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答题:序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头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目: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词中又是怎样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①。
怀旧空吟闻笛赋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二十三年,指刘禹锡被贬官前后二十三年。
巴山楚水:指贬谪之地。
②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写了一篇《思旧赋》。
③烂柯人:相传晋人王质进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
棋到终局,王质发现手里的斧柄已烂掉。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问题:A、用诗中词语填空:首联说自己谪居在____________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____________了。
B、简答:颔联说自己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掉念而已。
接下去用王质烂柯的典故。
其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颈联两句诗,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们以何种新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这首诗用了多种抒情表意的方法,请指出来。
(有几种写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什么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1、“何当”照应上文的_____________字。
另2、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3、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有什么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1 ~ 3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却看”就是_____________“青春”指______________。
2、尾联“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____________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形成活泼流走的_____________对。
3、这首唐诗以___________为背景,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所以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 1~ 3题。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日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山居秋暝”中“暝”字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与“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暝”意思相同。
2、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描写绘__________绘____________,绘___________绘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______________(用四个字概括)的特点,寄托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
八、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西夏。
1、“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上阕后半部分的意思是。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3、这首词着一“”字贯穿全篇,大有曹操“”的气概,而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悲伤感叹,实属派的典范词篇之一。
九、阅读下面一首元曲,解答1-3题。
[中吕]卖花生·怀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是以写相争的历史。
2、诗人选取的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者之死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的众生劫难,也有戍边无归的军人悲哀,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主旨:。
3、整个作品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情调,“长叹”中包含着的复杂感情。
十、阅读无名氏的《金缕衣》,回答问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作者把“金缕衣”与“少年时”相对是为了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的“折花”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析本诗的反复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概括首两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赏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首诗是典型的前两句__________,三、四句_______________。
(填表达手法)2、请欣赏前两句描写的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