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八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八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 条件(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①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②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③德国的古典哲学。

(4)实践条件:马克思、思格斯的努力,深入工人运动,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诞生(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内容①揭示了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

②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③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

④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

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1.第一国际(1)成立标志: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于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2)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

(3)原则:①政治原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②组织原则:《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4)主要贡献①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压迫。

②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

(5)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2.巴黎公社(1)背景①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压境。

②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③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成立,它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3)革命措施①军队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②政权建设: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

③制度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④待遇方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工资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失败:1871年5月,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中,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事件。

(5)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3.第二国际的斗争(1)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

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

(2)第二国际内部存在的斗争:第二国际成立后,内部各种派别斗争激烈,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义思潮泛滥,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1.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指()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③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④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D.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切斯特,通过自己实践活动逐渐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B.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表明马克思已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C.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第一次会晤,开始了两位导师的共同战斗历程D.《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B.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5.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来自①德意志②英国③法国④比利时()A.①B.②C.②③D.③④6.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A.主编《莱茵报》期间B.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7.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的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

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A.工人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前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1.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时说:“摩尔(指马克思)的一生,要是没有国际,便成了挖去了钻石的钻戒。

”这里的“国际”是指()A.国际工人协会B.共产国际C.第二国际 B.共产主义者同盟2.《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是()A.1862年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B.1863年伦敦集会C.第一国际的成立D.《共产党宣言》发表3.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英国宪章运动B.十月革命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D.巴黎公社4.“巴黎公社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这里“高峰”主要是指()A.采取了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B.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C.克服了以往起义自发性特点D.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5.上题中的“总结”,主要是指巴黎公社()A.第一次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B.表现出自发性、暴力性和政治性的特点C.体现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D.斗争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工人的经济权利6.老师说:“说到底,公社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即便不犯任何错误,也必然要失败”,对于这一结论的原因,四个同学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正确的是()A.“选举使公社失去了进军凡尔赛的有利时机”B.“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C.“公社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D.“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7.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其含义是()A.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C.巴黎公社起义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D.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仅在巴黎成熟8.“……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厂,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日,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

与这首“八小时之歌”密切相关的是()A.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C.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D.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罢工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工人的《人民宪章》所提出的六点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求普选权。

材料二公社……吸取和归纳了历次工人斗争的经验和成果,从以往的共和要求、普选运动以及1848年提出的建立“社会共和国”的主张,发展到夺取政权,打碎旧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社会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工人运动在争取民主权利方面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回答巴黎公社革命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3)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了什么认识?1.二月革命后,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文献是()A.《四月提纲》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2.普列汉诺夫在十月革命前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其含义是()A.俄国只应该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俄国不可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俄国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D.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国情3.俄国无产阶级政党诞生的的标志是()A.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B.俄国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成立C.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D.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4.俄国二月革命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的具体表现是()A.推翻了沙皇专制政权B.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C.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无产阶级掌握政府的权力5.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结束的时间是()A.1861年B.1905年C.1917年3月D.1917年11月6.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的革命任务是()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完成民主革命B.使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掌握D.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7.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背景是()A.列宁提出了明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B.两个政权并立C.沙皇实行专制统治D.参加一次大战8.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是()A.革命对象相同B.革命领导力量相同C.革命性质相同D.革命结果相同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自觉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上而下的全国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列宁《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材料二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因为这样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

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是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三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和军事形式,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的党,以及第二次科尔尼洛夫叛乱显然已经在准备,——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俄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试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俄国布尔什维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过渡中策略的变化。

要求:内容应包括革命形势、革命策略、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