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 义。
2.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
3.掌握经纬线特点 和经纬度的划分。
4.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 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
一、地球仪与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①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2万千米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②纬线特点⎩⎪⎨⎪⎧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4)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方法技巧】经度和纬度的判断方法(1)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2)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二、经纬网的应用1.定“方向”A在B的西北方向;D在C的正东方向;E在D的正南方向;E在C的东南方向。
【特别提醒】(1)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按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判定东西方向,取小于180°的劣弧方向。
(2)图2中C、E两点是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可以先借助辅助点D确定。
2.定“距离”图1中各点间的距离:AF≈1_110_km;BF≈1_110×cos_30°km。
【特别提醒】(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3.定“范围”图3和图4,4个阴影地域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④。
【特别提醒】(1)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4.定“最短航线”甲到乙的最短航线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丁到丙的最短航线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特别提醒】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如下图6所示。
①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
如图7所示。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线不经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在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在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可分为两种情况: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后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若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
b.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后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若位于不同半球,需要讨论。
(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
如图5中的两段劣弧。
5.定“对称点位置”(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
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同,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D(40°S,160°E)。
【方法技巧】经纬网对称点的类型赤道对称点:经度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地轴对称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相同。
地心对称点(也叫对跖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三、经纬网的判读(一)抓住不同图示的构成特点1.侧视图中:竖向延伸的直线多为经线,横向延伸的直线多为纬线。
2.俯视图中:放射状直线多为经线,弧状曲线多为纬线。
(二)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1.侧视图中,依据经纬度的分布变化特点确定经度、纬度,通常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
2.俯视图中,先依据自转方向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从而判断纬度是北纬还是南纬;再结合自转方向和经度变化特点,判断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三)掌握主要的判定经纬度位置的技巧1.依据北极星仰角确定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2.依据对称特点确定对称点经纬度。
(1)赤道对称点:经度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2)地轴对称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相同。
(3)地心对称点(也叫对跖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高频考点一、经纬网定位置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断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
如上图中A点为(23°26′N,70°E),B点为(23°26′N,135°W),C点为(66°34′S,45°W)。
(2)根据北极星仰角确定纬度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2.确定半球位置可根据经纬度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等。
3.确定区域位置根据经纬度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大洲、大洋等区域。
例1.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回答3~4题。
3.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A.①B.②C.③D.④4.关于①②③④点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③位于南半球D.④位于北温带【答案】3.D 4.D【解析】第3题,根据对跖点的含义知,乙地的地理坐标为(30°N,135°W)。
读图知④地符合条件要求。
第4题,读图知:①点经度为110°E,位于东半球;②点纬度为40°S,位于中纬度;③点位于赤道;④点纬度为30°N,位于北温带。
【变式探究】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各地,位于中纬度的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6.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20°E,50°N)B.②地以南位于低纬度地区C.③地以东为东半球D.④地所在经线,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答案】5.B 6.D【解析】第5题,中纬度是位于南北纬30°~60°之间的区域,据此结合图示判断位于中纬度的地点。
第6题,读图可知,①地位于(20°W,50°N)。
②地纬度为30°N,②地以南至30°S均位于低纬度地区,但赤道以南还有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③地经度为160°E,结合东、西半球划分知其以东为西半球。
④地所在经线为180°经线,其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
高频考点二、经纬网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1)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西北方向;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东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地经纬网图为例)(1)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2)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3)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 的东南方。
3.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的判断若已知两点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或只告诉两点的经纬度,需要把两点转绘到同一经纬图上再来判断方向。
如甲在乙的什么方向可以通过下面转绘来判断。
例2.下图为经纬网图,已知图中相邻两条纬线间的纬度间隔为10°。
读图,回答第2题。
2.A点在B点________方向()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20°W在30°W东边,则图中的方向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则A点坐标大约为(30°S,20°W),B点坐标大约为(40°S,30°W),根据地理坐标可知,A点在B点东北,D正确。
【变式探究】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A点到B点方向是向西南B.由C点到D点方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C.由A点到B点的方向与由C点到D点的方向相同D.由A点到B点的方向与由C点到D点的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读右图,设圆心为O,因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O点为南极点;作OM⊥AB、ON⊥CD,M、N为垂足;连接OA、OB、OC、OD。
第一,确定南北半球。
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因此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南半球极地投影图。
第二,确定南北运动。
在线段AB上,M点最靠近南极,因此从南北方向而言,由A点到M点是靠近南极、向南运动,由M点到B点是远离南极、向北运动。
第三,确定东西运动。
OA、OM、OB分别是A、M、B三点所在经线,沿劣弧由经线OA旋转到经线OM、再由经线OM 旋转到经线OB,旋转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因此从东西方向而言,由A点经M点到B点是一直向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