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作文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作文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作文篇一: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开始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却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可见,平凡的人往往能够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平凡也是一种风度。

妈妈从来都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信奉佛教,走到哪里都会做好事,她能感染别人也积德行善。

她总说:人要学会积德。

”那是一个酷热的夏天,知了在树上“吱” “吱”地叫着。

爸爸带我们一家人去北京玩,我们走上了一个大桥,准备去那歇歇,可让我意外的是,桥上有许许多多的穷人、残疾人在那要钱,更悲惨的场面是他们竟被来去的人们歧视、嘲笑。

可接下来的一个场面使我惊呆了:妈妈竟让把他们扶起来,并从裤兜里拿出钱给他们分,那些人们纷纷向妈妈点头鞠躬。

我仿佛被妈妈的所作所为感染了,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出钱来送到他们手中。

我看到他们流出了眼泪, 有的人竟然给我们跪下了,他们和妈妈说:“大妹子,我该怎么谢你啊”。

我不禁想起了雷锋,心里想:“和雷锋比起来,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妈妈不仅爱帮助人,而且是一个有菩萨心肠的人,就算一个小小的生命她也舍不得杀,并经常帮助小动物。

那是五月的一天,妈妈和我准备去姥姥家,正好路过一家饭店,看见两个人走出来,他们背着一个大袋子,袋子里关着许多东西。

妈妈问她们是干什么的,他们说:“捉了一天的麻雀,送到饭店里卖了换点钱,饭店不要”。

妈妈沉默了一会,说:“我全买了,你说多少钱吧”。

那两个人说:“这是20只,40元卖你了”。

妈妈没有思考,把钱给了他们。

妈妈把那些麻雀们都放了,最后有一只小麻雀不会飞了,妈妈把它放到了草丛里,并给她准备了充足的粮食。

妈妈的所做作为,使得那两个人目瞪口呆。

那两个人说:“大姐, 这钱我们不要了”。

而妈妈说:“不要哪行啊,如果你真有那份心的话,以后就不要在伤害那些小生命,保护它们”。

那两个人好像也被妈妈感染了,目送着我们离去的身影,深深地鞠了一躬。

自我懂事以来,妈妈的所作所为,一直在有意无意地感染着我,使我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想妈妈应该是:“妈妈经事百千件,好事感染百千人”。

妈妈就是一个平凡的妇女,但她能创造不平凡的事,感染她所认识的人。

我相信,社会上一定还有许许多多的“雷锋”,我们要“学习雷锋好榜样”。

篇二: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今天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钱江晚报记者梁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

听了梁老师对于通讯报道的介绍,我明白了写通讯报道并不是一定要重大的、影响很广的事件,其实也可以写一写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情,写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平凡的人和事也有许多不平凡的地方。

比如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程有为。

程有为,也许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不大爱说话, 但他却有着一颗帮助别人、愿意为大家服务、积极向上的心。

这些很多同学都做不到。

那一次是选值周班长,这是一个为大家服务的小岗位, 一开始一个人都没举手,忽然,只听“嗖”的一声,一只小手举了起来,大家闻声望去,不禁惊呆了,竟然是最不起眼的程有为,回想起平时的点点滴滴,想起了一直默默帮助别人的他,我不禁有些惭愧,每个人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缺点,但同样有着我们需要学习的优点,他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平凡的他有着不平凡的特点。

篇三: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人,但他们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

他没有警察的威风,没有伟人的风度,也没有歌手的名气、气度非凡。

他就是一个很平凡的老大爷一一小区中的清扫员。

我们小区中的这位老大爷,姓张,大家都叫他“张大爷”。

张大爷有一头黑白相间的头发,两鬓斑白,六十岁。

张大爷有一副和蔼亲切的面孔,慈祥的笑容。

刘大爷身高一米六五,不是很高。

张大爷在小区中同时担任这两项任务:晚上当警卫,白天清扫街道。

他的任务很重,每天起早贪黑。

张大爷就住在警卫室里。

屋内很简陋:一张桌子,一张床,还有锅具这几样简陋的生活工具。

每当妈妈早晨七点送我上学时。

,张大爷早已在自己的岗位上忙起来,清扫垃圾;爸爸晚上十点多回家后,说:“张大爷还在岗位上;没休息,真是爱岗敬业的好老汉!”有一天,张大爷的几句话,让我更加喜欢张大爷。

这天,我和“曹大头”(曹申奥)去康华的小广场滑滑板,刚走近门口,张大爷出来,说:“小子,岀去玩呀!”“嗯!”我回答,张大爷又说:“过马路时走斑马线,小心点,安全第一。

”听后,我便出发了。

张大爷的几句普通的话,让我心中涌出一股暖流。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出去买菜。

这天,天阴沉沉地,乌云密布,天边偶尔划过一道闪电,偶尔传出可怕地轰轰声,令人毛骨悚然。

我和妈妈心想:只要我们快点买菜,雨应该不会下大。

我和妈妈狂奔起来,买好菜后出来的情景让我们大吃一惊,简直就是倾盆大雨,像泼,像倒。

我心想:怎么办!怎么办!我们又没带伞,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顶着菜,跑!我与妈妈又飞奔起来,跨过水坑,跳过小水洼, 终于回到了小区门口。

这时,张大爷看到我们,急忙打上伞出来迎接我们。

我们在警卫室里烤着火炉,张大爷给我们擦脸。

张大爷举起伞对我俩说:“走,我把你俩送回去!” 打着伞的张大爷半个身子在淋雨,清瘦的脸上淌这雨水,我看后,心里很过意不去,张大爷把我们送回家后,一步步又打着伞回岗位去了。

