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
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
叙述是记叙性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
(1)本文的叙述角度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好处。
(2)文章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3)文章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那么文中的“我”有什么作用?(4)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有什么好处?方法指导:首先,确认文中人称的运用和变化情况。
基本的叙述角度有三种,个别的文章可能采用几种叙述角度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情况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其次,要了解每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再次,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分析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来考虑。
场景场景就是常说的“场面描写”。
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以人物为中心,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面”构成的。
对场景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种:(1)小说场景(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2)小说场景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小说是如何用场景描写来深化主题的?(4)小说的场景描写与情节发展有何关系?方法指导:场景描写的作用,可按下面步骤进行: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处于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不同的。
其次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归纳景物特点。
最后分析其作用,分析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3)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
(4)推动情节发展。
(5)突出、深化主题等。
主题1.小说主题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地位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多义性和朦胧美,而“说不尽”的主题又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我们应学会透过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形象的具体材料(细节、情节),领悟和体味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中寄寓的主题。
2.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3.对小说主题的分析小说是立意的艺术,立意是小说的灵魂。
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小说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
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常见问题有:(1)请总结小说的主旨(或概括小说的主题)。
(2)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3)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4)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是什么?(5)你能举例说明这篇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吗?另外,还包括小说题目双关意义的分析、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对有关深化主题的语句的理解等。
分析主题的方法:1.联系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2.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小说的主题还可以从小说的标题入手进行分析,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意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3.抓住题材来进行细致分析。
作者在小说题材确定的过程中,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其中蕴藏着小说的主旨。
如《药》以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为题材,意在揭示晚清社会普通民众由于长期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和无知的境界;革命者为了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非但不理解,反而还吃他的血。
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揭示了民众的麻木不仁,还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悲哀。
4.从小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
从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性格或命运的变化,进而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5.抓住作品所描写的典型的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6.通过关键语句与重点段落来概括主旨。
小说中有一些关键的具有标志性的语句或段落能够体现或集中蕴涵着其主旨。
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思考有以下几个方面:1.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形象。
2.谈一谈小说中的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如何?4.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鉴赏人物形象时可从以下五个角度入手: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 2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的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首先,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如《失街亭》中分别用司马懿和刘备对马谡的评价“徒有虚名,乃庸才耳”、“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揭示了马谡有名无实、狂妄自大的性格特点。
情节情节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展现人物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和解决,来解释社会矛盾,来告诉读者它要表达的思想。
情节是事件的总和,情节的变化决定着故事的发展过程和性质。
情节是向前运动的动态系统,其动力源自内部的矛盾。
此外,情节还是小说“感人”的秘密之一。
对情节的思考有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的情节由几个事件组成?分别是什么?(2)本文的高潮是什么?(3)本文主要情节的层次变化如何?(4)本文的高潮部分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5)如果去掉本文的开头(或结尾)行不行?分析情节类题目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找出小说的情节结构方面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弄清相对应的部分。
(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简称“5w”)2.要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
3.理清线索,包括明线和暗线。
4.根据题目要求,概括总结成文,注意要点的全面性。
结构小说的结构,是指小说中人物、情节的编织方式,也就是所谓谋篇布局。
它把以情节为主的全部材料融会贯通,结成一体,使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得到充分完整的表现。
小说结构安排技巧如下: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节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情节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即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而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3 -一是“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如《牲畜林》,多次使用“延迟”,其中较大的有五次。
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文中以“半张纸”为小切口,作出大文章。
情节简单,却含义丰富。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在小说文体中都可以对结构问题进行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1.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文中的某一段起什么作用?3.文中写到的某一事物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分析结构类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理清小说的线索、情节发展脉络。
2.理清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组合。
3.注意内容之间有无铺垫、伏笔、过渡、悬念、虚实、倒叙、插叙等方面的技巧。
4.根据题目要求,可从本个方面思考:(1)结构特点如何;(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的;(3)明确结构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
情感情感是小说创作的动力,情感是一个作家创作得以维系的根本保证,情感也是作品与读者共鸣的基础。
一篇好的小说无疑浸透着作家的丰富的情感历程。
对于情感的思考有以下几种:1.文章表现的情感如何?(或文章表现的情感是什么?)2.文章是怎样表现作者自己的情感的?3.作者为了表现自己的情感作了哪些铺垫?4.作者对文章中的某个人物持什么样的态度?体会小说的情感,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心神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或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故事、人物和作者“相遇”,真正融入文本之中。
然后,用心揣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
回答此类题目时,主要关注细节、情节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人物的关系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
分析情感类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通读全文,对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个过程包括理解每段的大意,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审题。
题干中会提供很多重要的隐性信息,特别是有一些关键词决定了答题思想和要求。
3.思考。
依据前两步就问题本身找出答题的区间和重心。
4.答题。
在答案基本确知的情况下,尽量趋简避繁,无须过多修饰,以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要点。
5.检查。
力避语病,完善细节,善始善终。
- 4 -虚构对虚构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1)虚构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如何?(2)谈一谈虚实结合的好处。
(3)×××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