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章 双样本假设检验及区间估计
第十章 双样本假设检验及区间估计
若为小样本则需用 t 分布,即对配对(小)样本而言,其 均值差的抽样分布将服从于自由度为(n—1)的 t 分布。所以 对单一实验组实验的假设检验,其检验统计量为
2018/11/15
25
[例] 随机地选择13个单位,放映一部描述吸烟有害 于身体健康的影片,下表中的数字是各单位认为吸烟有 害身体健康的职工的百分比,试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检 检验实验无效的零假设。
① 若零假设中两总体成数的关系为 P 相同的总体,它 们的点估计值为 此时上式中检验 统计量 Z 可简化为
② 若零假设中两总体成数
,那么它们的点估计值有
此时上式中 检验统计量Z为
2018/11/15
(5)判定
7
[例]有一个大学生的随机样本,按照性格“外向”和
“内向”,把他们分成两类。结果发现,新生中有73% 属 于“外向”类,四年级学生中有58%属于在0.01水平 外向 内向 上,两类学生有无显著性差异?
2018/11/15 28
2.一实验组与一控制组的假设检验 单一实验组实验的逻辑,是把实验对象前测 后测之间的变化全部归因于实验刺激。在社会现 实生活进行的实际实验中,对象前测后测之间的 变化,有时除了受到实验刺激外,还受到其他社 会因素的作用。因而,配对样本的一实验组与一 控制组之假设检验,要设法把实验变量的作用和 额外变量的作用区分开来,然后就像对待单一实 验组实验一样,把问题转化为零假设μd=0的单 样本检验来处理。
4
[解] 据题意, “不满意”组的抽样结果为: =9.2年, S1=2.8年, n1=500;
“满意”组的抽样结果为:
H0:μ1―μ2=D0=0 H1: μ1―μ2 ≠0 计算检验统计量
=8.5 年,S2=2.3 年, n2=600。
确定否定域,
因为α=0.05,因而有 Zα/2=1.96<4.47 因此否定零假设,即可以认为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婚龄对妇女婚 后生活的态度是有影响的。同时我们看到,由于样本计算值Z=4.47 远大 于单侧 Z0.05 的临界值1. 65,因此本题接受μ1―μ2 >0 的备择假设,即可 以认为妇女婚龄长容易对婚后生活产生“不满意”。
2018/11/15 29
在一实验组与一控制组的实验设计之中,对前测后 测之间的变化,消除额外变量影响的基本做法如下: (1)前测: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分别度量; (2)实验刺激:只对实验组实行实验刺激; (3)后测: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分别度量; (4)求算消除了额外变量影响之后的 d i 后测实验组―前测实验组=前测后测差实验组
2018/11/15 14
(3)
和
未知,但不能假定它们相等
如果不能假定σ 1=σ 2 ,那么就不能引进共同的σ 简
化
,也不能计算σ 的无偏估计量
估计 ,用
。现在简单的做法是用
估计 ,于是有
[例] 用上式重新求解前例题。
[解] 用上式,检验统计量的计算为
可以看出,求算用(10.8)式和(10.10)式,得出的结果差别不大。
2018/11/15
和
的两个总体。当n1和n2逐渐变大
的抽样分布像前面那样将接近正态分布。
2
1.大样本均值差检验
(1)零假设:
(2)备择假设: 单侧 或 双侧
(3)否定域:单侧
(4)检验统计量
双侧
(5)比较判定
2018/11/15 3
[例]为了比较已婚妇女对婚后生活的态度是否因婚
龄而有所差别,将已婚妇女按对婚后生活的态度分为 “满
2018/11/15 13
[解] 据题意,
女孩组的抽样结果为: 男孩组的抽样结果为: =22.2(千克), S1=2.46(千克),n1=20(人) =21.3(千克),S2=1.82(千克), n2=18(人)
H0:μ1―μ2=D0=0
H1:μ1―μ2≠0 计算检验统计量
确定否定域 因α=0.05,因而有t 0.025 (36)=2.028>1.24 故不能否定H0,即可认为男女儿童平均体重无显著性差异。
确定否定域 因为α=0.01,因而有 Zα/2=Z0.005=2.58<2.66
因而否定零假设,即可以认为在0.01显著性水平上,两类学生在
2018/11/15 性格上是有差异的。 9
第二节 两总体小样本假设检验
与对单总体小样本假设检验一样,我们对两 总体小样本假设检只讨论总体满足正态分布的情 况。 1. 小样本均值差假设检验 (1) 当 和 已知时,小样本均值差 检验,与上一节所述大样本总体均值差检验完全 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2018/11/15 23
设配对样本的样本单位前测与后测的观察数据分别 是X 0i与X 1i,其差记作di
d i= X 1i―X 0i 如果假设两总体前测与后测无显著性差别,即μ1 =μ0 或者 个总体的配对大样本有 。那么对取自这两
2018/11/15
24
对于大样本,当二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可以用样本标 准差来近似。
1 2 2018/11/15
(n + n ―2)。 于是有
11
这样,对小样本正态总体, 其均值差的检验步骤如下: (1)零假设: (2)备择假设: 单侧 或 (3)否定域:单侧 (4)检验统计量
和
未知,但σ1=σ2 ,
双侧
双侧
(5)比较判定
2018/11/15 12
[例]为研究某地民族间家庭规模是否有所不同,各做 如下独立随机抽样: 民族A:12户,平均人口6.8人,标准差1.5人 民族B:12户,平均人口5.3人,标准差0.9人 问:能否认为A民族的家庭平均人口高于B民族的家 庭平均人口( α=0.05)?(假定家庭平均人口服从正态 分布,且方差相等)t=2.97 [例] 某市对儿童体重情况进行调查,抽查8岁的女孩 20人,平均体重22.2千克,标准差2.46千克;抽查8岁的 男孩18人,平均体重21.3千克,标准差1.82千克。若男女 儿童体重的总体方差相等,问在显著性水平5%上,该年 龄男女儿童之体重有无显著差异?