看着他那苍老的身影渐渐在雨中消失,我心想:真是一位好大爷。

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张大爷一心只想着服务大家,不求回报有多少,真是一个好党员!篇四:平凡的老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啊啊啊啊……”大清早,谁在乱叫呀?随着声音望去,哦,是聋爷爷啊。

瞧!他又拿着那把大扫帚在扫地呢,仿佛不知疲倦。

岁月的风霜在聋爷爷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蜡黄的脸上有着一双几乎要迷成一条缝的眼睛,头发“所剩无几”,他的手有小蒲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 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像树皮。

每当他见到熟悉的人时,总会咧开大嘴,发出"啊咦呀呀”的声音,虽然听不懂,但谁都知道,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友好的表达方式。

聋爷爷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因为他有着一股不平凡的魔力,虽然大人们讨厌他,但我们小孩却喜欢他,亲切地叫他“聋爷爷”,因为,他常常帮助别人。

有一次,中午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忘了带钥匙,爸爸妈妈又不在家,肚子已经唱起了“空城计”,还急着要上学,那孩子急得“哇……” 一声哭了,聋爷爷看见了,把他迎进屋里,端出白米饭和香喷喷的菜给他吃,发出“啊咦呀呀”的声音, 好象在说“快吃吧,吃了去上学,别耽误了学业。

”聋爷爷不仅热心助人,还每天坚持打扫花坛边道路的卫生,如果你在清晨来到那条小路,你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背影,听到扫帚扫地时发出的“沙沙”声,这样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他总是默默地为大家创造一份干净、清新的环境。

聋爷爷,他不是一个科学家、伟人,但他却是一个不平凡的老人。

篇五: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我们一直有一个纠结,那就是组织到底是要平凡的人?还是要不平凡的人?如果要的是平凡的人,那还要什么招聘? 招聘不就是尽量在选择优秀的人吗?如果要的是不平凡的人, 那公司岂不成了超人的世界?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对这一纠结的问题有着明确的回答,他说,组织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用人所长,而所谓用人所长,讲的并不完全是用某个人的所长,而是要建立起一种机制,去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他强调,如果公司要求的都是卓越的天才,那天下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持续。

为什么德鲁克要这么说?我的理解是,第一,他是用客户价值作为标准来衡量人的优点与缺点,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优点是什么?不是基于人对人的评价,而是基于客户价值标准。

这就是德鲁克所说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员工领取工资是因为他们创造了有效产出,而不是因为他们讨上司欢心(pl ease)。

”第二,德鲁克讲的用人所长是基于制度设计的角度,而不是从个人才能的角度而言的。

德鲁克强调,组织的效能是由组织本身创造的,而组织创造效能的方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每个人管理好自己去为客户创造价值。

如何管理好自己?方法有三个,一、学会合作;二、学会在制度制约之下行动;第三、学会做最擅长的事,而尽量不要去做不擅长的事。

有了这两点,公司就建立起了一套客观的用人标准,建立起一套制度化流程化的工作体系。

而这同时也就是人才招聘的标准,因为每个公司所提供的客户价值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样的客户价值,侧重点与服务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招聘的时候,要去寻找在这方面最擅长的员Xo所以,招聘不但需要,而且很重要。

事实上,要真正理解德鲁克这一思想,可能我们要深入到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原罪”思想。

所谓“原罪”,讲的是每个人都必然会犯错,既然每个人都必然犯错,那么,组织如何建立在个人"原罪”本性之上?结论是基于“人性之恶”来建立行为的制约机制。

这就是德鲁克所说的,我们可以在组织属性与组织管理的结构体系上下功夫, 让组织绩效与个人长处相关(w ecansostruc tureastomak ethestrengt hrelevant),而让人的缺点与组织绩效无关。

有了这样一个入口,我们就不难理解德鲁克下面这番话,他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相信这样的观点:“我不能放弃某人;没有他,公司便会陷入困境(intro ublewithout him)。

”他们知道,如果某人“不可缺少”,那么大概只有三个原因:其一,此人实际上并不是个称职的管理者(incompetent),因为他只有在上司特殊放松的关照下(care fullyshield ed),他所谓的才华才能在公司中发挥。

其二,此人的长处被误用(mis-used)来支撑一个软弱的上司(we aksuperior),这个上司没有别人的支撑,自己就站不住。

其三,此人的长处被误用(mis-used)来掩盖某些严重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因为此人的存在而被人为地掩盖了。

不管是哪种情况,这种“不可缺少的人(ind ispensablem an)"应该立即调走(moved)才好,否则,这种误用长处的做法将会毁掉此人。

由此我们也就懂了,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喜欢'‘超人” ?这是因为这些“超人”可以用个人才能,来弥补公司的制度缺陷、组织缺陷与流程缺陷,公司的管理越缺乏规范化,超人的作用就越大。

但问题是,这些'‘能人们”在公司时间越长,公司在制度与流程体系方面就倾向“人治”,可“能人们”总有一天要离开公司的,一旦他们离开,公司会如何?更重要的是,与'‘超人”对应的是下属的依赖与平庸, 既然凡事都有“超人”,碰到困难或冲突,总有超人能够摆平,整个体系依赖的就是“能人”,而不是共同认可的战略或方向,或者是客观的制度与流程,而这必然会导致下属的依赖。

从另一方面讲,超人的存在让下属缺乏独挡一面的机会,下属的所长自然就发挥不出来,而这必然会导致下属的平庸。

所以,在一家常常感叹缺乏人才的公司,往往是老板太强,或者重用能人,其他人没有机会成长,人才自然出不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