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也想________________”作文指导作文题目: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这是一道半命题的作文。
作文题目紧贴考生自我的学习生活实际,意在考查考生自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半命题的形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选材范围,易于考生动笔,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
写好此题,看似容易,但要彰显个性,展示才情,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准确审题,立意求深写好此文,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
细读提示语,我们会发现:文题是要求考生写出自我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体验,是自我的“真情流露”,而且,这样的想法是“不曾付诸行动的”。
其次是要注意文题中的限制性的词语,文题中在“也”字上加了着重号,作了特别强调,“有时”、“也”这两个词语强调了所写的自我想法与平时一贯的想法应是不相一致,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是标新立异的。
如在紧张中,产生放松自己,获取自由的想法;在顺境中,想经历一次磨难历练自己的想法。
准确审题之后,我们还要深入思考:我所写的内容是否符合审题要求?是否正确鲜明?是否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意义?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应该继续寻求更佳的立意角度。
只有这样,你文章的立意才会正确鲜明,高远而独特深刻。
二、精心补题,材料求新半命题作文补题,最易题目雷同、题材“撞车”。
我们在补题时,应该大胆地舍去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尤其是作文导语部分的词语。
我们应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运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进行补题,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则与其他同学的区分度就越高,内容就越新颖鲜活,文章就越能独树一帜。
半命题作文选材很宽泛,选材时应选取典型新颖、细小真实、与众不同的材料。
考生还可在“我”字上打开思路,这个“我”既可以是“本我”,真实的自我,也可以是“他我”,如转换角色,将自己拟化成一粒落入悬崖石缝中的种子,写“我”在顽强与生命之神抗争的同时,也产生了我想放弃的想法,最终突破重重困难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经历。
“我”是一本闲置的课外名著,有时,“我”也想走进主人的书包,反映出当今学生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的深刻主题。
这样的材料不仅能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冲击,更能给他们以心灵上的震撼。
在众多的文章中,体现“新”、“小”特点选材,会让你的作文格外引人注目。
三、描写细腻,情感求真“细微之处见真情”。
细腻的描写不仅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还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最为典型的细节,精心打造。
如从一个小观察点描绘出现实的状况,为下文写自我产生改变现状的想法蓄势铺垫。
同时,运用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写出自我的真实想法和切身感受,表达出自我的真情实感。
如运用工笔细描的方法活画出令人感动的心理活动,真情在这里泉涌,使文章充溢着令人动容的真情,形成文章的高潮,唱响真情的赞歌。
将细节描绘与情感表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会使文章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
四、精选文体,形式求特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并不是不要文体,我们还是要按各类文体的特征和要求去作文。
是记叙文就要有必要的记叙要素;是议论文就要观点明确,摆事实讲道理,而不能文体杂糅。
选择文体,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扬长避短。
在文体上我们不妨尝试创新,来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与才情。
如以书信的形式告诉父母——有时,我也想摆脱束缚;以节目访谈的形式邀请动物嘉宾畅谈——有时,我也想地球没有人类;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下自我的情感体验——有时,我也想学习退步等。
还有题记小标式、剧本式、童话式、寓言式、演讲稿等作文形式都可以成为创新之翼。
【满分佳作】有时,我也想作“差生”人生就像一座围城,出来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
人的一生,注定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每种角色都有出台亮相时,但个中辛酸愁苦只有扮演者自己知道。
面对学习的压力,面对家长、老师重重的期盼,有时,我也想做一个“差生”。
理由一:亡命初三自上初三也就是所谓的毕业班以来,我们就仿佛掉进了炼狱。
每天在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上机械地穿梭,就如火车虽快却总也在铁轨上盘旋。
每天12节课足以让我们骨头散架,却还要在周末补课,晚上加班,我想就是每分钟喝一瓶“红牛”也不顶用。
作为教师眼中的“优等生”、“中考好苗子”的我,更是惨,惨,惨!家人给的几块零用钱,老是不够用,为啥?乖乖地送进文具店了呗。
每天老师还发2张试卷,不多,“2+2+2+……”总共也才7科吗!周末下午,其他同学——被视为“中考无望者”的,或去登山,或去逛街,或在球场驰骋;而我,却得去参加物理竞赛、数学竞赛、环保知识抢答赛……好不容易在法定假期有半天“闲”,家里人却接管了“看守”我的工作,一放下足以压死人的书包,脚还没踏出家门半步,耳边便响起“河东狮吼”:“去哪里?你要知道自己是谁,别人都在家用功……”下面的话不敢听,只得乖乖地原路返回“牢房”。
