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像头底座的注塑模具设计

摄像头底座的注塑模具设计

XXXX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题目:摄像头底座注塑模具设计指导教师:职称:职称:20**年12月5日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摄像头底座注塑模具设计系部:专业:学号:学生: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1.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1)摄像头底座注射模具设计。

(2)根据题目要求,查阅收集塑料底座及类似产品的该类模具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或进行实际调查,达到搜集论文证据资料的目的。

(3)通过对该类模具文献资料的分析提出你的最佳设计方案,建议用P R O/E或C A D软件对成型模具进行设计,同时,重点对该模具型腔结构设计、浇口位置选择、型腔数量的确定、侧抽芯方式选择以及顶出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出结构合理、成本低廉、便于操作的模具。

2.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产品图一张(自己测绘或设计)、装配图一张、除弹簧、螺钉、销钉等标准件以外的所有的成型或结构零件图。

(2)开题报告一份。

毕业论文一份〔20页(约1万5千字以上)〕。

(3)查阅文献15篇以上,其中外文原文5篇以上。

3.主要参考文献(一)参考书[1]齐晓杰.《塑料模具设计导》.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宋玉恒.《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塑料注射模设计102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5]国家技术监督局.《塑料注射模具零件标准及术语G B4169、1-11》.北京:国家技术监督局[6]刘新民,周东陀.《塑料、橡胶成型模具》.本校印刷厂(二)杂志[1]《模具技术》[2]《塑料技术》[3]《塑料工业》[4]《模具工业》[5]《模具制造》(三)网址[1]《中国模具网》W W W.M o u l d s.c o m.c n[2]《中国模具工业信息网》w w w.c d m i a.c o m.c n[3]《中国学术期刊》中文w w w.E d u.c n k i.n e t 4.进度安排摄像头底座模具设计摘要:在综合分析塑件结构,使用要求,成型质量和模具制造成本的基础上,介绍结构简单,形状规则的塑件成型。

采用侧浇口进料单分型顶杆顶出机构,使塑件能一次成型。

设计了相应的冷却水路的注射模,并介绍了模具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注射模顶杆顶出机构T h e d e s i g n o f t h e C a m e r a b a s e i n j e c t i o n m o l dA b s t r a c tB a s e d o n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p l a s t i c p a r t’s s t r c t u r e s e r v i c e r e q u i r e-m e n t,m o u l d i n g q u a l i t y a n d m o u d i n g q u a l i t y a n d m o u l d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c o s t.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i n j e c t i o n m o u l d o f i n t e r n a l s i d e c o r e p u l l i n g w a s d e s i g n e d.B y a d o p t i n g t h e m u l i t-d i r e c t i o n a n d m u l t i-c o m b i n a t i o n c o r e-p u l l i n g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i n j e c t i o n m o u l d o f i n t e r a l s i d e c o r e p u l l i n g w a s d e s i g n e d,t h e w o r k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t h e m o u l d w a s i n-t r o d u c e d.K e y w o r d s I n j e c t i o n m o u l d M e d i a l c o e p u l l i n g.目录前言 (1)1.塑件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8)1.1塑件材料的特性 (8)1.2成型特性 (8)1.3工艺参数 (11)1.4塑料制件的结构工艺性 (12)1.5塑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12)2.模具结构设计 (13)2.1型腔数目的确定 (13)2.2分型面的设计 (13)2.3注射机的选定 (14)2.4主流道的设计 (15)2.5浇口的设计。

(16)2.6浇口位置的选择 (17)2.7冷料穴和拉料杆的设计 (18)2.8排气系统的设计 (18)2.9温度调节系统 (18)3.成型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19)3.1成型零件的设计 (20)3.2模具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的计算 (22)3.3模架的选用 (24)4.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4)4.1导向机构的作用 (24)4.2导柱导向机构 (25)5.推出机构的设计 (27)5.1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27)5.2脱模力的计算 (27)5.3简单推出机构 (28)6.注射机相关参数的校核 (29)6.1注射压力的校核 (29)6.2锁模力的校核 (29)6.3模具闭和高度的校核 (30)6.4开模行程的校核 (30)6.5模具安装尺寸的校核 (30)6.6安装螺孔尺寸 (31)7.设计总结 (31)致谢词 (34)参考文献 (35)前言毕业设计是在修完所有课程之后,我们走向社会之前一次综合性设计。

