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室钢筋工程技术交底内容

地下室钢筋工程技术交底内容

地下室钢筋工程技术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卷材防水层及防水保护层已经通过监理验收合格,各种隐、预检手续已经办理完毕。

、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且经复试合格后方可开始制作绑扎。

、砖胎模尺寸已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浇带处外贴式止水带已安放完毕。

、所有墙、柱位置线及控制轴线已全部用墨线弹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上,并用红漆将转角处标记清楚,经项目部及监理验收合格。

、搭设必要的进入基坑的脚手坡道。

、核对运到现场的成品钢筋的钢号、规格尺寸、形状、数量与施工图纸、配料单是否一致,如有问题应及时解决。

、钢筋班组必须提前一个星期向项目部提交钢筋采购计划单,到场的原材钢筋必须在一周内使用或加工完毕。

如果未按项目部要求施工经现场工长查证属实每吨原材钢筋按每超出一天 元计算资金利息,望班组积极配合项目部的管理工作。

技术准备
钢筋保护层
注:满足以上尺寸的同时,且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大于 要加设防裂措施
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注: 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 本表引自图集号为
钢筋的搭接长度
二:钢筋连接直螺纹连接、闪光对焊和电弧焊
本工程大于等于 时,采用套丝连接,水平钢筋大于或等于 的钢筋可采用闪光对焊和窄间隙焊相结合施工,小于直径 时可绑扎搭接,分段绑扎。

水平焊接采用预热式闪光对焊或间隙焊接长,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长中心至长度钢筋直径的 且不小于 的区段内不得有两个接头。

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控区不宜超过 。

焊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操作,施焊前要先焊试拉件、待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中严格建立自检制度,对焊接有质量问题的焊口,要割去重焊,电弧焊前,要先打同轴弯、两个同轴弯应同轴,如不顺,调顺后,再施焊,单面焊不小于 ,双面焊不小于 ;
钢筋直径 ≥ 时采用滚压直螺纹Ⅰ级接头
施工工艺:钢筋下料→钢筋套丝→丝头验收、套筒验收→钢筋连接→自检、互检(作标记)→监理验收
钢筋丝头质量检验方法及要求
现场滚轧直螺纹连接施工要点
( )本工程钢筋直螺纹接头的使用部位包括基础底板筋、基础梁筋、框柱主筋、主次梁主筋、部分墙筋的接头施工。

( )钢筋连接方法:将待连接钢筋丝头分别拧入连接套,用两把扳手分别卡住待连接钢筋将钢筋丝头拧紧。

连接长水平筋时,必须从一头往另一头连接,不得从两头往中间连接以免钢筋接头松动。

( )同规格的钢筋连接采用标准型套筒。

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套筒的规格必须一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要干净、完好无损;连接时用扳手进行施工,拧紧力控制在不加长力臂的情况下,一人拧不动为止,以保证施工现场接头质量的稳定性;为了防止接头漏拧,每个接头拧好后,必须做红油漆标记,以便检查;经拧紧后的滚轧直螺纹接头要无完整丝扣外露。

三:钢筋安装
、绑扎前应用粉笔画好底板钢筋的分档标点线和钢筋位置线,并摆放下层钢筋。

、钢筋的摆放顺序:底板底层钢筋:长向筋在下,短向筋在上;
底板面层钢筋:短向筋在下,长向筋在上,所有交点均应绑扎。

、绑扎好底层钢筋后,开始绑扎基础暗梁钢筋和摆放钢筋支架,钢筋支架用 钢筋焊成“人”字形,净高度 ㎜,之后即可绑扎上层纵横两个方向的定位钢筋,并在定位钢筋上用粉笔根据设计间距画线,然后依次摆放上层纵横钢筋,绑扎方法同底层钢筋。

、受力钢筋焊接或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底部两剪力墙跨中 (包括 , 为左跨和右跨之较大值)范围内为贯通纵筋连接区,顶部剪力墙两侧各 范围内为顶部贯通纵筋连接区,在连接区内,纵筋可以搭接或焊接,但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得大于 %。

、筏板底部与顶部纵筋弯钩交错 ㎜,侧面构造封边钢筋为 ,绑扎在筏板主筋内侧,至少有一根侧面构造纵筋与两交错弯钩绑扎。

、集水坑处板底、板面筋断开分别锚固,锚固长度均不小于 (非抗震最小锚固长度, 砼 钢筋 = = ㎜);侧壁水平筋同筏板顶部同向钢筋 ,根据施工是否方便,可置于内侧,也可置于外侧。

、后浇带加强筋按设计要求绑扎,东西方向附加筋为 ,每边宽出后浇带 (抗震最小锚固长度, 砼 钢筋 = = ㎜),南北方向附加分布筋为 。

、墙、柱插筋伸至筏板底层筋上边,平直段长度 ㎜,在筏板内部按间距不大于 ㎜且不少于两道水平分布筋(或箍筋)与主筋绑扎,其中柱箍为非复合箍;在筏板顶面以上二分之一墙身水平分布筋(或箍筋)间距绑扎第一道水平筋或箍筋。

