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忆我父亲最后的日子

回忆我父亲最后的日子

回忆我父亲最后的日子本文写于父亲去世后第十九天。

在父亲仙逝一周年之时,仅以此文纪念我敬爱的父亲!——题记今天是二零零七年九月二十二日,农历八月十二。

父亲离开我们十九天了,昨天晚上打好了父亲的《回忆录》,已经是深夜十一点钟。

父亲去后,我睡觉总不能睡安稳,常在半夜惊醒,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泪不知不觉就溢出了眼眶,对父亲的思念之心日甚,总觉得父亲还没有离去,还生活在我们中间,几日的不见,或许是出门走亲戚了,脑海里总是希冀父亲能再回来,给我们打电话,喊我们回家吃饭,叫我们回家拿菜,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到了,在这个传统的月圆人团圆的节日里,真希望父亲能回家看看,看看我的妈妈,看看你的儿女们,看看你至亲至爱的人!父亲的回忆录只写到二零零一年,后来的岁月,父亲没有做记录,我想用的一颗思念的心,一支笨拙的笔,做一些概述,在这一篇文章里,重点对父亲生命的最后的日子做一些记录。

在父母双亲都处于耄耋高龄的时候,我们一直在享受着父母的呵护,尽情地享受着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多少个双休日,父亲早早地打来电话,叫我们回家吃饭。

然后父亲买菜,双亲把饭做好,我们上完加班课就回家享受美味佳肴,吃完饭,父亲不让我们收拾碗筷,洗碗的事情都是父亲承包了,我们也就心安理得地丢下满桌狼藉,抹抹嘴回到各自的小家休息去了;冬天里,我不能下冷水,沾了冷水就咳嗽,每次回父母家,父母亲也总尽量不让我洗菜,冷、苦、累都是父母亲扛着,我就是这样尽情享受着父母的情爱,四十多年,心安理得。

有父母双亲健在,我们做儿女的即使也都是快近半百的人,还总像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太幸福了。

多少次我也曾想到父母年岁大了,应该多为父母做点什么,却总是忙,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忙于孩子,总是忽略了父母,总认为父母身体还很健康,不仅能够自理生活,而且还能源源不断地施爱与儿女,我们总是以此为自豪的。

尤其是亲朋们时常夸耀我的父母亲身体好,能活90岁没问题,我也对此深信不疑,我多次对父亲说:“爸,你好好活着,等我退休后天天陪你打麻将!”父亲也总是微笑地听着。

就是这微笑,让我对父亲的健康充满信心!偶尔,当社会上某某一个老人离世的时候,我的心也会为之触动,为之伤感,毕竟我的父母也是老年人,也会有离开我们的一天,但那只是短暂的担忧,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天竟是来得这般突然,这般让人措手不及,这般的痛彻心扉!第一次零距离直面生离死别,这种痛是没有失去父母亲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体会到的!父亲的身体在农历五月过后,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就像熬尽了油的灯,突然地弱不禁风了。

父亲体重的骤然下降,很让我担忧,即使如此,我仍没有料到这个暑假,竟然是父亲生命的倒计时。

这是一个忙碌的暑假,为了评职称,我整个七月份都在家没日没夜地写,八月二号材料上交后,紧接着又给几个学生补课,诸于许多的琐屑之事,忙得我焦头烂额,陪父母的时间少而又少,现在真正体会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的痛苦了,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便少许多遗憾啊!可是残酷的时间它不会倒流,多么残酷的事实啊!父母亲整个农历五月都吃素,七月十五这天,是农历六月初二,父母亲可以吃荤了,一大早我就让老公送猪肉回家,给父母补充营养,猪肉送到了,我的心似乎就安稳了。

