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屈原,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屈原,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屈原: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背诵神器:离骚易烊千玺- 离骚屈原这辈子,很失意。

失意——“失意”的“失”,“失意”的“意”,就是很不如意。

但他却活得很诗意。

诗意——“诗意”的“诗”,“诗意”的“意”,就是很诗情画意。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对待君主剖肝沥胆却被怀疑,对待国家忠心耿耿却被诽谤。

司马迁不愧是大文学家大史学家,这八个字把屈原的冤屈概括得太准确了!屈原这辈子,可以用四个数字来总结——一生只为国家,两次遭到流放,三番临危受命,四海漂泊流浪。

他在这个世界上孤独地行走,无人理解、无人倾诉,然而他却把满腔的失望愤懑(mèn)化作了一首首瑰(guī)丽浪漫的诗,把美和芬芳留在人间。

纵然是在生命的尽头,汨(mì)罗江畔那纵身一跃,竟成就了一个端午节,令人世代怀念。

屈原,用他的一生向世人宣告: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1屈原是一个骨子里很骄傲的人,这和他生长的环境有关。

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出生在战国后期的楚国。

虽说是战国,但出生在别的国家和出生在楚国,幸福指数是大不一样的。

屈原出生在楚国最最最鼎盛时期的“宣威盛世”。

楚国那时候真繁荣啊!疆域辽阔、物产丰富、经济发达,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楚国和中原的文化很不同,比如在对待颜色的问题上:魏国崇尚火德,结果全国上下一片红;燕国崇尚水德,谁如果到燕国出差,那绝对是进入了蓝精灵的世界;韩国崇尚木德,大家都爱穿绿衣服,只是不知道这帽子……只有西边的秦国和南边的楚国例外。

秦国人喜欢黑色,管你们什么德,我们就是喜欢黑色!乌鸦是黑色的吧?我们就是你们的丧门星,等着被我们灭吧!楚国人呢?管你们什么审美,我们就是喜欢五颜六色!孔雀是彩色的吧?我们就是骄傲的孔雀!其中,最骄傲的一只孔雀,就是屈原。

他经常“峨冠博带”出现在公众视线里,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宽大的衣服,人又长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端的是拉风啊拉风!关键人家也有骄傲的资本哪——一来出身好,和楚王一个姓,都姓芈(这个不用注音了吧?感谢《芈月传》为全国人民普及生僻字)。

那个年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同一族的人一个姓,但是根据封地、官职等的不同,又有了“氏”。

楚王的“氏”是熊,屈原的“氏”是屈,所以屈原和楚王都是老“芈”家的人呀!二来有才华,才二十多岁就把楚国民间祭祀神灵时唱的歌,重新整理改编了十一首,并用楚国诗歌旧题命名为《九歌》。

这下子可不得了了!屈原在文学史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也太神奇了!屈原令人称奇的事还有很多:他给后世的诗人留下了两个词:骚人,风骚。

因为屈原后来创作了楚辞体的巅峰诗歌《离骚》,诗人们也就有了一个很文雅的称呼:骚人。

如果想夸谁文采好,可以竖起大拇指对他说:你很风骚。

对方一定很高兴,因为“风”是指《诗经》中“风、雅、颂”的“风”,而“骚”,就是指《离骚》。

他创造了一个诗歌流派:浪漫主义流派。

文学上两大流派,江湖上人称“北《诗经》南《离骚》”。

《诗经》是现实主义派,掌门人是谁?不知道,那是一群人的智慧,高手在民间嘛!而《离骚》是浪漫主义派,掌门人就是屈原。

他是第一个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诗人。

先秦没有专业作诗的诗人,屈原是第一个。

之后就厉害啦!《诗经》这一支,“诗圣”杜甫杜大爷就是掌门人啊!《离骚》这一支,掌门人是李白大“诗仙”啊,哇咔咔咔!……出身又好,又有才华,颜值还高,二十三岁就当上了楚国的左徒,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你说他是不是有骄傲的资本?2屈原在政治上的蜜月期,是和他的第一个上司楚怀王一起度过的。

那可真是一段令人怀念的日子啊!楚怀王坐在王座上托着腮帮,倾听屈原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憧憬楚国的未来。

