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森林培育学》第11、12章 森林抚育采伐
《森林培育学》第11、12章 森林抚育采伐
林分材积生长量因林分密集而减慢 林分过密造成连年生长量降低,及时疏开以后连年生长量又可
恢复
★因此,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的年龄,就是开始疏伐时期
(2)根据林木分化程度确定
Ⅳ 、Ⅴ级木占林分株数30%以上,应该开始间 伐。
小于平均直径的林木株数达40%以上,应该开 始间伐。
林分直径离散度≧0.9时,应该开始间伐。
根据树高与冠幅的相关规律(树冠系数)确定
树冠直径与树高的比值又称为树冠系数,它随树种、年 龄、林分密度不同而发生变化。
(一般树种采用1/5~1/4的树冠系数 ) 测得树冠系数,可用来确定其他林分的间伐强度。
原苏联
①透光伐:林分开始郁闭前后,去除非目的种。 ②除伐:林分郁闭后,去除劣质木、生长落后木。 ③疏伐:干材生长期,去除弯干、多杈、偏冠、受
害、生长弱的个体。 ④生长伐:疏伐后到主伐前一个龄级。
1、 国外抚育采伐体系
美国 ①除伐:郁闭前后,去除非目的树种和无用个体。 ②自由伐:去除上层过熟木。 ③疏伐:幼林后未成熟林分中进行的采伐。 ④整理伐:幼林后期去除次要树种,形状与质量不
生长抚育方法 ①下层抚育法 (多用于针叶树) ②上层抚育法 (适用于阔叶树) ③综合抚育法 (适用于复层林) ④机械抚育法 (又称隔行隔株法,适用于同龄纯
林)
下层抚育法 弱度:仅伐除Ⅴ级木 中度: 砍伐Ⅴ木外,伐除Ⅳb级木 强度: 伐除所有Ⅳ、Ⅴ级木
弱度抚育
中度抚育
强度抚育
上层抚育法 林木分类 A 优良木 B 有益木 C 有害木
四、 抚育采伐的强度
1、概念:
(1)抚育间伐强度:抚育采伐占林分蓄积量的比例 (2)抚育采伐总强度:各次采伐所得木材量之和与主伐时蓄积
量的百分率
2、抚育采伐强度的表示方法
(1)材积法:采伐木的材积(v)占林分蓄积量(V)的百分率:
Pv=v/V×100%; 或采伐木断面积(g)占林分总断面积(G)的百分率: Pg=g/G×100%
森林生长发育各时期特点及措施
生长发育时期
特点
措施
形成时期
根系生长为主
林地管理为主
速生期
H生长为主
林木管理为主
成长时期 H生长趋缓、D、V出现高峰 抚育采伐
近熟时期 H基本停止、D、V生长趋缓 抚育采伐
成熟时期 生长明显减缓,大量结实 主伐利用
衰老时期
出现负生长
主伐更新
(2)林木分化与自然稀疏
林木分化:同一树种、相同年龄的林木,其 高矮、粗细存在差异的现象。
★主要决定于林木个体本身的遗传性和其所处
的外界环境。(竞争)
自然稀疏:林木分化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一部 分生长落后的林木衰亡,而发生株数不断减
少的现象。 (淘汰)
(3)林木分级 林木分级:根据林木分化程度,按照一定的
量化指标进行的管理方法。
目前有30多种分级法,应用最多的有:
(1)克拉夫特分级法 (2)寺崎法 (3)霍莱法
(★林分直径离散度是指林分平均直径与最大直 径和最小直径的倍数之间的距离 )
(3)根据林分的外貌特征确定
树冠体积缩小开始缩小前,应该开始间伐。 自然整枝高度达到全高的1/3~1/2,应该开始间
伐。 郁闭度≧0.9时,应该开始间伐。
(4)按标准表和密度管理图确定
实际密度已高于图表中的最适宜密度,应间伐。 易发生风害的地区,应及早间伐。 要培育特殊材,可推迟首次间伐 。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森林抚育采伐
一、目的 二、种类与方法 三、开始期 四、强度 五、采伐木选择 六、间隔期 七、效果与影响
一、抚育采伐的目的
1.抚育采伐的概念
抚育采伐又称抚育间伐。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 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 培育措施。
抚育采伐和主伐的关系
抚育采伐
密度法则:
密度与平均单株材积(重量)的关系(竞争密度规律) 林分郁闭之前:单株材积与密度的关系不大 林分郁闭之后: 单株材积随密度N↘而V ↗
密度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关系(产量密度规律) 郁闭前:单位面积产量随密度N↗而Y↗ 郁闭后:单位面积产量与密度N的关系不大
二、抚育采伐的种类与方法 1、 国外抚育采伐体系
根据胸高直径与冠幅关系确定
冠幅大小,反映了单株林木营养面积的大小,对直径生 长量影响甚大。
冠幅和胸径生长的相关程度可用回归方程表示,如:
CW为树冠幅; D为胸高直径; a、b为待定系数。根据预定要达到 的胸高直径量,算出冠幅及相应的 营养面积,再推算出单位面积宜保 留的株数,确定采伐木的数量。
克拉夫特分级法
V级:濒死木,完全位于林冠下层,生长极落后,树 冠稀疏而不规则,又可分为两个亚级: Va级:生长极落后的濒死木; Vb级:枯死木。
寺崎法
优势木——组成上层林冠的总称。 1级木(1):树冠、树干均发育良好。树冠首相林木
的 妨碍。树干形态也无缺陷的林木。 2级木(2):树冠、树干有缺陷的。
抚育时间、次数 时间:夏初为宜,冬季采伐最差 。幼林郁闭前后,竞争
显著时,最好为每年初复进行最好,可减低伐根萌芽能 力。