本次设计的课题是摄像头底座注塑模设计,是对以前所学课程的一个总结。

在此次设计中,主要用到所学的注射模设计,以及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着重说明了一副注射模设计的一般流程,即注射成型的分析、注射机的选择及相关参数的校核、模具的结构设计、注射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模具总体尺寸的确定与结构草图的绘制、模具结构总装图和零件工作图的绘制、全面审核投产制造等。

其中模具结构的设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主要包括成型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模具型腔数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和流道布局和浇口位置的选择,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拉料杆的形式选择,排气方式设计等。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虽然产品很简单,没有涉及侧面分型及抽芯机构的设计,但是使我懂得如何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怎样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为我们以后更好的从事模具行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毕业设计中得到了老师和很多同学的帮助,在此我一一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本人缺乏实践经验,水平有限,且时间又仓促。

设计过程中难免有错误和欠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指正批评。

编者黎康康2011年6月5日1.塑件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本章着重介绍塑料成型的工艺特点以及塑件的工艺要求,塑件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

为后面几章的模具设计奠定了基础。

对零件的分析得塑件材料取P E(聚乙烯)。

1.1塑件材料的特性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但由于其为线性分子可缓慢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且不发生溶胀,电绝缘性能优良;但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耐热老化性差。

1.2成型特性P E(聚乙烯)注塑成型工艺根据材料的特性和供料情况,一般在成型前应对材料的外观和工艺性能进行检测。

供应的粒料往往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熔剂及其它易挥发的低分子物,特别是具有吸湿倾向的P E含水量总是超过加工所允许的限度。

因此,在加工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并测定含水量。

在高温下P E的水分含量要求在5%以下,甚至2%~3%,因此常用真空干燥箱在75℃~90℃干燥2小时。

已经干燥的材料必须妥善密封保存,以防材料从空气中再吸湿而丧失干燥效果,为此采用干燥室料斗可连续地为注塑机提供干燥的热料,对简化作业、保持清洁、提高质量、增加注射速率均为有利。

干燥料斗的装料量一般取注塑机每小时用料量的 2.5倍。

对于某些包胶注塑的应用,使用聚乙烯(P E)载色剂可能会对与基体的粘接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新购进的注塑机初用之前,或者在生产中需要改变产品、更换原料、调换颜色或发现塑料中有分解现象时,都需要对注塑机机筒进行清洗或拆洗。

清洗机筒一般采用加热机筒清洗法。

清洗料一般用塑料原料(或塑料回收料)。

在加工注塑过程中,温度的设定是否准确是制品外观和性能好坏的关键。

下面是进行P E加工注塑时温度设定的一些建议。

进料区域的温度应设定得相当低,以避免进料口堵塞并让夹带的空气逸出。

当使用色母料时为了改善混合状态,应将过渡区域的温度设定在色母料的熔点以上。

离注塑喷嘴最近区域的温度应该设定得接近于所需的熔体温度。

所以,经过测试,通常P E产品在各个区域温度的设定范围分别是:料筒为160摄氏度到210摄氏度,喷嘴为150摄氏度到170摄氏度。

模具温度应该设定高于注塑区的冷凝温度,这将能避免水分对模具的污染以致制品表面出现的条纹。

较高的模具温度通常会导致较长的循环周期,但它能改进焊接线和制品的外观效果,所以,模具温度的范围应设计定在33到65之间。

在制品填充模具型腔的过程中,如果制品的填充性能不好,就会发生压力降低过大、填充时间过长、填充不满等等情况,从而使制品存在质量问题。

为了提高制品在成型时的填充性能,改善成型制品的质量,一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考虑:1)改变浇口位置;2)改变注射压力;3)改变零件的几何形状。

通常将注射压力的控制分成为一次注射压力、二次注射压力(保压)或三次以上的注射压力的控制。

压力切换时机是否适当,对于防止模内压力过高、防止溢料或缺料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模制品的比容取决于保压阶段浇口封闭时的熔料压力和温度。

如果每次从保压切换到制品冷却阶段的压力和温度一致,那么制品的比容就不会发生改变。

在恒定的模塑温度下,决定制品尺寸的最重要参数是保压压力,影响制品尺寸公差的最重要的变量是保压压力和温度。

例如:在充模结束后,保压压力立即降低,当表层形成一定厚度时,保压压力再上升,这样可以采用低合模力成型厚壁的大制品,消除塌坑和飞边。

保压压力及速度通常是塑料充填模腔时最高压力及速度的50%~65%,即保压压力比注射压力大约低0.6~0.8M P a。

由于保压压力比注射压力低,在可观的保压时间内,油泵的负荷低,固油泵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同时油泵电机的耗电量也降低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