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总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巩固练习

高考总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南极大陆和周边海区缓慢的水循环与洋流运动,其中图中序号⑧表示的是冰体的流动。

据此并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⑥与⑦示意的是洋流运动,形成此海水运动的根本原因为()A.盐度差异B.热量差异C.密度差异D.风力差异
2.对图中序号⑨表示的内容,解释最合理的是()
A.太阳光使地表积雪大量融化B.洋流使大陆冰盖发生位置移动
C.烈风使陆面的积雪产生再分配D.海平面上升使冰体产生裂痕
(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3~5题。

3.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大洋环流的是()
①本格拉寒流④西风漂流⑦阿拉斯加暖流②千岛寒流⑤南赤道暖流⑧巴西暖流③秘鲁寒流⑥东澳大利亚暖流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D.⑥→④→甲→⑤
4.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则甲洋流的地理位置在()
A.10°W;61°N B.150°W;4°S
C.157°E;28°S D.143°E;32°N
5.若图中的海洋是太平洋,当甲洋流远离海岸且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时,受其影响可能出现严重洪灾的地区是()
A.智利B.美国C.印度D.英国
印度洋塞舌尔附近海域,季风转换有利于海盗活动。

2009年10月19日16时,中国货轮“德新海”轮在印度洋遭到劫持,如下图。

读图,回答6~7题。

6.事发海域水面最平静的季节是()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三个月后,该海域中的两支洋流L1、L2的流向为()
A.都向西B.都向东C.L1向东,L2向西D.L1向西,L2向东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9.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的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
10.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
下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1.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12.目前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②石油污染物的扩散速度
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④地核物质状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出图中a、b两洋流的流向。

(2)a、b两洋流中__________为风海流,___________对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3)图中上海到旧金山的两条航线,航速较快的是_____(①、②)。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洋流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

(2)简要分析洋流在渔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简要分析③地区人均粮食生产量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解析:洋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造成的热量差异。

2.C
解析:图中所示为固态水的运动过程。

分析四个选项,C选项较为合理。

3.D
解析:根据洋流的分布判断出洋流的名称和大洋环流。

4.D
解析:若甲洋流为暖流,则甲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的东岸或中高纬度大陆的西岸,或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的东岸。

根据经纬度判断选项D表示的地区位于北半球亚欧大陆东岸,为暖流。

5.A
解析:根据题干判断该海域水温异常升高时,为厄尔尼诺现象,此时智利可能出现洪灾。

6.C
解析:事发海域位于北印度洋,该区域受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冬夏季洋流较强,春秋季节相对平静。

7.A
解析:三个月后,该海域为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L2洋流向西流;L1洋流为南印度洋中的南赤道暖流,向西流。

8.C 9.D 10.A解析:本题组考查洋流及其影响。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该洋流为南印度洋中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7月份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在航行中顺着西澳大利亚寒流和日本暖流,顺风顺水。

11.B
解析:日本暖流沿亚欧大陆轮廓流向东北方向,所以污染物扩散方向为东北方向。

故B 项正确。

12.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利用RS和GPS可以检测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和石油污染物的扩散速度。

13.(1)洋流流向a←,b↑;(2)a、b;(3)①
14.(1)日本暖流千岛寒流
(2)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海水上泛运动将无机盐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鱼群集聚,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3)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地广人稀;③机械化程度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