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学院教师技能竞赛教师综合知识考试题库一、选择1.我国并且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B.《学记》C.《中庸》D.《理想国》2.注意的()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
A.广度B.稳定性C.转移D.分配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随着时间的进程是()。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先后一样D.时快时慢4.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C.生产劳动D.动物本能5.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6.当原有的图式不能同化新的刺激时,就需要对原有的图式进行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是()。
A.同化B.图式C.顺应D.运算7.素质教育的核心观点是培养学生的()。
A.探索能力B.实践能力C.创新能力D.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狭义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9. ()是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A. 思维定势B.功能固着C.问题表征D.已有经验10.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学生结交朋友、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尊需要11.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结构课程D.综合课程12.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因素。
A. 部的、可控的、稳定的B.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C. 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D.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13.率先提出活动课程主的是()。
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杜威D.霍姆林斯基14.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容形成的综合课程叫做()。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轮形课程15. 认知策略不包括()A. 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16.普通高中课程由()大领域构成。
A. 5个B. 6个C. 7个D. 8个17.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材D.改革方案18.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小组教学19.心理现象中的动力系统是()。
A.性格B.气质C.需要D.思维20.自我意识属于人格子系统的哪一个系统()。
A.心理状态系统B.人格动力系统C.自我调控系统D.心理特征系统21.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
A.实践活动B.主体活动C.文化活动D.认知活动2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活动的活动()。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23.小组教学中哪一种分组方法是依据共趣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面向共同的目的进行学习()。
A.按照座位顺序随机挑选的方法B.以课题和活动为基础按学生的主观愿望分组的方法C.考虑学生智能水平以及各种参数的分组方法D.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分组方法24.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主要是指()。
A.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是通过活动完成学习的B.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主要决定于对他的兴趣培养C.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是间接经验的传递D.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25.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属于()。
A.认知策略B.计划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26.()是指由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或经验构成的观念结构,实际上是指各种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方式。
A.认知结构B.动作表征C.映象表征D.符号表征27.老师很少留意那些学生能力一般的学生,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的做法()。
A.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B.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C.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D.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28. 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要促进学生的迁移根本上是要()。
A. 提供的学习材料要具有相似性B.对核心的基本概念进行抽象和概括C. 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D.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29.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哪一个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30.伴随着动作或行动而进行的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感觉运算思维1.现行《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管理工作中起统筹规划实施作用的部门是()。
A.国务院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C.县级人民政府D.乡(镇)级人民政府2.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真实坦诚B.互相吸纳C.自然、适度D.第一感觉3.理性情绪理论认为,引起情绪障碍的是()。
A.诱发事件本身B.对事件的评价C.当时人的情绪与行为结果D.以上都是4.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基本特性的是()。
A.国家强制性B.免费(义务)性C.公益普遍性D.个体自主性5.教师法定的最基本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B.进修培训权C.科学研究权D.教育教学权6.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因素B.环境C.教育D.主体自我因素7.一切较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是()。
A.思维B.记忆C.认知D.感觉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A.教书育人B.德智体美劳C.德智体D.德智体美心理9.记忆研究表明,青少年记忆的高峰时期为()。
A.小学高年级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为本,()为先,()为重的战略主题。
A.以人;能力;德育B.全面发展;德育;能力C.以人;德育;能力D.全面发展;能力;德育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认为人格是在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12.学校与教师签订的聘任合同中,其中部分条款规定教师只对学校承担某些义务。
对教师而言,这些义务属于()。
A.积极义务B.消极义务C.绝对义务D.相对义务13.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儿童权利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不包括()。
A.儿童主体原则B.儿童最佳利益原则C.尊重儿童意见原则D.保证儿童参与权原则14.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巴甫洛夫B.罗杰斯C.艾森克D.艾利斯15.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巴甫洛夫B.罗杰斯C.艾森克D.艾利斯16.林林同学在学校上体育课时,不幸摔倒而造成脊椎严重骨折。
应对林林的伤害承担责任的是()。
A.林林自己B.学校C.林林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D.以上各方均不负责17.下面哪一个不是人本主义治疗的基本原则()。
A.真诚B.尊重C.共情D.接纳1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出自()。
A.愈的《师说》B.许慎的《说文解字》C.荀况的《劝学》D.朱熹的《论语集注》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明教师要()。
A.廉洁从教B.终身学习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20.理性情绪疗法认为造成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是()。
A.不良事件B.行为结果C.不合理认知D.他人评价21.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
A.先天的B.后天的C.模仿的D.遗传的22.有人建议邢老师对违纪学生进行罚款,邢老师拒绝了该建议。
这种行为体现了邢老师()。
A.乐于奉献B.因材施教C.依法执教D.廉洁从教23.以下不属于学习的是()A.入乡随俗 B.感觉适应 C.谈虎色变 D.上行下效24.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中的“教书育人”规定和要求的是()。
A.严格执行教学方案,照搬教材以及教参B.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学习教育的新理念,主动改变育人模式D.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5.黄老师针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情境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体现了老师()。
A.具有奉献精神B.关心爱护学生C.学科知识扎实D.用于探索创新26.当发生学生打架事件时,下列选项中,班主任处理不当的是()。
A.即刻了解情况,及时处理B.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保护学生的隐私C.过多地职责学生、慌乱无措D.将情况反映给校长或相关部门27.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以培养自我同一性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
A.3-6岁 B.6-12岁 C.12-18岁 D.18-24岁28.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B.热爱教育事业C.热爱劳动D.提高自身修养29.学生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意识属于()。
A.理想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心理自我30.当学生改正了做事不认真的行为后,教师就撤销了不让其参加课外活动的决定。
这种教育措施属于()A.正强化 B.替代强化 C.负强化 D.自我强化二、简答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简述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3.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4.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格的作用是什么?1.学科课程的特点有哪些?2.假如你是一名初三教师,发现班上有学生早恋了,你将如何处理?3.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4.请简要说明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辨析1.教育能再生产劳动力。
2.人本主义的有意义学习观点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应该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4.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具体的,只存在于特定领域之间。
1.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的低级需要只有得到了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产生。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的。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减负,往往我们只在作业数量上做减法,治标不治本;让学生爱上作业,甚至做完后意犹未尽,这才是真正的减负。
正如师大学教授肖川所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生活之中。
”教师必须善于把教科书“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富有创意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个性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
问题:请结合案例分析素质教育的涵。
2.请用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社会学习理论来分析案例中老师和学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