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银行学答案整理

中央银行学答案整理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1)中央银行制度: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

2)货币发行权: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凭借国家授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而成为垄断的货币发行机构,中央银行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货币流通及其管理的要求发行货币。

3)最后贷款人: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筹借时,向中央银行融资是最后的办法,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则是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否则便是发生困难银行的破产倒闭。

4)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5)中央银行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6)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根据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7)货币发行:有两重涵义一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8)弹性比例制度:指增加发行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则国家对超过法定现金准备部分的发行课征超额9)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指在规定的一定发行限额内,可全部用政府债券作为发行准备,但超过限额的任何发行,都必须以十足的现金作为发行准备。

10)发行基金:发行基金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11)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的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12)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13)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14)国际储备: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15)结算:一般是指为实现因商品(服务)交易、金融活动、消费行为等引发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而发生的货币收付,是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具体体现。

16)清算:指商业银行之间因产生债权债务的清偿和资金的划转而需要通过一定的清算组织和支付系统进行指令的发送和接受、对账与确认等一系列程序。

17)支付系统:是指在既定的规则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

18)国库:不单单指国家金库,而且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部门,担负着国家预算资金的收纳和支拨、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兑付、反映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等重任。

19)独立国库制:指国家特设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只能机构,专门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保管、出纳工作。

20)委托国库制:指国家不单独设立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门机构,而是委托银行(主要是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银行根据国家的法规条例,负责国库的组织建制、业务操作及管理监督。

21)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2)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一定的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23)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

24)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25)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26)金融监管: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意义还包括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27)市场准入:政府或其授权机构规定公民和法人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制度与规范的总称。

1.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28)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随着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银行竞争的加剧,银行因经营中不善而无法保证自己所发行银行券及时兑现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不断出现的银行破产倒闭,这就使银行券的信誉大大受损,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混乱。

信用货币的发行与流通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便是如果银行提供的信用货币超过了客观需要,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动荡。

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要求信用货币的发行权应该走向集中统一,由资金雄厚并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能够在全社会流通的信用货币。

29)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在银行数量增加、银行业务扩大和银行行间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由单个或少数银行自行处理结算和清算业务,已不能满足商品经济活动和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作为金融支付体系的核心,能免快速清算银行间各种票据从而使资金顺畅流通,保证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又一个基本经济原因。

30)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的复杂化,银行的经营风险也是不断增加的,单个银行资金调度困难和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经常出现,为了保证存款人的利益和银行以至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性机构,适当集中各银行的一部分现金作为后盾,在银行出现难以克服的支付困难时,集中给予必要的贷款支持,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31)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

金融的稳定运行需要有一个公平,健全的规则和机制。

由于金融业监督管理的技术性很强,这个专门从事金融业管理、监督及协调的职能机构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手段,还要在业务上与银行建立密切联系,以便于制定的各项政策和规定能够通过业务活动得到贯彻实施。

32)关于政府融资问题。

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发展或建立一个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或变相为政府筹资或融资的银行机构逐步成为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2.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

从垄断货币发行权看,它是“发行的银行”;从统一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以及为并不能银行提供支付保证即充当最后贷款人看,它是“银行的银行”;从保障银行和金融业稳健运行、履行金融监督管理职能和为政府服务等方面看,它是“政府的银行”。

这种概括集中反映了中央银行属性的基本方面。

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这可以看作为对中央银行性质的基本概括。

3.中央银行制度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设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全面地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这是最主要,最典型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可分为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和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2)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煞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3)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于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4)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这种中央银行制度一般与区域性多国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和货币联盟体制相对应。

4.现在经济、金融体系下的中央银行与早期的中央银行在职能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即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具体内容并不是在中央银行产生时就得到了完全充分的体现,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本身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的。

从发行的银行这一职能看,早期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集中垄断银行券的统一发行体现出来。

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又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集中货币发行,在现代经济中只是作为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其内容已不是早期中央银行所能比,发行的银行这一职能在其内容上已通过更为宽泛的概念即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体现出来。

从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看,在形式上,早期的中央银行和现代中央银行都是通过集中存款准备金、作为最后贷款人和组织银行间支付清算体现这一职能,但这三个方面的内涵及重要性在不同时期却有很大不同。

集中存款准备金对早期中央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而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已上升为现代中央银行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

从政府的银行这一职能看,早期的中央银行与现代中央银行也有很大的差别,其涵盖的内容也大大扩展了。

早期的中央银行行使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为政府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以及根据政府安排代为筹集资金等。

而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一方面传统的为政府服务的业务大大增加和扩展了,另一方面管理调控的责任日益突出了。

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是与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和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有多种原因促进了中央银行职能的迅速扩展,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一提:一是货币制度的变更;二是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

总之,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与早期中央银行的职能相比是大大地扩展了,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尽管目前各个国家中央银行的职能在其具体内容和重点方面仍然有所差异,但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能无一例外地大大突出了。

5.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答: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