改革后 86 87 56 93 84 93 75 改革前 80 79 58 91 77 82 74 79 66
练习二:为了了解职工的企业认同感,根据 男性1000人的抽样调查,其中有52人希望调换工 作单位;而女性1000人的调查有23人希望调换工 作,能否说明男性比女性更期望职业流动? ( 取α=0.05)
女性青年样本有
n 2=8 ,
=27.8(厘米2),
试问在0.05水平上,男性青年身高的方差和女性 青年身高的方差有无显著性差异?
2018/11/15
20
[ 解]
据题意,
=30.8(厘米2) =27.8(厘米2)
对男性青年样本有n1 =10, 对女性青年样本有n2 =8,
H0 :
H1 :
计算检验统计量
2018/11/15 15
2.小样本方差比检验
在实际研究中,除了要比较两总体的均值外,有时还需要比较两 总体的方差。例如对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进行比较,除了平均收入的 比较外,还要用方差比较收入的不平均情况。此外,刚刚在小样本均 值差的检验中曾谈到,当方差未知时,往往还假设两总体方差相等。 因此,在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况下,先进行方差比检验,对于均值差检 检验也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设两总体分别满足正态分布 , 和 。现从这两
2018/11/15 5
2.大样本成数差检验
(1)零假设: (2)备择假设: 单侧 或 (3)否定域:单侧 (4)检验统计量 双侧
其中:
为总体1的 样本成数 为总体2的 样本成数。
2018/11/15 6
双侧
当p1和p2未知,须用样本成数 种情况讨论:
和
进行估算时,分以下两 ,这时两总体可看作成数
四年级 58%(117)
一年级 73%(171)
42%
27%
2018/11/15
8
[解] 据题意 新生组的抽样结果为: 四年级学生组的抽样结果为: H0:p1―p2=D0=0 H1:p1―p2=D0≠0 计算检验统计量 =0.73, =0.58, =0.27,n1=171 =0.42,n2=117
1
第一节 两总体大样本假设检验
为了把单样本检验推广到能够比较两个样本的均值的检验,必须
再一次运用中心极限定理。下面是一条由中心极限定理推广而来的重 要定理:如果从 和 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容量为
n1和n2 的独立随机样本,那么两个样本的均值差
布就是
的抽样分
。与单样本的情况相同,在大样本的
情况下(两个样本的容量都超过50),这个定理可以推广应用于任何具 有均值μ1和μ2以及方差 时,
2018/11/15
10
(2)
和 的算式。
未知,但假定它们相等时, 关键是要解决
现又因为σ未知,所以要用它的 无偏估计量 替代它。由于两个样 本的方差基于不同的样本容量,因而
可以用加权的方法求出σ的无偏估计
量,得 注意,上式的分母上减2,是因为
根据
和
计算S1和S2时,分别损
失了一个自由度,一共损失了两个自由 度,所以全部自由度的数目就成为
个总体中分别独立地各抽取一个随机样本,并具有容量n1,n2和方差 。根据第八章(8.22)式,对两总体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分别有
2018/11/15
16
根据本书第八章第四节F分布中的(8.25)式有
由于
,
所以简化后,检验方差比所 用统计量为 当零假设H0: σ1=σ2时, 上式中的统计量又简化为
2018/11/15
第十章 双样本假设检验及区间估计
我们在掌握了单样本检验与估计的有关方法与原理 之后,把视野投向双样本检验与估计是很自然的。双样 本统计,除了有大样本、小样本之分外,根据抽样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