、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筏板底面和侧面: ;筏板顶面 ;柱 ,
外墙外侧: ;外墙内侧及内墙: ㎜,保护层垫块间隔 - ,应与钢筋绑牢,不应漏放。

、挡土墙竖向钢筋顶部与 、 相交时锚入梁内部,与暗梁相交时,墙主筋包住梁筋。

、外墙外围应搭设双排脚手架,悬挑出水平杆用于固定外墙插筋。

)梁接头位置
( )梁底筋接头位置在墙柱支座处 净跨范围内,上筋在跨中 净跨范围内(基础梁相反)。

( )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取值为:第一排非贯通筋从柱、墙(梁)边起延伸至 位置;第二排非贯通筋延伸至 位置; 的取值规定为:对于端支座, 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 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

( )悬挑梁,见下图。

当 ≥ 时,设置附加钢筋④号筋,当 ≥ 并有集中力时,设置附加钢筋④⑤号筋。

当悬挑梁上部钢筋一排放不下时,第二排钢筋的下料长度参照 第 页详图施工。

当悬挑梁与里面梁上皮标高不同时,若满足 中规定时,上部纵筋则按此详图连续布置。

弯折角度:当 ≥ 时,为 °,当 < 时,为 °。

图 ①②③号钢筋在柱内锚固长度参照
详图施工。

)底板钢筋
( )施工顺序
弹线→承台钢筋→底板下网筋→放垫块→搭设马凳支撑结构穿底板上网筋(四层钢筋网片时,两片之间用直径 钢筋垫起)→墙柱插筋→绑扎上层钢筋→隐检验收 )操作要点
绑扎前要求弹出柱、墙边线、中线和集水坑、电梯井坑的轮廓线、轴向和径向钢筋控制线。

所有基坑钢筋翻样人员都应提前放大样,绘制基坑大样图,特殊大样还需要设计确认。

底板下网筋绑扎的同时,需铺垫细石垫块,其间距为 。

绑扎墙、柱插筋时,应在插筋的上部和下部各加三道水平筋或箍筋固定防止钢筋偏位。

底板马凳图间距
)框架主次梁、楼板、屋面板钢筋绑扎
( )施工顺序
支梁底模→绑扎短向主梁钢筋→绑扎长向主梁钢筋→绑扎短向次梁钢筋→绑扎长
向次梁钢筋→摆放梁下铁→套箍筋→绑扎梁箍筋→合梁侧模、支设楼板底模→弹网格线→绑楼板下网筋(短向钢筋置于下方)→穿水电管线→垫马凳、绑楼板上铁(埋设铁件)→调整水电管线→自检合格后报验
( )操作要点
梁主筋伸入支座长度要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

主次梁交接处在次梁边 处附加主梁箍筋;次梁箍筋从主梁边 处开始绑扎,楼梯下梁两侧设置 Φ (三级钢)吊筋。

主次梁相交时,次梁上下钢筋分别放于主梁上下钢筋上面。

井子梁长跨方向主筋放于短跨主筋上部,并在相交每测设置附加箍筋 φ 。

框架梁中心线与主中心线的偏心距大于柱宽的 / 是水平加腋见下图
次梁高于主梁时见下图。

)墙体钢筋的绑扎
( 施工顺序
弹线→钢筋清理调整→绑扎竖向筋→绑扎水平筋→加拉钩、套混凝土垫块→检查验

( 操作要点
墙体水平筋拉通线,竖筋吊垂线,保证墙筋横平竖直。

绑扎墙竖向受力钢筋时,要调正后再绑扣,绑扣时钢筋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并绑成八字扣,相临丝扣不得成一顺风。

凡是搭接处要绑扎三个扣,以免不牢固发生变形,绑扎铅丝必须朝内。

内外排钢筋高度绑扎一致。

水平筋绑扎至混凝土浇筑高度,墙拉钩钩于外侧主筋上,钢筋需要增设弯钩时,不得现场使用钢管套弯,必需在场外加工,以保证其弯心直径。

墙体钢筋绑扎时,操作人员应在墙外皮筋的相对侧进行绑扎。

有暗柱的墙体,暗柱边第一根墙体竖向筋距暗柱钢筋的距离同墙体竖向筋间距。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端柱和紧靠剪力墙洞口的端柱按箍筋加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

四:质量保证措施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钢筋安装主控项目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钢筋安装一般项目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五:安全措施
钢材、半成品必须按规格码放整齐。

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码放钢筋,应随使用随运送。

电动机械运行中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收工前应按顺序停机,离开现场前必须切断电源,锁好闸箱,清理作业现场。

机械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性能和用途,掌握有关使用、维修、保养的安全技术知识。

电路故障必须由专业电工排除。

机械作业时必须扎紧袖口、理好衣角、扣好衣扣,不得戴手套。

机械的链条、齿轮和皮带等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或防护板。

机械作业前应空车运转,调试正常后方可作业。

抬运钢筋人员应协调配合,互相呼应。

人工弯曲钢筋时,应放平扳手,用力不得过猛。

作业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不得攀登钢筋骨架上下。

六、成品保护
墙、柱主筋插筋与底板上、下层筋需仔细绑扎固定牢固,必要时可附加辅助筋电焊固定,混凝土浇筑前,加强检查,浇筑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负责修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