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歌阅读》

高中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歌阅读》

高中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歌阅读》一、高考真题:1.(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4.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江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5.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典型例题:1.(2019·贵州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

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重庆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陆畅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①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二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②诗酒人。

[注]①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②谢公:南齐诗人谢眺,唐李白《秋登宜城眺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诗中,首句雄奇磅礴,“压”字写出北楼之高,“满”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

B.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

C.后诗中,“别”“笑”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达观里有一些苦辛。

D.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空间切入,侧重写景;后诗从时间切入,侧重写人。

4.两道诗都写了“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湖北黄冈中学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王维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

天官:天上的星官。

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宫。

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史士:大将星摇晃是出兵的预兆。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实写两军对阵的场面,“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震天军声,“万里”二字极写唐军阵势浩大。

C.颈联揭示赵都督的内心世界,“辞凤阙”写出征,“取龙庭”写塵战,无论是“辞凤阙”还是“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

D.这首诗与王维诗中常见的淡远、清新、自然的风格不同,呈现出笔力雄健、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9·山东日照一中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②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

《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

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

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

“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8.诗题虽为“苏武庙”,但实际上诗中使用了大量的笔墨虚写苏武。

请问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湖南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四首(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9.下列诗句当中的重点描述对象,和本诗中菊花的寓意相近的一项是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B.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咏柳》)C.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闯《同儿辈赋未开海棠》)D.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李商隐《流莺》)10.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

请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四川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行路难张籍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注)①弊:同“敝”:破旧的。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

B.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

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

D.本诗第七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

12.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D.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14.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9·福建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东莱学士无竞①陈子昂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