司马迁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看看看看,见识广记性好不说,口才也好,还懂得在乱世中如何治国,简直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的节奏啊!屈原治国的宗旨很明确:在内,仿效商鞅吴起进行变法;对外,联合齐国对付秦国。

此时的战国,“战国七雄”只剩下秦国、楚国和齐国还“雄”着,其他几个都“怂”了。

战国时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谁不是活得战战兢兢。

屈原是一个在政治上高瞻远瞩的人,他说,楚国只有坚持变法才能强大。

屈原不是不知道,变法能强国,变法有风险。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强大了,商鞅被车裂。

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楚悼王死了,吴起被追杀。

吴起趴到他的尸体上,结果他俩都被乱箭射成了马蜂窝。

怪不得叫“悼”王,哀悼他三秒钟。

只不过商鞅变法被传承了下来,而吴起变法却中断了。

屈原觉得,楚国还是要把变法继续下去。

楚怀王说:亲,你大胆地放手去做吧!屈原又建议:我们的外交,只有采用“合纵”策略才能赢。

“合纵”就是几个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一群羊抵抗一只狼。

那只狼,就是秦国。

其他几个国家“合纵”,秦国就“连横”。

这只狼受不了了,就把那些羊逐个击破,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的弱国。

在国与国之间来回撺掇的这些名士就叫“纵横家”。

朝秦暮楚,是战国时不少国家为了生存的常态。

屈原不是不知道,那时魏国的纵横家公孙衍倡导的“合纵”策略刚刚被秦相张仪的“连横”策略打败。

这几个国家在函谷关群殴秦国,秦国面临灭顶之灾。

可是张仪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居然把他们的“合纵”给破坏了,并且斩首合纵大军八万两千余人!屈原此时想去拉拢齐国,然后联合其他国家再次形成“合纵”之势,难度该有多大!楚怀王说:亲,你大胆地放手去做吧!于是屈原外交官来到齐国,见到了齐宣王。

没错,就是那个成语“滥竽充数”里喜欢听合奏的齐宣王。

这位文艺范儿的齐宣王很注重发展文化,据说孟子就经常在齐国“稷下学宫”组织的文学沙龙里讲学。

齐宣王超级欣赏有才华的人,欣赏到什么地步呢?他居然娶了四十岁还没有嫁人的著名丑女钟无艳做王后,这位王后是齐宣王的贤内助。

屈原在齐宣王面前没有费吹灰之力,就又一次拉起了“合纵”的大旗,而且由楚怀王担任合约长,合纵典礼要在楚国举行!楚怀王高兴得合不拢嘴,有这个得力的下属,真是倍儿有面子!3公元前318年,齐、魏、韩、赵、燕的国家最高领导人齐聚楚国郢(yǐng)都(今湖北江陵县。

在屈原的主持下,六国领导人进行了多边会谈,他们发表了共同抗秦的联合声明,并歃血(shà xuè)为盟,共同祭拜祖先和天地诸神。

会谈结束后,六国领导人一起愉快地观赏了楚国大型歌舞文艺演出——《九歌》。

这一次,屈原的才华大放异彩。

想想吧,当编钟奏响大才子屈原改编的歌曲,巫师巫女们打扮成光彩夺目的神灵在祭台上起舞,那场面……太唯美了!太浪漫了!屈原可谓是策划“实景演出”第一人。

下面来观赏一下这台两千多年前的盛大演出吧!首先要迎接九位神灵依次出场,然后是祭奠死去战士的祭歌《国殇(shāng)》,最后所有人共同演唱送神曲《礼魂》。

第一个要出场的,必须是地位能和玉皇大帝相媲美的天神——“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浑厚的声音在一片黑暗中响起:黑暗,黑暗,比黑暗更深沉的黑暗,辉映着永恒!忽然,灯火一齐照亮,巫师巫女们在装饰着奇花异草的舞台上载歌载舞,又是呈上美酒佳肴、又是钟鼓一齐鸣响,简直太炫了!东皇太一缓缓离去,一辆带着龙面具的马拉着车缓缓驶入,车上装饰着五彩的云朵。

