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2013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我和父母心连心》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让学生与家长“心连心”。
2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鼓励他们多与人交流,在交流中体会成长趣事。
3 、培养学生调查,访问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学会与人沟通,分享成长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1、探讨青春期如何与父母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与人沟通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儿童时代到青春期时代的变化,青春期怎样度过。
教学过程一、成长也会有烦恼1、产生烦恼的原因(1)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了?(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理解。
随着子女的成长,父母渐渐老了,我们需要加强沟通,互相体谅,才能保持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2)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我们应该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兴趣、爱好,同时,我们也要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六年级女生的日记,也是她的自我感受。
学生的喜好,与同学交往的兴奋,不注意考虑家长的忧虑和感受,对于服装的偏爱,以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戒备等,都是初中学生普遍遇到的现实中的问题,这些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必然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
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
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设问:为什么两代人会出现隔阂产生代沟哪?2、产生代沟的原因相关链接:“我眼中的爸爸”(详见教材P20页)想一想:“我眼中的爸爸”说明了什么?(学生谈谈看法后教师总结归纳)(说明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家长的看法是不同的:在人们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这多少带有规律性。
)做一做: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
教师小结:通过填表我们可以发现:二、逆反心理有危害1、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
活动二: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想一想: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呢?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非那样;你说这好,我非说那好;让我信这,我非信那。
这些是青春期学生普遍性的反映。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在你身上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相关链接: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几种具体情景和心理原因。
──独立意识受到阻碍。
我们要独立,家长不让我们独立──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
我们要做主,家长不让我们做主──个性伸展受到阻碍。
我们要出点儿圈,家长制止我们──强迫我们接受某种观点。
我们要赶新潮,家长非要我们接受老观念从学生的角度看,产生逆反心理有其心理原因: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学生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即自制能力弱;学生的独立意识比小时候明显增强,有了不同于家长的兴趣和追求。
2、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要具体分析,逆反未必都错,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代际不同,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大趋势。
具体地来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中的好多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是家长有意无意造成的。
当然,家长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
这些都是导致学生逆反的因素。
有调查表明,问题多的学生常常与家教误区相关,极端的问题中往往有家长教育不当的责任。
三、本课知识点:(1)面对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代沟,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我们做子女的,要主动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商量沟通。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
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沟通的好,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父母的主意。
(3)与父母沟通要要掌握基本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
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4)与父母交往的具体要求: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必非与父母争个高下输赢不可。
四、课后作业:(4)谈谈“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得怎么待父母”这一与父母交往黄金法则的理解。
教学总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课题《我和爸妈交朋友》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更爱自己的父母,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长辈。
2、充分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
提高学生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感受、体验能力。
德育目标: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感受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无私的爱,学会如何孝敬父母教学重点: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
教学难点:与父母的交往与沟通。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个地方可以为你遮风挡雨;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身心休息;有一个地方可以给你补充能量;因为有它;你永远不孤独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二、出示课题:我和父母心连心(一)我们都有温暖的家1、家的种类有哪些?(1)多媒体显示图片:几代人的大家庭、两代人的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及收养家庭的照片。
简要解说:属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千万不要自卑,因为据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单亲家庭的孩子,只要其家庭结构稳定,那么他(她)在学习和交往各方面的表现并不比其他孩子差。
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2岁时爸爸妈妈就离婚了,从小就没有关于父亲的记忆,但是母亲和外祖父母给了他足够的爱,让他成长为心智健全的成功的人士。
周杰伦也是来自单亲家庭,母亲不仅在生活上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还让他学习各种乐器,使他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没有母亲就没有今天的周杰伦。
而周杰伦对母亲也是特别的孝顺,还专门为妈妈写了《听妈妈的话》这首歌。
2、以上的家庭各有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是什么呢?(都有亲人间的相互关爱和温暖的血缘亲情)3、家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作用?(1)家为我们提供物质生活的保障。
(2)家是我们情感的归属。
(3)家是人生的港湾。
结合材料分析加以说明家的作用。
(加深学生理解家的作用)4、观看影片“母亲”设计意图:(观看影片“母亲”,通过直观的图片及音乐展现,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引入课堂活动一:爱的回忆)5、读一读:真情感谢(通过朗诵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学会感激父母,从而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内容:学会孝敬父母。
)(二)孝亲敬长我应尽的本分1、理解“母爱”的真谛,分析孝敬父母的原因。
(1)从情感上讲,天下父母无不疼爱子女,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感情的归属、希望的寄托。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对子女的付出是无保留的。
(2)从道德上讲,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行为。
在中国的传统中,子女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被视为做人的本分,成为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
孝敬不仅对父母,对家庭其他长辈也应该同样做到。
2、活动二:说说你用哪些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和孝敬?(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来说明)3、分析孝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少年时期,孝敬父母主要表现在对父母的体谅、关心,尽可能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和苦恼,让父母为自己的良好行为高兴、骄傲,不使父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忧虑、烦恼。
当父母年老时,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就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
4、引用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赡养父母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
5、情感升华:欣赏视频歌曲“天下父母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以感恩之心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课后作业:让我们把爱化为行动(给父母写一封信,或为父母做一顿饭,送父母一件小小的礼物……)五、教学板书: 课题《我和爸妈交朋友》付出 抚养 教育第二单元生活·环境主题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到“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爱老敬老的情感和主动关心、帮助老人的态度。
2.见到老人主动问好,对老人有礼貌,了解身边的老人并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
3.使学生了解在家庭里、在社会上,许多可敬的老人仍发挥着他们的余热,为大家作贡献,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关心、帮助老人。
在此过程中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人相处的技能。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爱老敬老的情感和主动关心、帮助老人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采访、讨论交流、小组合作表演、念儿歌等活动,使学生更了解身边的老人,将“关心老人”的思想内化行动。
教学难点:使学生更了解身边的老人,将“关心老人”的思想内化行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进故事屋1.小朋友,你家里有哪些老人?(评: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真幸福呀!你有一个温暖的三口之家!你们是三代同堂,真好!四代同堂,真让人羡慕!)老人年纪大了,我们就要关心他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关心老人,板书:关心老人。
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课一开始,从家里有哪些老人入手,引出课题《关心老人》。
2.我们的好朋友乐乐猴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会生娃娃的热水袋》,想听听吗?点击课件走进故事屋:《会生娃娃的热水袋》。
3.故事中的热水袋真的生娃娃了吗?那是怎么回事?指名说一说。
你喜欢这个故事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我最喜欢玲玲,因为玲玲关心奶奶,是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你还喜欢故事中的谁?(我喜欢故事中的妈妈,因为妈妈把自己的热水袋给了奶奶,为奶奶端水送茶,给玲玲做了一个榜样)4.过渡:多好的妈妈!多么关心老人的玲玲呀!那小朋友你们关心老人吗?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设计理念:观看《会生娃娃的热水袋》,这个环节虽然比较简单,但生动有趣的情节,活泼醒目的连环画画面,再加上绘声绘色地讲解,很能吸引小朋友。
而且故事的主角玲玲受到妈妈的影响,主动关心奶奶的事,渲染了浓浓的情感氛围,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关心老人的基调。
说说故事中喜欢的人物这一环节学生畅所欲言,很多学生都喜欢故事中的玲玲,因为她虽然年纪小,却知道要关心照顾奶奶,在交流的过程中树立了小朋友心中的榜样形象。
二、爱心小测试。
1.下面我们来举行一个“爱心小测试”。
2.出示课件;“爱心小测试”。
生日:通过了解,有些小朋友已经记住了爷爷的生日。
那谁知道奶奶生日的?(那你可以在奶奶生日那天,送她一份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