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大学师生关系
有人说大学是半个社会,的确,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要面对和处理的关系很多,包括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和院系领导之间的关系,以及和恋人之间的关系。
应该说,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大学生面对和所要处理的关系中最重要的。
因为,作为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学习知识永远是第一要务。
这学习当然包括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社会知识、人格培养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但是不管是何种知识,老师都是我们学习知识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
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大学期间的老师表现得极为明显。
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老师的作用,充分“利用”老师为自己成长成才服务,这里面,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显得尤其意义非凡。
(一)正确对待师生平等,真正实现师生平等。
现代社会是个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在大学校园也是如此。
但是关于师生平等,很多同学都存在误解。
我们以为师生平等就是师生之间地位等的完全平等,于是认为师生之间称兄道弟是理所当然的。
在这种平等观念下,我们看到大学校园里的很多怪现象:路上遇到老师不用礼貌问好甚至“不屑一顾”;上课迟到了不经老师同意就大摇大摆的走进教室;课还没结束,就“拉帮结派”离开教室;在教室里面一边听歌一边玩手机,甚至发出嘈杂的声音。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
受不到应有的尊重,肯定会影响授课的心情和心态,进而抛开不学的同学不说也影响一些渴望学习的同学的学习效率。
我们认为,师生平等,是指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绝不是我们不少同学认为的完全平等。
没有根本的尊重,没有师生之间必要的“权威辈分”等级差异,我们是无法营造一种好的学习环境的。
师生人格平等了,长幼有序,大家心情顺畅,学习自然才有效率和保障。
(二)主动和老师沟通,反映学习生活状态。
大学和中学有很大的不一样,中学时期可以每天见到老师,很多时候师生都是吃住在学校,这样,学生可以有很多机会接触老师。
同时,老师也会经常主动“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但是,大学期间有了很大的改变。
学生要想和老师交流,很多时候必须靠自己主动去接触老师。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主动找时间和老师交流,反映我们学习生活和情感上的成就和困扰,让老师第一时间掌握我们的情况,及时解惑。
(三)关心老师的“状态”,传递关爱之心。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途径,了解老师的一些基本情况。
比如知悉老师的生日,在生日那天,给老师打一个电话或是发一条短信。
当得知老师生病的时候,及时送去我们的关心和祝福,条件允许可以去老师家或是医院,看望下老师。
在学校,课间时可以主动给老师檫黑板,
给老师倒开水。
通过这些方式和行动,老师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关爱,这样能够更好的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