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征管现状及改革动态
二、全面加强税收信息化基础保障
(一)汉丰所经营性房产征收管理
3. 具体工作方法
四抓任务考评 一是按月通报完成分配任务情况。 二是与岗位之间开展征管资料档案评 比。 对清理基础信息资料、纳税申报情况 、入库情况、五税信息录入情况等纸质 资料、电子档案进行阶段性展评,较好 地解决了以前因人员岗位轮换造成工作 信息脱节的弊端。
*
14
一、房产税历史沿革
(五)计税依据
从租计征 : 按照房产租金收入计征的,称为从租计征 ,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 的计税依据。
*
15
一、房产税历史沿革
(五)计税依据
注意事项: 1、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对投资联营的房产,在计 征房产税时应予以区别对待。共担风险的,按房产余值作为计税依据,计征房产税;对 收取固定收入,应由出租方按租金收入计缴房产税。 2、对融资租赁房屋的情况,在计征房产税时应以房产余值计算征收,租赁期内房 产税的纳税人,由当地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新建房屋交付使用时,如中央空调设备已计算在房产原值之中,则房产原值应 包括中央空调设备;旧房安装空调设备,一般都作单项固定资产入账,不应计入房产原 值。
房产税课件提纲
2014.11.05
目 录
一、 房产税历史沿革
二、 房产税征收管理 三、 未来改革动态
*
第一部分
房产税历史沿革
(一)综合概述 (二)税收特点
(三)意义作用
(四)征收事项 (五)计税依据
(六)税收优惠
3
一、房产税历史沿革
(一)综合概述 房产税,又称房屋税,是国家以房产 作为课税对象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
*
二、全面加强税收信息化基础保障
(一)经营性房产征收管理
1. 主要法理依据
1、房产税条例、 2、重庆房产税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出租房屋税收征管的通 知(国税发〔2005〕159号) 4、近三年市局和县局相关四税清理文件
*
二、全面加强税收信息化基础保障
(一)经营性房产征收管理
2. 清理工作思路
*
二、全面加强税收信息化基础保障
(一)汉丰所经营性房产征收管理
3. 具体工作方法
三抓通知核发程序管控 一是把好基础信息核查关。 二是把好纳税人自行申报关。 三是把好税务事项、核定、限缴通知核发关 。 四是把好文书送达关。 清理过程中,对通知送达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除多数进行上门直接送达外, 对部分特殊纳税人的相关信息我们在征收所、国土房管局、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及户 籍所在地行政村都进行了调查了解,取得了详实资料,对上海、沈阳等省外的纳税 人进行了邮寄送达,对拒不配合工作的纳税人进行了到家里上门送达,成效明显。 *
*
一、房产税历史沿革
(三)意义作用
房产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方面,房产税可以为筹集地方财政收入做出重要贡献。房产税属于地方税, 房产税以房屋为征税对象,税源比较稳定,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 改善和工商各业的兴旺,房产税收将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另一方面,征收房产税有利于加强房产管理。税收是调节生产和分配的一个 重要经济杠杆。对房屋所有者征收房产税,可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水平,有利于 加强对房屋的管理,提高房屋的使用效益,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若房产税 能够对房屋所有者的多套房屋征税,则可以抑制房产投资和投机,阻止房地产市 场泡沫化,促进宏观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为10月1-31日。以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的房产税, 可以分月、分季或全年一次缴纳,具体的纳税期限由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跨年
度预征税款。
*
9
一、房产税历史沿革
(四)征收事项
征收对象: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房产。所谓房产, 是指有屋面和围护结构,能够遮风避雨,可供人们在
其中生产、学习、工作、娱乐、居住或储藏物资的场
“任务到组、责任到人、点面结合、重点突破” 以商业核心区为重点清理范围,在区域上 按照点面结合开展重点清理。 点:即结合娱乐、餐饮、家具、宾馆等重 点行业进行筛选,除面上清理范围外的单位经 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年租金在5万元的 单位及个人。 面:即 开发商圈所有商户。*ຫໍສະໝຸດ 二、全面加强税收信息化基础保障
(一)汉丰所经营性房产征收管理
3. 具体工作方法
一抓宣传发动 一是内部政策宣传口径统一到位。 二是充分利用培训会、纳税QQ群 、12366服务平台等进行联动宣传。 三是印发宣传资料,面对面一对一 宣传到位。
*
二、全面加强税收信息化基础保障
(一)汉丰所经营性房产征收管理
3. 具体工作方法 二抓好四大信息比对。 一是个体申报与企业申报信息比对。 二是核定通知计税依据与商业门面租售价格调查模型比对。去 年我们历时一个月时间对全县173条街道738户经营店面租售价格信 息进行了实地采集,并将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在分类基础上对街、 路、巷等重要街区再进行分段,在分段的不同楼层区域内分别确定 3-8户不同价格取样,构建了城区门面租、售价格模型,为清理提供 了合理计税价格支撑,有效规避了收人情税、关系税的现象发生。 三是自用房产申报与相关楼盘土地增值税清算价格比对。 四是与银行、电信、保险等国有企业毗邻门面租赁价格开票信 息比对。