群巫师立即向车上的云神云中君跪拜:我们日夜叹息,就是因为想念您,请不要吝惜您的雨露,保我们年年丰收吧!云中君微笑向全场点头致意,之后翩然离去。

接下来要出场的是观众非常盼望的湘君和湘夫人,他们是楚国人的爱神。

这个故事来源于舜帝和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著名的“湘妃竹”的传说就是取材于他们。

屈原在这里精心编导了一场很能戳中观众泪点的戏:湘君和湘夫人约会,但是阴差阳错没有见面。

面对着空荡荡的水面,湘夫人愁肠百结,她不禁唱道: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瑟瑟的秋风,渗透了我的心田;荡漾的水波,起伏在我的心间;而那纷纷的落叶啊,犹如我此刻不断下坠的心情……屈原这句用秋景来表现惆怅心境的诗,一不小心创造了个世界记录,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然后就是掌管人类生死的“大司命”(类似阎王爷)、掌管子嗣的“少司命”(类似送子观音),还有太阳神“东君”、水神“河伯”,美丽的女山神“山鬼”。

这让看惯《诗经》中凡人恋爱故事的北方各国领导眼界大开——神仙也会恋爱?人神也可以恋爱?天哪,楚国人怎么如此浪漫哪!尤其是少司命唱的那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这世上还有比“生别离”更令人悲伤、比“新相知”更令人快乐的事情吗?演出到《国殇》时达到高潮,当低沉的音乐在耳边响起,当雄壮的唱词在空中回荡,所有人都一齐起立,为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致敬——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他们不是神,可是他们即使变成了鬼,也永远都是英雄!最后,在舒缓悠扬的《礼魂》乐曲声中,所有演员集体谢幕,掌声热烈。

齐宣王的手都拍红了,心想:有机会一定把屈原挖到我们齐国去。

4就在屈原的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他的人生忽然发生了大逆转。

首先有小人诬告屈原,耳朵根子软的楚怀王居然就相信了,生气地疏远了屈原。

然后强敌出现,这个人,是战国时代传奇人物张仪。

张仪站在楚国的朝堂上,对着楚怀王郑重承诺: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就把商於(今河南南阳淅川县西南)六百里之地归还给楚国。

耳朵根子软的楚怀王居然也相信了,他坐在王座上托着腮帮,笑眯眯地看着张仪说:亲,你说话要算话哦!屈原表示激烈反对,结果被贬为三闾大夫,从副总理变成了专管祭祀的小官和教授贵族子弟的教师。

楚怀王呢?迫不及待地先后派出两批使者跑到齐国宣布断交,为了表示决心,甚至还派人到齐国城墙下辱骂齐宣王。

结果张仪只给了商於六里地,说这是秦王给他的封地,他取名叫“六百里”。

楚怀王一下子就懵圈了。

公元前312年,恼羞成怒的楚怀王向秦国宣战,齐国咬牙切齿地帮秦国一起来打楚国。

楚国大败,不仅没有夺回商於六百里,反而丢失了六百里汉中,死亡近十万人。

楚怀王终于相信屈原是对的,他红着脸对屈原说:亲,麻烦你再跑一趟齐国,和他们结盟吧!屈原临危受命,齐宣王竟然不可思议地答应了!结果就在屈原兴冲冲地回来复命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事差点没气吐血。

原来楚怀王实在气不过要杀了张仪解恨,便拿黔中之地和秦国换取张仪,张仪还真的来了。

可是他竟然说动楚怀王把他放走了!张仪回国后没多久秦惠文王去世,而之后即位的秦昭襄王的母亲是楚国人(她就是芈月,中间还夹杂了一个举鼎把自己砸死的秦武王嬴荡,这名字真好记),楚怀王居然又一次和齐国断交,去结交秦国。

屈原强烈反对,结果直接被流放。

这一年,屈原38岁。

齐宣王这次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楚王你小子耍我是吧?你以为这是过家家呀!是你太飘了还是寡人拿不动刀了?就在屈原离开郢都后不久,秦国找借口联合其他国家出兵讨伐楚国,齐国积极响应。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

“瞬”是眨眼,“息”是呼吸,一眨眼一呼吸之间,整个局势可能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