理由二:苦海无涯自小,我就是乡邻公认的“好孩子”,其他同龄人的“好榜样”。
当然,在同伴爬石山、探石洞时,我只能作他们“表演”的观众;在“差生”踢着诱人的足球时,我最多只能当一名啦啦队员。
每天都得闷在家,什么“同步”、“强化”、“复习”各类资料、习题,如汹涌泛滥的洪水向我扑来。
我只得一头扎进书海,头上还得顶着三座推不翻的大山。
“哥,屋后的李子熟了,咱是不是一起……”话还未吐一半,弟弟已被强行阻拦,拽出了房间,伯伯的训斥声,顿时如“雷”贯耳。
望着墙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对联,我一丝苦笑,摇摇头……苦海无涯,何处是岸?为了所谓的自己的美好未来,为了不负老师、父母的厚望,我只得无力地游向那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
而我,真的,只想做一个快乐无忧的“差生”。
[简评]①选材独特,内容充实。
小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很别出心裁,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选取了“人无我有”的材料,我也想做一个差生。
②情感真挚,中心明确。
小作者从反向立意,表达出了自我在面对强大的学习压力、繁重的学业负担、老师及父母厚重的期望下,有时,也想做一个潇洒快乐无忧的“差生”的想法。
③语言通顺,诙谐幽默。
流畅优美的语言中,不乏有幽默诙谐之处,亦有夸张之趣。
有时,我也想这样潇洒这种无拘无束的放荡,才是弥留历史的潇洒。
——题记不曾想过,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是一种潇洒。
残阳铺江似血。
微风拂乱了他的发丝,他站在乌江岸边,空洞的眼神迷茫地扎进湍急的江水中。
他抬起头,脑海中涌现出江东父老殷切的面孔与虞美人的音容笑貌。
当年的楚江霸王,再也忍不住满心的痛楚。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仰天大笑,随即剑气凛然,寒光一闪。
他的自刎,书写了历史长河中不肯过江东、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一代霸王真英雄的潇洒!不曾想过,屈原的纵身一跃,是一种潇洒。
江面萧条,长满青苔的江岸。
他颓败地拖着沉重的步履来到汨罗江畔。
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他仰头望望天空的飞鸟,是那样自由,朝着梦想奋力翱翔。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满心悲愤,他转身一跃。
他的一跃,凝成了一条弧线,宣明了满心的爱国情怀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潇洒!不曾想过,李白的醉后吟诗,是一种潇洒。
清冷的月光下,身着一袭白衣的他手握觥筹,朝着月儿饮酒对唱。
了无知己的苦楚深深侵入他的心中。
此时没有任何人,只有孤寂的月儿以及单薄的影子陪伴着他。
他孤独吗?不!他不孤独!他虽然没有知音,但他还有诗篇!“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他的约定,吟唱了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潇洒!不曾想过,诸葛亮的拂袖一挥,是一种潇洒。
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
谈笑间,历史上下辗转千年。
羽扇纶巾,一挥间一切灰飞烟灭。
他是忠与智的化身,但是,命运却与他开了个玩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的一逝,诠释了忠诚智慧真谛的潇洒!不曾想过……历史长河,源远流长。
活着,就要活得潇洒;死了,依旧弥留潇洒。
这潇洒,让我折服;这潇洒,让我心驰神往。
后记:其实每个人都很潇洒。
你、我、他,都有不被人所发现的潇洒,我们何不潇洒走一回,做一个真正的自己!点评①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小作者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选取了几个经典的场面,并运用细腻的笔触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那一个个经典的画面:项羽不肯过江东、屈原纵身一跃、李白醉后吟诗、诸葛亮拂袖一挥。
②底蕴深厚,文采出众。
历史的选材,诗词的点缀,让文章更加显得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足见小作者平时的深厚积累,才可在考场中一触即发,一气呵成。
③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以清晰的脉络结构,凸显出文章的主旨,表达出自己对这些人物品格的心仪向往。
也希望自己能有这样的“潇洒”。
有时,我也想放弃——一位死神的日记我是死神,在人世间行走万年的死神,我所掌管的是一个叫中国的地方。
阴冷的弯刀是我的武器;钩取灵魂是我的工作;冷血无情即是我的本性。
5月12日星期一晴“轰隆隆”一阵山崩地裂的响动,席卷了中国那个处于高原与盆地间的城市——汶川。
灾难发生的一霎那,整个城市毁于一片废墟。
我不以为然,十万年间,我已看倦了一切。
我挥起阴冷的弯刀,勾向那些灵魂。
我眉头紧蹙,因为就在刚才我失手了。
当我把刀挥向一位老师和四个学生时。
我竟没有成功。
面对弯刀,那位张开双手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住了身下四个学生的老师,他只轻轻地说了一句“让我的学生好好活下去!”“为什么?为什么在这一刻你还想着学生?”我冰冻的心微微震了一下。
“因为我是一个老师,守护孩子是我的天职!”我没有点头亦不会摇头。
“我只能保证不夺取他们的生命,能否活下去,取决于他们的造化!”我冷血地回答。
感悟:我第一次放过了刀下的生命,也许是因为震撼。
那种震撼敲击着我的心。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情?竟能做出如此的举动,我想不通。
5月13日星期二暴雨今天,地震发生的第二天。
我游荡在这面目全非的城市。
无心无意地审视着一个个废墟,昨日的场景历历在目。
在一堵巨大的墙倒下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撑住了坍塌的墙,支撑起一个小小的空间。
在那下边躺着的是他们年仅三岁的女儿。
在我勾走他们灵魂时,他们不曾畏惧,只是请我放过他们的女儿。
我扫视脚下的女孩,在经历余震暴雨后依然活着。
在她身边忙碌的是一个个素不相识的面孔,尽管他们手指血流不止,他们却不曾停止,不曾片刻稍息。
感悟:一个灵魂告诉我,这就是亲情,是因为爱,才创造奇迹。
又是一个情,情到底是什么?我心有了一丝开口,我竟有了一丝放弃我的工作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