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技能标准体系简介
刘永澎
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争夺愈演愈烈,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发生了动摇,大多数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美国劳工与经济界人士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劳工素质低下,新增劳动力普遍缺乏就业的基本技能,高新技术尤其信息技术发展所需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美国会1994年通过了《国家技能标准法案,The National Skill Standards Act》。
根据这一法案,美国于同一年成立了由工商界、劳工、雇员、教育界、社区及民权组织领袖组成的国家技能标准委员会(National Skill Standards Board, NSSB,以下简称委员会)。
该法案提出:委员会要成为刺激开发和实施非强制的国家技能标准、鉴定和证书制度的催化剂。
一、工作体系的建立与国家技能标准的作用
委员会根据制定国家技能标准的需要,针对美国的产业结构现状,划分出15个行业部门,并且要求有关方面围绕这15个行业部门中的相关工种或职业群来制定技能标准。
委员会本身并不为这些部门制定技能标准,它只负责制定指导方针和整个体系的总体框架结构。
委员会不强制任何部门加入国家技能标准与鉴定证书体系,这是这一制度非强制性的体现。
当行业部门认定加入国家技能标准、鉴定和证书体系符合他们的利益并且准备加入时,需组成一个预备工作小组,负责达标工作,达到特定标准后,他们就可以成为委员会的志愿
伙伴(Voluntary Partnerships, VPs)。
志愿伙伴承担各自行业技能标准的开发任务,由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代表组成:雇主组织、劳工组织、政府、雇员组织、民权和社区组织以及教育和培训机构。
委员会为其志愿伙伴提供资金,同时监督他们的开发工作,并对他们开发的技能标准进行审批。
目前已有四个志愿伙伴开始投入到国家技能标准开发中来:制造业技能标准委员会(MSSC)、商业和服务业志愿伙伴、教育和培训业志愿伙伴、旅馆和旅游业技能标准委员会。
近年来美国很多机构都认识到建立一支高技能劳动者队伍的重要性,纷纷开始组织制定技能标准。
但是如此之多的标准也让雇主们、政策制定者、雇员、学生和教育培训工作者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应该使用或相信哪一种标准。
由委员会以吸收志愿伙伴的形式组织制定统一的国家技能标准,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省了资金,并且为所有美国人提供了一条非常准确的信息:当前的工作现场究竟需要什么。
委员会认为,标准和证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作用:对雇主而言,有了技能标准和职业证书后,他们可以用技能标准和职业证书,准确而可靠地判定求职者和在职人员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减少他们在招聘新雇员和提升在职员工中的支出和风险;对求职者和在职人员而言,有了技能标准,他们就能知道从事某一个职业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将本人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与雇主的要求进行比较,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且可以根据这些要求对教育和培训计划进行评价和选择;教育和培训机构则可以使用委员会颁布的技能标准作为课程设置和调整的依据,做到用工作
现场需要的最新知识和技能来训练学生,从而使学生毕业后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国家技能标准的框架结构
美国有 1.3亿从业人员在数百个行业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岗位上工作。
怎样才能制定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技能标准?委员会从划分美国的经济部门入手,制定了国家技能标准的统一框架。
在这一框架下面,他们按照技能要求的相似性分出了15个行业部门(industry sectors),要求每一个行业部门开发的技能标准适用于整个行业。
这15个行业部门分别是:
——农业,林业和渔业
——商业和服务业
——建筑业
——教育与培训
——金融与保险
——制造、安装与修理业
——公共管理,法律与维权服务
——餐饮、住宿,宾馆、旅游及休闲娱乐
——零售、批发贸易,房地产与动产服务
——科技服务
——电信,计算机,艺术与娱乐表演,信息
——交通运输
——公用事业,环境与废旧物资管理
以开发技能标准为目的,将有相似技能要求的行业归入一组。
这样就使掌握这些技能的人有资格在不同的行业工作。
由于不同的行业
拥有了众多相同的技能要求,掌握这些技能就变得更加容易。
比如,汽车制造、飞机制造、食品制造和其它的制造行业,都属于“制造、安装和修理业”。
汽车制造工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与飞机制造工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的确有很多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就使得开发体现共性要求的技能标准成为可能,这样的标准将给予工人在两种制造业中工作需要的多种技能。
着眼于整个行业开发有助于人们更快地适应工作的技能标准,将为个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比如,一个达到制造、安装、修理业技能标准要求的人将具有在汽车制造厂、化工厂及其它制造企业中工作所需的技能。
上述15个行业中的每一个行业都包含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的职业或工种,例如在制造业中,有装配工,有检验技术员,还有安全与健康监督员等。
怎样在一个行业部门中围绕众多不同的岗位组织制定技能标准呢?委员会在其制定的国家技能标准统一框架中要求在一个行业部门内开发下述三个层次的技能标准:
◆核心标准(core standards)
其中提出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要求,对一个行业部门中所有的一线岗位都是一样的,而且都非常重要。
达到这种标准的要求后,劳动者就具备了在这个行业部门工作的基础。
如“质量改进”就属于制造、安装与修理行业的核心技能(标准)。
◆复合标准(concentration standards,字面意思是“浓缩标准”)
其中提出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要求,是履行一线岗位的主要职责所必需的,涵盖了相关工种和职业。
达到这种标准的要求后,个人就
将获得在整个行业一线岗位的特定领域中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如“物流与仓储控制”,“维护、安装与修理”就是制造、安装与修理行业中的两项复合技能。
◆专业标准 (specialty standards)
其中提出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要求,只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工种、职业,或是针对单一的小行业或专业公司。
专业标准中界定了这种只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工种、职业、单一的行业或专业公司所需的技能,填补了核心标准和复合标准留下的空缺。
这是因为核心标准和复合标准针对的是跨行业和跨职业的技能,并没有涵盖单一工种、职业的技能。
建立这种分层次的技能标准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为劳动者提供可迁移的技能和证书,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免受由于经济变化带来的“错位”之苦。
按照这种框架开发技能标准主要挑战在于:要在为人们提供的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一方面,要使人们能更容易地从一个工种或行业转到另一个工种或行业,能够适应尽可能多的、不同环境中的工作。
另一方面,在当今社会中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通常都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制定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标准,就是试图找到这种平衡。
核心标准提供给人们的是知识技能的宽度,以便使他们能胜任一个行业中各种不同的工作。
复合标准旨在为人们提供知识技能的深度,从而使他们能够胜任一个行业中特定种类的工作。
专业标准为人们提供了针对一个特定的工种、职业更专深的知识和技能。
核心标准、复合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开发,同时反映了当前美国相
当一部分企业和用人单位追求工作高绩效的要求。
这些企业和用人单位要求不断提高其员工队伍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指的是一线工作者执行更大范围的工作职责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他们就能帮助企业对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作出更加迅速和有效的反应。
例如,过去一线人员只专注于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
而现在,人们在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
他们要直接与顾客打交道,并且经常要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与他人分担一系列的工作任务。
三、两点启示
(一)美国通过国会立法建立专门机构,通过吸收志愿伙伴的方式来组织非强制的技能标准的制定,协调了各行业和其它有关方面的力量,保证了技能标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避免了技能标准的重复建设,节省了资金,这对于提高广大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对于促进就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按照技能要求的相似性划分行业,设计技能标准和证书体系的统一框架,在此基础上针对行业制定不同层次的技能标准,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劳动者素质的新要求,有利于增强劳动者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我国虽然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建立分层化的国家技能标准体系的设想,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实现。
委员会这方面的做法对我国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