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课堂实录出示投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学生有感情齐读,背诵。
师:同学们,这是二千多年前,著名思想家孟子所说的一句话,请大家想一想,大丈夫为什么能够这样呢?生1:大丈夫有自己的行为准则。
生2:大丈夫有浩然正气。
生3:大丈夫有他的追求。
师:大丈夫的追求,用一个字来说,就是“义”!请同学们看孟子的另一篇文章《鱼我所欲也》,看看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义”?(学生读课文)生4:作者认为,我们对待“义”的态度应该是“舍生取义”。
(板书:舍生取义)师:那你能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吗?生4:课文开头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掌;生与义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
师:为什么舍鱼而取熊掌?生5:熊掌贵重。
师:那么,同样的道理,有人之所以舍生而取义,因为他觉得“义”比“生”更重要。
想论说舍生取义,却从舍鱼而取熊掌说起,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说理的方法?生6:比喻。
师:是比喻吗?符合比喻的特点吗?生6:不太像比喻,但是有相同的地方。
师:这样的说理方法,叫类比说理。
(板书:类比)类比说理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
师:我们继续看课文第一小节,看看还有哪些句子强调了“舍生取义”的含义?请结合句子的翻译说一说。
生7:这一句“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指的就是义,为了义,他不会苟且偷生。
生8:这一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那样做可以生存下去,那样做可以躲避灾祸,但是,有人却不那样做,为什么呢?因为他把义看得至高无上。
生9:这一句“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他把“不义”看得比死都严重,为了不做不义的事情,灾祸来临也不躲避。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
是的,当生和义只能取其一的时候,舍生取义;当死和不义摆在面前的时候,舍不义而取死,这种精神让人震撼。
让我们把这样的正气凛然于胸,一起朗读这些句子。
(师生齐声朗读,感情充沛)师:第一小节中这一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何不为也?”说的也是对待“生”与“义”的态度,大家看看,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生10:是与“舍生取义”相反的态度,是“舍义取生”。
(板书:舍义取生)师:为什么要写“舍义取生”?生11:如果把生看得比义更重要,就可能成为贪生怕死的人,只要能够活下去,什么手段都用的出来,后果很可怕的。
师:对,这其实就从反面来强调了“舍生取义”的重要意义,运用的是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板书:对比)孟子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舍生取义”,同学们能否从正反两个角度,各找一个事实论据呢?(学生思考,小声讨论)生12:戊戌变法失败后,有人劝谭祠同东渡日本避难,他拒绝了,为了唤醒民众支持变法维新,他慷慨就义。
生13;《红岩》里的甫志高,忍受不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当了一名可耻的叛徒,为了自己的活命,不惜出卖了同志。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使我想起了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一个“义”字而抛头颅洒热血,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需要面临的抉择,也不一定就是“生”与“义”,读课文第二小节,说说有可能是怎样的一种选择?(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生14:是人格和生命的选择,因为施舍带有侮辱性,所以宁可饿死,也要保持人格的尊严。
生15:是礼义和实惠的选择,万钟可以带来很多的实惠,但是,如果不符合礼义,即使是高官厚禄,在他看来,也没有什么益处。
生16:是利益和道义的选择,“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师:那么,“所识穷乏者得我”又是什么呢?生16:是名声,可以赢得一个行善的好名声。
师:把你的两个意思联起来说说看?生16:是名利和道义的选择。
师:第一小节论说了“生”与“义”,第二小节论说了……与“义”?生(全体):“利”。
(板书:利义)师:第二小节其实也写了对待“利与义”的不同态度,谁来回答?生17:“舍利取义”和“见利忘义”。
(板书:舍利取义见利忘义)师:这个小节主要论述了当名利和义只能取其一的时候,要舍弃名利而选取“义”。
大家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18:举例论证。
师:这个例子是作者为了论证的需要而假设的例子,所以,我们称之为“设例”(板书:设例)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基本上学完了,最后,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
你同意哪个观点?(学生思考、交流)生19:我同意后一种观点,因为课文两个小节,分别论说了“舍生取义”和“舍利取义”,我们在平时所遇到的,多数是在自己的切身利益与“义”之间做选择,“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
生20:我觉得,“舍生取义”中所说的“生”,应该不仅仅是指“生命”,所以,两个观点是一致的。
师:(感兴趣地)你说说看,“生”还可以指什么内容?生20:可以是——生命、生存、名利、享受等。
师:真好,那么,文中的“义”,也一定有更丰厚的内容了?(学生思考)生21:正义、道义、真理、信念、尊严、准则……师:同学们,因为心中有“义”,我们才能抵御诱惑;因为我们把“义”看得高于一切,我们才能舍弃名利甚至于自己的生命!愿大家在任何时候都能守住心中的“义‘,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谢谢大家。
1、情感交流:师:大家平时的语文课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课文呀?生:述说各自想法。
多数同学喜欢学习小说。
师:大家都说喜欢读小说,同学们常常被小说中生动的形象、动人的情节所吸引。
