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 动态平衡,不强调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以经 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 内的国际收支均衡。
• 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实现的收支平衡;被 动平衡,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自 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的收支平衡。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7
•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 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帐户上 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 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 同时由于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 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12
• 这些经济学家认为,尽管自动稳定器可以减少政策 时滞,但这种作用十分有限。
• 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 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经常变动 政府政策。
• 最重要的自动稳定器是所得税制。以累进个人所得 税制为例,当经济高涨、国民收入增加时,个人和企业 上缴的税收增加,这抑制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而使 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反之,当国民收入减 少时,他们缴纳的税收减少,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减 少一些。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4
• 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 高越好。
• 一方面要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 限地增长,尤其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 更是如此。
•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 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
• 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 的适度增长率。
大工经济学原,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 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 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 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11
二、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类争论
• 因此,解决国际收支失衡是中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 政策面临的巨大挑战。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9
经济目标的权衡取舍
• 以上四大目标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
• 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的实现有促 进作用。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 济增长。
• 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 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两难选择。为了实现 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 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价水平的 上升。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紧缩财政和货币, 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 也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 货膨胀已难以避免的。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5
3、物价水平稳定
•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 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 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 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
• 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 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
• 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 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 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6
4、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 平衡与被动平衡。
• 静态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年的年末,国际收支不存 在顺差也不存在逆差;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问题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1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充分就业 • 物价稳定 • 经济增长 • 国际收支均衡
内部均衡 外部均衡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2
• 1.消极的还积极的:关于政策使用
•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宏观经济政策对稳定经济是 无效的,最好的政府就是没有政府。由于对宏观经济运 行所了解的远远要少于所不了解的,因此对于宏观经济 运行,最好的办法是听之任之而不是积极干预。
• 持消极论观点的经济学家不赞同干预的一个重要理 由是政策效果存在时滞。例如,经济高涨时政府实施了 紧缩性政策,然而由于政策效果的发挥往往滞后,当政 策发挥作用时经济运行可能已进入下行区,紧缩性政策 将加剧经济衰退。时滞的存在使得稳定政策几乎不可能 取得成功。
8
• 无论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还是顺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 成负面影响。
• 以中国为例,1994~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 特征是“双顺差”结构不断强化,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主要 体现在三方面:
• 一是贸易收支持续顺差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 二是导致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发展的不平衡;
• 三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调 控难度加大。
1、充分就业
• 由于失业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是巨大的,因此减少失 业成为各国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消灭失业是各国政策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但这是不现实的。
• 由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即便处于充 分就业水平,经济体的失业率也不会为零,即存在自然 失业率。
•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周期性失业、 实现充分就业。
大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政策
3
2、适度的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体总产出水平的增长。 一国能否不断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本国的经济增长,即便是经济增长上微小的差异,也会 导致国与国之间生活水平的大相径庭。
• 根据70法则,如果GDP年均增长率为2%,GDP翻倍 的时间为35年左右,如果增长率只有1%,翻倍的时间需 要70年。1个百分点的差异看起来微小,但长期影响巨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