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

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

2 (一)部分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部分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党员干部合力较弱、能力不强,对农村工作的新要求难以适应。

一是较弱的党员干部“双强”能力难以适应带领群众的致富需要,存在带富形式单一、带富能力较低、带富范围狭窄、带富群体较小等问题,尤其是个别村党组织书记自身素质较低、致富无路,更谈不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

二是落后的思想观念难以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的需要。

面对农村和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未能及时调整,固步自封,小富即满,缺乏创新和开放意识,缺少事业心、责任心和工作上的激情。

三是单一的工作方式难以适应服务群众的需要。

存在着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作风浮漂,对新矛盾化解不力,应对招数不多;对群众所思、所需、所盼了解较少,缺乏服务群众的意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较少。

四是弱化的党性意识难以适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

部分党员抱着“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交上两毛钱,无所谓党员不党员”的错误态度,混同于一般百姓,甚至于落在群众后面。

同时,外出流动党员越来越多(主要到市里看孩子上学以及打工等),有的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脱离管理,造成党性意识淡化。

我乡共有外出农村党员34名,其中长期在外打工的11名(主要在俄罗斯种地)。

(二)缺乏后备干部和后续人才支持。

一是村级后备干部匮乏。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大多数能人纷纷纷纷离开土地、
3 离开村屯,从事非农业生产,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择业,出现了干部“难选”、“难找”、“难培养”的“三难”现象,个别村难以培养选拔出合适的村党
组织书记。

二是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趋向老化。

全乡45岁以上的党员占74%,5个村有两个村书记年龄超过50岁。

同时,发展党员速度较慢,难以及时为农村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致使在党员中选拔支部成员时,范围狭窄,只能“矬子堆里拔大个”,影响了村级党组织班子的战斗力,也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村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缺乏经济支撑。

税费改革后,村集体经济出现“空壳村”,缺乏为群众办实事的物资基础,各项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毁坏的道路、桥梁、办公室无法维护和修建,村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较弱的能力与群众过高的期望值形成了反差,降低了农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削弱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村级党员和党组织难以经常化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农村党组织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规章制度落实困难,甚至流于形式。

虽然有制度、有规定,却难以落到实处;有的制度老化,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需要。

二是党内生活不正常。

由于大部分党员外出务工,相当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长期不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不组织党员学习,造成党员队伍思想涣散、组织观念差、纪律松弛(有的村发展党员召开一次会超过一半人数都很难凑)。

三是贯彻落实4 制度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部分党组织执行规章制度随意性较大,不能常抓不懈,以一贯之,缺乏执行制度的经常化。

三、对策措施实践证明,凡是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的村支部都是后进村,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整顿和转化。

乡党委将结合相对后进村实际,坚持重点解决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原则,集中时间、
统筹力量、因村施策,认真开展整顿转化工作:(一)坚持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原则,采取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一个好班子。

一是促进班子和谐。

对于“两委”关系不协调的,要进一步明晰工作职责,切实强化组织引导和制度规范,促其自觉摆正位臵、协作共事。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

对于安于现状、思想保守的,要强化政策理论、岗位职责教育,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增强班子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提高发展能力。

对于发展能力不强的,要采取实践锻炼、考察学习、集中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着力增强班子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

(二)分析后进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谋划发展思路,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后进村加快发展。

一是更新观念促发展。

采取外出参观考察学习、鼓励党员干部创业等办法,带动后进村班子克服等、靠、要思想,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二是 5 明晰思路促发展。

要帮助和指导后进村充分挖掘地域、环境等诸多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详细制定发展规划,找到一条符合后进村实际的发展路子,形成后进村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是培育产业促发展。

以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帮助后进村培育群众稳定增收新途经,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推动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三)从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入手,努力形成一套好机制。

一是抓决策机制。

帮助后进村制定系统规范的决策议事规则,深入落实村级重大事务公开制,村级干部述职评议制度,认真执行村级财务管理试行办法、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村级资金、资产、资源
的管理。

二是抓运行机制。

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认真执行干部日常行为规范,不断促进工作规范运行。

三是抓监督机制。

深入落实村级财务“村财乡管”制,注重把村级财务、农村低保、退耕还林补贴、救灾款物发放等群众反映突出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范围,积极探索建立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着力培养一支好队伍。

一是开展活动凝聚队伍。

根据整顿转化工作需要,主动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后进村党组织完善工作机制、规范组织生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有效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强化培训优化队伍。

结合整顿建设明晰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村级党员综合活动室、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 6 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党员的“双带”本领。

三是设岗定责锻炼队伍。

着眼后进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联户和“设岗定责、双向承诺”活动,真正发挥出党员的先锋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发展党员壮大队伍。

建立全村能人档案,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切实把那些“双带”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

(五)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遗留问题,努力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化解社会矛盾。

及时排查、发现和解决群众中的矛盾和纠纷,将各类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建立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对于宗族势力影响或干涉村务的,要依法进行宣传
教育和引导,对经说服教育无效,继续干扰村务的,必要时可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对存在土地纠纷等遗留问题的,要组织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妥善解决。

二是加强治安管理。

对于治安状况不好的村,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三是增强教化功能。

对于村风民风不正的村,坚决打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积极组织各具特色的文明评比,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努力形成和谐融洽的社会风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