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宣贯会议内容主要议题:一、什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二、安全生产标准化背景三、安全标准化意义四、安全标准化的特点,及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异同五、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与评分细则六、安全标准化工作要求七、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计划与分工一、什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主要做法就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法规法规要求,上级要求,客户要求,自已的要求确定目标体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每个具体的人,通过充分识别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控制措施,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操作水平和防范技能,杜绝“三违”,加大安全投放,提高装备水平,深化隐患排查与治理,改进作业条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降低事故风险,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背景1、20世纪60年至80年代初煤碳行业,煤碳行业,就在探索“煤矿质量标准化”,从60年代初每年死亡五六千人,降到1965年的年死亡1000人。
但是受政治运动影响,一度中断。
至十届三中全会后,进入启动发展阶段,为了加强煤碳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1986年原煤炭部于1986年在全国煤矿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年事故起数仍在上升。
2、2003年10月16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矿工业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国煤矿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煤安监办字【2003】96号),明确提出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一概念;3、2004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做出了全国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部署,要求在高危行业、领域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
4、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
煤矿、危险化学品、金属非金属矿山、烟花爆竹、机械、冶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纷纷出台行业规范。
5、2010年4月15日,安监总局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这一规范作为通用规范,适用于未制定具体细则的行业企业。
6、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对全国开展对所有行业、企业作了统一部署,煤矿在2011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在2012年底前完成,非煤矿山和冶金、机械等工贸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冶金、机械等工贸企业规模以下企业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
三、安全标准化的意义1、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主体。
安全标准化要求安全生产责任从企业法人开始,层层落实到每个基层单位、每个从业人员、每个操作岗位,并通过此建立起约束机制,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2、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
安全生产标准化涵盖企业的每个岗位、环节、人员、设备、物品物料、环境等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必须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良好的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从而满足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的愿望。
3、是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的重要手段。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强调任何事故都可以预防的理念。
要求建立健全岗位标准,严格执行岗位标准,杜绝“三违”,使合工作都规范化、正常化、标准化,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4、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
安全生产的最终是为了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
5、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开象的需要。
现代企业在市场中不仅是资本和技术的竞争,也是品质与形象的竞争,只有一方面不断改善作业条件,增强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工伤事故及职业危害、有害因素,才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发展带来积极效应。
四、安全标准化的特点,及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异同1、是全面贯彻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基本手段。
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均体现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具体要求,以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现场标准化为核心。
把这些标准要求与各企业、岗位具体情况相结合,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梳理。
从而将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2、是体现安全管理先进思想、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标准化规范、细则都充分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各行业不同特点,是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中国化。
3、是改善设施状况、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通过隐患排查与治理,淘汰危及安全落后技术、工艺、设备,提高本质安全化。
4、是预防控制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
安全标准化是以隐患排查与治理为基础,消防或降低事故风险,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5、建立约束机制、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
标准化创建通过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引用,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任何工作都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
6、是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的有力抓手。
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全面、基础和长期的工作,每年向安监部门提交自评报告,安监部门对企业进行抽查,每三年进行一次复评,通过这些方式督促企业认真推行标准化工作。
不同点:1、适用范围不同。
国际标准化组织1997年,作出暂不发布统一的国际性的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现有的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是由世界上十三家认证机构统一发布的。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用、框架型标准。
目前被广泛采用。
但是,由于安全生产各行各业情况都有所不同,从事认证工作的人员如果不是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很难从技术、基础上查找隐患并进行治理。
安全标准化考评细则针对不同行业采用不同标准。
目前我国已经发布的煤矿、危险化品、机械、建筑、食品、玻璃、仓储物流、水泥、冶金等行业的具体考评标准。
由各行业的高工级专业进行现场考评。
2、实施与应用方面不一样。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强制原则,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是自愿原则。
标准化与企业新项目立项、信用评级、工伤保险费率、纳税、商业保险费率等挂钩,这些配套的政策,会陆续出台。
3、两者审核和考评方式不一样。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要用于组织对外声明或第三方认证。
标准通过自评、申请、评审、公告、颁发证书和牌匾等方式,考评方式采用定量评价,逐项打分,并对考评结果进行分级。
大于等于90分为一级,大于等于75分为二级,大于等于60分为三级。
4、两者侧重点不一样。
标准化不仅关注事故率进行考评,根据系统安全原理,还着重对基础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等具体过程进行考评,只有过程安全,才会结果安全。
5、两者达标方面不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没有起点要求,也未对如合格情况进行定量规定,而标准化采用定量评价,即使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文件齐备,如果现场隐患未整改,也影响评分,相同之处:1、目的一致。
都是通过对各项工作系统控制,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2、原理相同。
都是采用戴明模式进行管理。
3、实施方式相似。
都必须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才能推进。
4、两者都强调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5、都采用第三方审核的方式进行验证。
但是标准化审核机构不是企业自己找,而是由评审组织单位进行随机安排。
6、两者都强调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
合法合规都是通过评审的首要条件。
五、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与评分细则我公司是的属于光伏行业,目前,新能源或者光伏行业的考评标准还出台。
根据安监部门要求,未制定标准的行业可以参照类似行业的考评标准。
向安监部门咨询,我公司可以依据通用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9006)来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考评标准参照机械行业,具体是指:《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和《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由于机械行业标准化起初较,在标准化广泛推行之前,已许多机械制造行业、电子、轻行、船舶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推行,发展到现在已比较成熟,对通用规范更细化,更严格。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9006)介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9006)是不仅是通用规范,也是所有企业最基本的规范,最低不能低于它。
基本规范共涉及13个一级要素,43个二级要素2 、2005年,安监总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和《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5]11号)重点介绍《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a 、采用资料核对、抽查考核和现场查证的方法进行。
基础管理考评部分,对人员抽查考核数量不少于现场(或在册)人数的10%;设备设施安全考评部分,按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H)比例抽样:1.H≤10,抽100%。
2.10<H≤100,抽10台。
3.100<H<500,抽10%。
4.500≤H≤1000,抽50台。
5.H>1000,抽5%。
b 、考评共分五个咨询组:基础管理组、热工燃爆组、电气组、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组、设备设施组每一个小组里都会查证若干(约几十个子项)检查表,逐项打分,然后综合计分,以百分制计算总分。
六、安全标准化工作要求安全标准化工作考评项目已经细化,涉及的到66个子项,共分五个小组进行考评。
因此公司内部要成立五个工作小组,各司其职,针对考评细则,逐一对照对现场进行整改,完善各项记录。
大致分工建议如下:基础管理组,由我承担,热工燃爆组主要包括电梯、压力容器、叉车等,由设备部、仓库负责;电气组由设备部负责;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组由人力资源部和生产部负责设备设施组包括一般生产设备基础设施,由设备部和综合管理部负责;具体人员安排请各部门报送具体人员。
要求,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每周召开一次例会,讨论标准化推动工作。
八、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计划与分工(略)见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