)李清照在词史上有怎样的贡献和地位?(3)辛弃疾对词境作了哪些开拓?辛词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辛派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为什么姜夔的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3.课堂讨论(1)赏析李清照词《醉花阴》。
(2)以《声声慢》为例说明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3)赏析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以《摸鱼儿》为例说明辛词的主要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李清照对婉约词的贡献2.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第9章宋代诗文[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等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