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

篇一:《论语》教案及反思《论语》六则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释义;2.在理解文言基础知识,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用文中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3.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简介孔子,教学第一、二、三则;第二课时,讲评练习,教学第四、五、六则,总结思想意义。

三、教具准备幻灯片四、教学过程(一)即兴导入,简介孔子和《论语》【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

其中,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

在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这样讲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还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那么,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近孔子。

(二)走近孔子【幻灯片】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相传弟子3000,著名的有72人。

整理了《诗》、《书》,并且编修了《春秋》。

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重大的作用。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堂笔记翻开,把对孔子介绍的第一部分整理到课堂笔记上。

写完的同学试一试,看看一分钟的时间内能不能把这些知识点背下来。

【师】谁来试一试!(指定学生回答)非常好!(三)简介《论语》【师】孔子是连传千古的文化名人,而最能体现孔子的为人和思想的就是《论语》。

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假如只读一本书,就要读《论语》,假如要读两本书,那就加上《道德经》,这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文明的源头。

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个源头中汲取养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声名远扬的《论语》。

(板书:论语)【师】我们先来看一下题目,论语是什么意思?“论”是编辑,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

【师】老师昨天让大家预习了,想一想:编辑谁的语言呢?(孔子)那么是由谁编辑的呢?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师】引导:所以《论语》的作者是?【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明确一下:【幻灯片】《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20篇。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师】现在把大屏幕上红颜色字的内容整理到课堂笔记上。

整理完课堂笔记的同学,给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些知识点背下来。

【师】谁来试一试!(指定学生回答)【师】《论语》共有500多条言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六条。

(板书:《论语》六则)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53页。

【师】这六则论语我们打算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学习,今天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前三则。

与孔子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和做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老师先来范读一遍这三则,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幻灯片】论lún 说 yuè,愠yùn 为wéi 罔wǎng,殆dài【师】老师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字整理到课堂笔记上。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答案。

请同学们齐读,每个两遍。

【师】明确了字词的读音,现在请大家把前三则齐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得很整齐,很有气势,但老师还想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孔子与学生围坐在一起,给学生讲课的时候语气应该是什么的?(循循善诱)语速又如何?(舒缓)好,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语气和语速再来读一遍。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大家可以跟着录音朗读。

(播放录音)【师】刚才老师看到有些同学读得很认真,看起来很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

现在谁勇敢地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师】他读得非常好。

老师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读得和他一样好。

(五)疏通字词,翻译句子 1、疏通重点字词,解除翻译障碍【师】下面我们来解决文中的重点字词,大家看课后思考练习三,这里有一个表格,前三个是前三则的。

在这里老师又补充了七个,请同学们用重点符号在课文中标志出来,然后完成表格。

(批改点评)2、合作翻译理解课文【师】知道了这些字词的含义,下面我们来试着翻译课文。

我们初次接触文言文,怎样才能把句子翻译得更通顺一些呢?老师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

【幻灯片】1.人名、地名直译。

2.对照注释,逐字翻译。

3.调整词语顺序,使句子通顺。

篇二:论语六则教学反思《论语六则》教学反思冯学列我认为学习《论语六则》的目的旨在让学生了解并吸收前人思想中的精华和有益于自己的思想修养的部分。

所以我们的教学重点不在于逐字逐句吃透课文,而在于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做人道理。

而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好像真的在学生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了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去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了我们的祖先,去学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课就没有白上。

说到我的教学过程,那么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预习了语录的相关内容。

上课我注意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加大读的力度,例如散读、齐读、领读、个人读、小组读。

通过读的训练,同学们对课文就容易把握。

为后面的讲解奠定基础。

从读入手,这样也就更好地是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内涵。

因为《论语》都是文言文,又是大思想家的理论,在学习上有难度,后来经过研讨,学生积极的解决疑难,还很顺利。

《论语》渗透着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做人修身,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此时正是需要这一教育的时候。

我认为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古文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有的同学对个别知识点可能还不够理解。

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讨论来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深入钻研、虚心请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三:《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论语十二章》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班刘义义 110502010010文言文的教学,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

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对于本文的教学,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想要质量与效率并行,不光是有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就能做到的,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教学问题,课后我总结起来,具有以下几点反思:1、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

文言文的学习,相对于小说、记叙文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而,在教学时,多以故事的形式去讲解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十二章里,有些是学生在小学或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的,很多学生都能背诵,可以从这些入手,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2、翻译文本的同时注意心灵的感悟。

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将文言文翻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做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注重心灵的感悟,让学生从文言语句中感受古代文言的魅力,从而体会其中渗透出来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言文,有形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很多时候,文言文是学生自己读懂并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教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

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积累知识的习惯。

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4、因材施教不是一句口号。

尤其是这样的文言文,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教学,讲多了差生不能接受,讲深了学生不能理解,最后一团雾水,老师费了力没取得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大忌。

总的来说,本课的课时安排是2课时,但实际花了3课时,并不是因为乱了教学计划,而是因为初一的学生对文言的认识比较浅薄,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慢慢引导,在理解翻译方面就花了一个多课时,教会学生去体会具体的含义并非易事,再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更难了,因为论语里的有些章节不单单是知识的讲解,更多的是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泛的阅历,自然学生没有这些,只能靠老师用一个个的事例来阐释。

加之文言文的背诵并不是像现代文那样顺畅,要想按教学目标要求的课堂背诵,就得花很多时间去一遍一遍的重复,逐渐熟练直至背诵。

篇四:《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及反思《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导入新课《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古人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时至今日,孔子及《论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仍然很大。

世界各地建有很多孔子学院,学习研究孔子思想、《论语》学说。

我们身为华夏儿女,更要学习和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论语》十则。

二、出示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2、小组合作,理解欣赏课文。

3、激发学习热情,传承经典文化。

三、关于作品: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查找搜集有关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同桌之间交流。

四、整体感知:1、齐读《论语》十则,注意圈点勾画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

2、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并理解意思。

五、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结合实际谈谈你们对哪一则的感受最深。

(小组长代表发言)师总结: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结合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上的《论语》八则,比较阅读。

自读八则,理解文意,找出八则中哪些句子与课文中表达的意思是相通的,谈谈看法,注意圈点勾画。

(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学而不厌:师讲述孔子学琴于师襄的故事,生听完后谈感想。

结合本班特长:学习笛子演奏的情况,教育学生要“学而不厌”,不断超越自己。

2、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指名学生谈谈如何理解不耻下问。

3、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识之。

总结学习方法:多闻、多见。

师生共同交流:学习方法:除了多听、多看,还要多读、多写、多思、多问。

指名学生谈学习了《论语》十则和《论语》八则,有何启发和感悟?师总结:学有所获=认真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七、背诵课文八、迁移补充:《论语》中的“君子”孔子一直强调:学问在次,首要在做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