那么小说和文言文相比你喜欢文言文吗?生:不喜欢。
师:大家不喜欢文言文,觉得它是枯燥无味的,但大家是否想过我们现在如此丰富的语言来自于哪吗?(教学拓展:介绍中国的渊源文化历史点评:看似毫无关系的内容被老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达到兴趣的引导)2、导入新课:师:现在是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发生许多事:珠穆朗玛峰新高度值的测定;神州六号的发射成功(教学拓展:介绍人类发展宇航事业的历史,重点介绍:人类有记载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人是中国明代的万户。
美国火箭专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晚期,有一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
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上面,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
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不幸的是,火箭发生爆炸,万户为此献出了生命。
在原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这件事。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师:由此可见,人们对理想、事业的执着追求,甚至不惜舍弃生命,这种对宇航事业的忠诚,就是“舍生取义”的精神,这种行为自古有之。
(点评:看似简单的导课环节,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语文兴趣的激发、语文情感的熏陶以及教学重点的明确)3、授课过程:(1)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师:大家出声读,然后说说自己觉得哪儿有问题,哪些字读不准将它们写到黑板上。
(学生配合老师完成字词教学,全班同学共同将字词障碍扫除)(2)学生再读课文。
(指名朗读)由几名同学进行朗读。
师:同学们当着这么多的老师,读着初四的课文,这种战胜自己的勇气就是他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老师适时点拨,同学对课文做到熟练准确地朗读。
)(3)全班齐读。
教师提出背诵课文的要求。
(面对同学们的畏难情绪教师鼓励: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初一时背诵整本《孟子》,数学家苏步青教授13岁就能背诵下来《左传》)(4)同学合作诵读。
(两人一组完成,注意诵读的准确性)师:大家读懂课文了吗?如果给这篇课文拟个题目什么最合适?生:(齐答)舍生取义(5)讲读结合。
教师读完一句,学生进行口译课文,完成对课文的串讲。
教师对于重要的字词进行讲解。
进一步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
(6)迁移训练:进一步理解全文论述的观点及其认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
内容简介:《悲壮的两小时》介绍了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失事丧生前的感人事迹。
称1967年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后,发现无法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将在2小时后坠毁。
此刻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在收看宇宙飞船的返航实况,科马洛夫在其生命的最后2个小时,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向领导汇报工作,接受国家领导人授予的苏联英雄称号,并向老母、妻子、女儿一一交代后事,遗言相当动人。
(此文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全文如下:悲壮的两小时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1967年8月23日一个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完成了任务后,胜利返航。
此刻全国的电视都在直播宇宙飞船返航情况。
但是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需要打开降落伞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怎么也打不开降落伞。
地面指挥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救助措施帮助排除故障,但都无济于事。
指挥中心马上向中央请示,中央同意向全国公民公布实况。
当时最著名的播音员以沉重的语调宣布: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由于无法排除故障,不能减速,两个小时后将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我们将目睹民族英雄科马洛夫遇难。
指挥中心把科马洛夫的亲人请到指挥台。
指挥中心首长与科马洛夫通话:“科马洛夫同志,看见你的亲人了吗?请和他们讲话。
”科马洛夫显得很激动,但他还是控制住自己说:“首长,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先把这次飞行探险情况向您报告,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首长哽咽着说:“谢谢你,录音机已经准备好了,请讲吧。
”科马洛夫开始了急促坦然的讲述。
由于关系到国家机密,指挥中心暂时关掉了电视直播的录音传递。
科马洛夫的生命在分分秒秒中消逝,但他却目光泰然,态度从容。
汇报整整用了70分钟。
科马洛夫汇报完了,国家领导人第一个接过话筒:“尊敬的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同志,我代表最高苏维埃向你宣布──你是苏联的英雄,人民的好儿子!人民永远怀念你,广袤的太空永远记住你!你是人民的骄傲!科马洛夫同志,你还有什么要求请告诉我,我会帮你解决的。
”科马洛夫眼含泪:“谢谢!谢谢最高苏维埃授予我这个光荣称号!我是一名宇航员,为宇航事业献身是神圣的,我无怨无悔!”领导人把话筒递给科马洛夫的老母亲。
母亲的心像刀扎似的疼痛:“儿子,我的儿子,你……”她不知道先说什么好。
科马洛夫脸上露上出了笑容,“妈,你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非常清楚,每一根白发都能看清,您能看清我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