次数:每2~3年或3~5年1次或2次。应根据次要树种的萌 芽状况来确定重复次数。一般每隔2~3年或3~5年进行 一次或两次。
抚育强度:一般不确定强度,可以单位面积上保留主要 树种株数,作为强度的参考指标。
霍莱法
D(优势木):树冠超出上层林冠的一般水平,充分接 受上方光,部分地接受到侧方光,树冠很发达, 略受邻接木树冠的侧压。
CD(亚优势木):处于上层林冠的中间位置,上方光 充足,也能受到小部分侧方光照射,树冠中庸, 较多地受邻接木树冠的侧压。
霍莱法
I (中庸木):树高比前两级低,树冠处于由优势木和 亚优势木形成的林冠层中光少,没有侧方光,一 般受侧压严重,形成窄小树冠。
到抑制) 阳性、速生、密植、立地条件好的林分,开始期早; 反之,开始期晚
2、确定抚育采伐开始期的方法 (1)按林分生长量确定 (2)按林木分化程度确定 (3)按林分外貌特征确定 (4)按标准表和密度管理图确定
(1)根据林分生长量分析确定
林分直径和胸高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的变化,能反映出林分的密 度状况
(2)株数法: 采伐木株数(n)占总株数(N)的百分率:
Pn=n/N × 100%
3、每次抚育采伐强度级别(以材积法为例) (1)弱度:砍去原蓄积量15%以下; (2)中度:砍去原蓄积量16 ~ 25%; (3) 强度:砍去原蓄积量26 ~ 35%; (4)极强度:砍去原蓄积量的36%以上。 4、总抚育采伐强度级别(以材积法为例) (1)弱度: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40~50%; (2)中度: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5l ~ 75%, (3)强度: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76 ~ 100%; (4)极强度: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100%以上。
★我国森林抚育间伐分为透光伐(透光抚 育)和疏伐(生长抚育)两种。
3.1透光抚育
对象 ①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灌木、藤本、高大草本 ②密度过大的主要树种林分中树干细弱、生长落后、干形
不良的个体 ③实生起源主要树种数量达标,伐除萌芽更新植株;在萌
芽更新林中去劣留优 ④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的森林中进行,有 严格的选木要求
主伐
目的在于取得木材,采伐 成熟木
不存在更新问题
必须考虑森林更新
2.抚育间伐目的
调整林分的树种组成(天然林、混交林) 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 提高林分质量(用材林) 减少无益竞争,缩短培育年限(用材林) 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 改善林分内的卫生状况 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多种效能
分,伐除上层老龄过熟木。
透光抚育方法 ①全面抚育:在林地上普遍得把妨碍目的树种生长的
乔灌木加以伐除。
②团状抚育:主要树种的幼林在林地上分布不均匀, 数量又不多时采用。只在有主要树种的团内进行。
③带状抚育:把林地分成若干带。一种是抚育带(1~
2m宽),一种是保留带(2~4m宽)。抚育带上保 留主要树种,次要树种砍掉,以后再对保留带进行抚 育。
根据林分疏密度或郁闭度确定间伐强度
当林分疏密度或郁闭度达0.9左右,则间伐 间伐强度控制在间伐后郁闭度0.6, 疏密度0.7以上 不同间伐强度间伐后林分的疏密度
弱 度:0.8~0.9; 中 度:0.7~0.8; 强 度:0.6~0.7; 极强度:0.5~0.6。
(2)定量方法 定量间伐:根据林分生长(直径、树高、材积) 和立木(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生长 阶段按照合理密度,确定砍伐木或保留木的数 量,确定采伐强度。
克拉夫特分级法
I级:优势木,树高和直径最大,树冠很大,伸出一般 林冠之上。
Ⅱ级:亚优势木,树高略次于工级,树冠向四周发 育,在大小上也次于I级木。
Ⅲ级:中等木,生长尚好,但树高和直径较前两级林 木为差;树冠较窄,位于林冠的中层,树干的圆满 度较I、Ⅱ级木为大。
克拉夫特分级法
Ⅳ级:被压木,树高和直径生长都非常落后,树冠 受挤压,通常都是小径木,其中又可分为a、b两 个亚级: Ⅳa级木:树冠狭窄,侧方被压,但枝条在主干上 分布均匀,树冠能伸入林冠层中; Ⅳb级木:树冠偏生,只有树冠的顶部才伸入林冠 层,侧方和上方均受压制。
(a)树冠发育过强,冠形扁平; (b)树冠发育过弱,树干特别细长; (c)树冠受压,得不到发展余地; (d)形态不良的“上层木”或分叉木; (e)被害木。
寺崎法
劣势木——组成下层林冠的总称。 3级木(3):树势减弱,生长迟缓,但树冠尚未
被压,处于中间状态。 4级木(4):树冠被压,但还有绿冠维持生活。 5级木(5):衰弱木、倾倒木、枯立木。
3.2生长抚育(疏伐) 对象 为了进行生长抚育,首先要对林木进行分级,因为生长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