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9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9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分)1. 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

A. 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2. 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A. 主观想象B.综合评估C. 主观情感D.客观分析3. 对学生的语文水平实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

A. 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 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4. 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制约性、( )、敏捷性、适合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A. 瞬逝性B.灵敏性C. 流动性D.实践性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4分)1. 义务教育2. 语言得体三、简答题(5分)在教学中如何落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个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积累使用(17分)(一)填空题(5分)1. 当你流连祖国的名山大川,cháng yáng ( )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fēn fán( )的社会,注重多彩的人生时;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táozuì( )在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

语文就像那春雨,zī rùn ( )着我们的心田。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能够学语文,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2分)2.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小时候妈妈讲给他的很多动人的故事。

(3)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_______,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告诉人们些什么。

A.流传悠远幽远俭朴B.留传幽远悠远简朴C.留传悠远幽远俭朴D.流传幽远悠远简朴(三)默写题(每空l分,共5分)1. 使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

“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使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使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2. 站在江边,微风轻拂。

江水浩渺,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 “脉脉含情”中前两个字读“mèi mei”。

( )2.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比喻句。

( )3.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词作者是辛弃疾。

( )4. 《江雪》的作者是柳宗元,此时描写的是冬景,表达的是寒冷孤寂的意境。

( )5. “拘束”的近义词是“约束”。

( )二、科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科技义.然后完成问题。

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①近几年的暖冬.使人们产生错觉,认为气候变暖就是温度上升、天气越来越暖和。

对此,气候专家解释说,气候变暖是大趋势,但不意味着寒冷不再,气候变暖更会导致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②寒冷肆虐是世界变暖大背景下天气异常的表现。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库马尔?科利表示,气候变暖带来的不但仅是反常的暖冬,还会导致严寒、夏季高温,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等极端天气事件。

③因为世界变暖.过去20年里自然灾害增加了3倍多。

科利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受灾人数增加了68%。

l985至1994年间,世界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1995至2006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

④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也频发。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中国南方气象灾害的王要原因。

⑤在世界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频发:今年1月29日至:31日,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素以气候温暖著称的地中海东部的中东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交界处积雪厚度超过l米。

l月8日,伊朗遭到十多年来降雪影响。

1月中旬,阿富汗书续降雪并引发雪灾。

一些地区积,擎深达2米。

暴风雪也袭击了美国中西部以及加拿大东部地区,部分机场关闭、公路交通瘫痪。

⑥气候变暖并不代表气温持续攀升。

国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艾婉秀说,气候变瑗并不代表气温持续攀升,冬天就越来越暖和。

“暖冬”是整个冬季气温的平均概念,“暖冬”也可能出现大幅度降温等天气起伏的现象。

气候变化是逐步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是突然。

⑦今冬气候仍属正常偏暖。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张称意说,即使今冬雨雪天气非常多,但是从大趋势来讲.今年仍然属一个暖冬,总体来看,我认为暴雪与气候变化是相关系的。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了。

水汽含量增加以后,肯定在某一个时刻要降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与天气发生联系。

气候变暖是长期的,即使是今年冬天温度有所下降,可能还是偏暖状况,当前的预测值显示,今年仍然是偏暖的年份。

(选自《科技文摘报》,2008年,有史动)1. 从文中看,气候变暖会导致哪些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第④段中“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中国南方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概括第⑤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l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1分)三、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霸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也。

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

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曾令史,从度河北。

宾客,人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

光武谓霸日:“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

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

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

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

封王乡侯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

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

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

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

”乃闭营坚壁。

军吏皆争之。

霸日:“茂兵精锐。

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

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

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茂、建果悉出攻武。

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

霸知士心锐,乃开后营,出精骑袭其背。

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

贱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

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军吏皆日:“茂前日已破,今易击也。

”霸日:“不然。

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故挑战.以侥一切之胜。

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

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

三十年,定封淮陵侯。

永平二年。

以病免,后数月卒。

(《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1分)A. 郎移檄购光武购:悬赏捉拿B. 发兵攻拔邯郸拔:攻取C.乃闭营坚壁壁:驻扎D.方飨士作倡乐飨:犒劳2.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霸“善抚士卒”和“有谋略”的一组是( )。

(1分)A.死者脱衣以敛之B.伤者躬亲以养之追斩王郎,得其袋绶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C.客兵远来,粮食不足D.方飨士作倡乐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3.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A. 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逐步离去了,只有他矢志不移,所以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

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逃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C.王霸手下将士争相要求出战,甚至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此时王霸认为贼兵精锐,人数众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显赫,屡受封赏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宋)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遮中写下了这首诗。

1. 联系注释,能够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能够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现代文阅读(10分)归帆我看过太湖上的归帆,也看过东海上的归帆。

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彩霞。

一会儿,黄昏的纱幕就轻轻地落在水面上。

就在这当儿,水天相接处出现了一只帆影,接着又是一只……不多久,整个船队都出现了,它们散散落落地驶回港口,仿佛一队出征的战士,唱着凯歌整队回营,带着满舱的战利品。

但这仅仅在岸上看到的远处的景象,等到这些船只快靠码头,船老大准备向岸上抛缆绳的时候,情形便不一样了有的船上喜笑颜开,热火朝天,小伙子们打闹着,嬉笑着,隔着水同岸上的人大声地打招呼,问村里今天有些什么事,广播有些什么重要新闻,也帮故意说些无关紧要的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