产税。对房产征税的目的是运用税收杠杆,
加强对房产的管理,提高房产使用效率,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配合国家房产政
策的调整,合理调节房产所有人和经营人
的收入
对房屋征税,中国自古有之。周期的“廛布”,唐朝的间架税,清朝初期的
“市廛输钞”、“计檩输钞”,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房捐”等,都是对房屋征税。
*
一、房产税历史沿革
*
10
一、房产税历史沿革
(四)征收事项
负有缴纳房产税义务的单位与个人。房产税由产 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单 位缴纳。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产权所有人、 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者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 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使用人缴纳。因此,上 述产权所有人,经营管理单位、承典人、房产代管人 或者使用人,统称房产税的纳税人。
(一)综合概述
《全国 税政实 施要则 》
六大创新 《房地 产税暂 行条例 》
《中华人 民共和国 房产税暂 行条例》
《重庆市人民 政府关于进行 理念 对部分个人住 房征收房产税 改革试点的暂 行办法》
创新
*
一、房产税历史沿革
(二)税收特点
1.房产税属于财产税中的个别财产税,其征税对象只是房屋; 2.征收范围限于城镇的经营性房屋;
3.区别房屋的经营使用方式规定征税办法,对于自用的按房产计税
余值征收,对于出租房屋按租金收入征税
注意:房屋出典不同于出租,出典人收取的典价也不同于租金。因此,不应将 其确定为出租行为从租计征,而应按房产余值计算缴纳。为此,《财政部、国家税 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8号)明 确规定,产权出典的房产,由承典人依照房产余值缴纳房产税,税率为1.2%。
*
二、全面加强税收信息化基础保障
(一)汉丰所经营性房产征收管理
4. 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面对清理面越来越宽、时间跨度越来越长、欠税额度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征管 力量越发显得严重不足。 二是个人房产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国土部门房产信息、公安部门房产个人的 身份信息、移动电信部门的通讯信息、银行部门的资金交易信息等不对称、不共享,造成 工作被动,给征收带来难度。 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全局性清理步调不统一,对部分纳税人造成等待观望思想。 四是文书送达缺乏法律有效性。 法律文书直接送达到产权人较为困难,基本都是送达到承租人转交,而大多数业主在 县外或者省外发展,且又无法收集产权人不在当地的有效证据而无法确定由经营者缴纳。 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有效条件。 五是部分法律规定不明朗,严重制约了清理工作进程。特别是营业税起征点的规定是 否适用房产出租的问题,对整个清理工作带来清理难度。 六是移民这个特殊庞大的群体出租收入是否进行全面清理,清理是否会引起群体上访 等大大制约了工作动力。 *
二、全面加强税收信息化基础保障
(一经营性房产征收管理
5. 工作建议
一是建立全社会的信息共享机制。 二是探索社区代征房产税的网络机制。 三是对具体规定及早做出明确或者采取法律手段讨 要说法。 四是期盼房产税早日立法。
征收房产税可以为地方财政筹集一部分市政建设资金,解决地方财力不足。而且,
*
一、房产税历史沿革
(四)征收事项
征收范围:称房产税“课税范围”,具体指开征 房产税的地区。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房产税在城市、
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城市、县城、建制镇、
工矿区的具体征税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确定。 征收标准:房产税征收标准从价或从租两种情 况: (1)以房产原值为计税依据的 应纳税额=房产原值*(1-10%或30%)*税率( 1.2%) (2)以房产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的 应纳税额=房产租金收入*税率(12%)
*
12
一、房产税历史沿革
(四)征收事项
征收税率: 按房产余值计征的,年税率为1.2%。 按房产出租的租金收入计征的,税率为12%。从 2001年1月1日起,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 民住房,用于居住的,可暂减按4%的税率征收 房产税。
*
13
一、房产税历史沿革
(五)计税依据
从价计征 : 按照房产余值征税的,称为从价计征 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 扣除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税法规定的减除幅度内自行确定。这样 规定,既有利于各地区根据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计税余值,又有利于平衡各 地税收负担,简化计算手续,提高征管效率 房产原值:应包括与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种附属设备或一般不单独计算价值的配 套设施。主要有:暖气,卫生,通风等,纳税人对原有房屋进行改建、扩建的, 要相应增加房屋的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