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宏观投资政策为导向力推招商引资新跨越-----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王忠运各们领导、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跨越发展的目标大局已定。
跨越发展需要项目支撑,项目从哪里来,需要招商引资,各地招商引资竞争越来越激烈,襄阳要想赢得客商青睐,需要有自己的优势,需要我们把握国家宏观政策,有招商引资的新举措。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结合发改委的工作职能,就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和大家一起作个交流和探讨。
我汇报的题目是《以宏观投资政策为导向,力推招商引资新跨越》。
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一是国家投资管理体制和招商重点领域选择;二是谋长篇布远局,突出规划的龙头引导作用;三是转变招商方式,力推招商引资新跨越。
一、国家投资管理体制和招商重点领域选择(一)国家宏观投资政策导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我国投资体制和审批体制近年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2004年国务院以(国发[2004]20号)发布《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2005年省政府又以(鄂政发[2005]12号)发布《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意见》。
两份文件从宏观上指明了投资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
1、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
2、改革的主要目标:一是鼓励社会投资。
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二是逐步理顺公共产品价格,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对于涉及国家垄断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统一规划布局的项目,政府在确定建设规划后,可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定项目业主。
我为什么首先要讲这个问题呢?这就是会议上让我讲讲宏观投资政策以及下一步重点围绕哪些领域、哪些方面开展招商的问题,只有熟练掌握国家的宏观政策,才能作到有的放矢,准确把握国家的投资方向和社会资本进入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招商引资重点领域选择1、投资管理层次划分。
在现行的投资管理体制下,目前投资管理程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政府投资的项目,由发改部门按基本建设程序采用审批制;二是对不使用政府投资,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核准目录以内的企业投资项目采用核准制;三是对不使用政府投资,核准目录以外,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符合行业准入标准的项目,采用备案制。
(1)审批制。
也就是说对所有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仍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
政府投资资金包括预算内、预算外,用于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各类专项建设基金、财政担保融资、国际金融组织和统借国内外贷款、赠款,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使用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属于审批制;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在审批时又有不同的要求,如房地产开发类项目廉租房建设、党政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含培训中心)建设;产业化项目如城市生活垃圾、污水、管网建设,以及节能减排以及含专项投资项目等,都具有相关政策要求,我们就要根据行业准入各个不同时期的政策和具体要求进行审批。
(2)核准制。
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审批,对属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湖北省2004年本)》13大类以内的项目实行核准制。
各级发改部门主要对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地区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产品未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未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是否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是否得到有效保护;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9个方面进行审查。
(3)备案制。
对使用除中央和地方财政性资金、国外资金以外的资金进行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
对于备案类项目大家要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政府性投资以外”,二是“核准目录以外”。
备案管理机关主要是对备案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符合行业准入标准、是否属于政府核准或审批而不应进行备案等内容进行审查。
不再对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进行审批。
2、招商引资把握的重点。
从以上投资项目管理的三个层次和国家宏观投资政策的内容可以明显的看出,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政府行为或政府配套资金来统酬布局和安排,中央、省的投资项目是″公共资源″,全国、全省各地都在争。
面对项目申报的激烈竞争态势,近几年我们加强了对政策形势的研判、把握好时间节点,认真做好项目策划和储备、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建立工作保障机制,增强项目争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的″笼子″。
2010年,我委共争取中央、省投资项目497个,争取无偿资金15.09亿元。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国家发改委已编制完成了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的原则和重点是:一是集中力量,突出民生领域,二是有保有压,优化投资结构,三是加强投资管理,适当控制建设战线,四是对点多、面广单项资金少的项目切块下达,对中央直接安排的投资,要进一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对于能源(如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原材料(如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原料、化肥、水泥)、资源类项目(如矿产、林产、水资源等)主要是以政府性资金建设为主,而且这些项目还具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和审批条件,在这些领域,我们发改委会根据工作职能结合我市的总体规划,逐步加以申报和争取国家、省的支持。
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在资金引入上,要重点把目光放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
产业的选择上,应侧重竞争性行业,特别要把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的结构调整作为我们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
因为这里的投资选择主要是企业行为,政府的作用是引导,是制定相关促进或抑制投资的政策。
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产业、新兴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这七大产业的振兴规划。
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提出,为完成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其中一条即为“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再次“点名”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意味着这一产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
当然重点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是不要传统产业。
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有一个过程。
目前占我国GDP比重不到2%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是:2010年占GDP的比重为3%,2015年达到8%,2020年达到15%,2030年达到30%。
“这意味着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要比GDP 发展速度高60%以上。
”这一方面让我们看到,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另一发面我们也要看到,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的地位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传统产业是已经成熟的产业,要不要投资和发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对传统产业的投资发展也不能一概抑制。
因此,抓住机遇,调整好投资结构,把握住投资方向,选择好投资项目,就是当前一段时期内招商工作方向,值得提出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离不开市场,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
在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要更多地依靠市场;更多的依靠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开展招商。
二、谋长篇布远局,突出规划的龙头引导作用(一)科学谋划定方向所谓“谋篇布局”,讲的就是要科学规划、长远计划。
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判断:今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由回升向稳定增长良性循环转变的关键时期,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此,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必须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围绕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框架,高标准编制产业布局规划和单项发展规划,高水平策划、包装和推介项目,为实施产业招商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未来五年,总体规划目标是:生产总值要达到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820亿元,力争达到2040亿元,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一是要做大做强“一个龙头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重点是实现“三个百万”,提高“四个水平”,“三个百万”即:汽车整车达到100辆,车桥达到200万根,发动机达到100万台;提高“四个水平”即:提高汽车整车发展水平,汽车零部件配套水平,提高汽车及零部件研发水平,提高汽车服务水平),发展壮大“四大支柱产业”(食品,纺织,装备制造、建材冶金),改造提升三大优势产业(化工、电子电器、医药)。
把襄阳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和中国汽车名城,全国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摩擦材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钛产品和再生铅生产研发基地。
二是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力争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部分领域进入全国先进行业。
把襄阳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航空航天产业基地、节能装备制造业基地。
第三,搞好项目策划推介。
首先是搞好项目储备。
成立由产业主管部门、骨干企业组成的招商项目编报小组,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围绕产业规划,及时研究提报一批可行性强的招商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数据库,为产业招商奠定基础。
其次加大项目推介力度,积极推介重点发展区域。
在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基础上,要结合各产业园区、新城区建设的规划定位、空间结构,抓紧谋划、策划出一批重点项目,建立项目库,积极推介重点发展区域,为投资商提供商机,为发展寻找投资,达到不谋而合、“一见钟情”,实现双赢。
(二)突出规划的龙头引导作用规划是龙头,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作,对推动发展至关重要。
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推进″GDP“四年翻番”和“跨越式发展”战略″,使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飞跃,人民生活质量有新的提高,就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短期性。
无论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还是城市建设,都必须注重从解决规划问题入手,用规划引领各项工作。
这些年来,襄阳一直都在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在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上尝到了″甜头″:经济始终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社会事业加快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综合实力在全省的位次不断前移。
经验昭示我们: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实施“跨越发展战略”的“第一抓手”。
我想在今后的招商工作中,也要突出规划的龙头引导作用,招商引资在“十二五”期间也要编制总体规划,端出全市“十二五”招商引资的总盘子,制定的招商引资规划不仅要服从于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纲要,而且还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