我一直担心父母会营养不良,老年人,容易缺这缺那,何况我的父母亲一年有一半以上时间都在吃素,这更让我担忧。

平时,我回家总买些父亲喜欢吃的食品,如饺子,米巴等。

端午节的时候,因为父母不能吃荤,我给父母各买了一瓶“21金维他”,总想父母亲营养均衡一些。

七月十九日,农历六月初六是我的生日,按照惯例,父母亲要么喊我们回家吃饭,要么给我们一个电话或一份礼物。

今年,父亲在初四那天上午来我家了,送来新鲜猪肉,给我过生日的礼物。

因为写那该死的职称材料,我已有好多日不曾回家看望父母,我的父亲虽然八十多岁了,可是他耳不聋眼不花,唯一不如年轻人的地方,就是满嘴的牙齿都是义牙。

这一见父亲,突然觉得这已不是我那个身材魁梧,满面笑容,精神抖擞的父亲了。

眼前的父亲很苍老,显示出老年人的模样来了,况且那天天气很热,我执意留父亲在我家吃饭,我要喊妈妈也过来,父亲说不,他坚持要回家去,父亲似乎沉默了许多。

下楼梯的时候,我感觉父亲的腿脚没有以前利索,他走得很慢,很慢,我很心疼。

父母亲平时在自家的园子里种些小菜,自给自足,收成好的时候还能供应我和二弟家的蔬菜。

这个夏季,家里的院子里几棵葫芦生长特别旺盛,整个假期,父亲隔三差五就来电话叫我们回家拿葫芦,嫩葫芦下面条真是一道特色小吃。

还有韭菜,也是割了一茬又一茬。

每次回家,我感觉父亲比以前更加依恋我们,我割韭菜,父亲连忙去拿袋子来站在我身边给我装袋,老公摘葫芦,父亲主动去帮忙,有时葫芦在高处,父亲就去驮梯子,凡事总是亲历亲为。

家里有啥吃的,父亲总是要找出来,分些给我拿回家,即使是满街都能买到的苹果,也要让我拿几个回家吃,一次,把他们过年时晒下的干千张丝,也让我装回一小袋子。

尽管以前也经常回家拿这拿那,但是这个夏天里,父亲似乎对我特别细心,现在想起来,父亲是不是预感到自己在世的时日不多了,而他要给儿女的爱却还源源不断、很多很多呢?我每次回家都能装回满心的欢乐与温馨。

亲爱的老父亲,每每想到这些,我怎么能不泪水涟涟?我们都忽略了父母,只知道索取,索取……刚开始以为父亲的消瘦是五月份吃素造成的营养不良,过几天就会好的。

因为以前父亲也偶有不适的情况发生,大多都能吃点药很快就康复的。

可是这一回不同,经过几天的调养、观察,仍不见好转,父亲仍然觉得肠胃不适,看着父亲苍老的容颜,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我的内心着实很担忧。

我把我的担忧通过QQ传给了远在杭州湾的哥哥嫂子,也传给了在合肥的小弟。

哥哥嫂嫂在杭州湾修建湾跨海大桥,三年没回家了,工程建设者们都没有机会回家探亲。

七月十五那天,我看见嫂子的QQ上线了,便与她聊起了父母亲的状况来,嫂子告诉我,说他们装了摄像头,让我哪天把父母亲接到我家来视频。

哥哥嫂子也很想念二老。

直到八月七日,我交了职称材料,各种事基本理出了头绪,才将父母接到我家来,那天视频里,哥嫂能明显感觉到父亲的消瘦与苍老!第二天,我又和小弟在QQ上聊起父亲的身体状况来,我突然感觉悲从中来,眼泪横生,我告诉小弟,父亲突然地消瘦,不是好事;父亲明年过八十四岁,从迷信的角度看,八十四是个坎,因为俗语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我建议小弟尽早赶回家,看能否做父亲思想工作,带父亲去合肥大医院检查一下,小弟也很着急,说尽量早日回家来。

和父母亲商量后,我建议让父亲去吊点营养药水,如氨基酸之类。

父母亲也有打算去诊所,最终接受医生的意见注射一个疗程的参麦,父亲注射了三天参麦后,感觉好了一些。

母亲又建议他继续注射一个疗程。

我以为只要给父亲加强营养,父亲的身体就会康复的。

所以,我就尽可能的买些父亲喜欢吃的送回家,父亲年轻时最爱吃的东西,因为血糖高,晚年都戒了。

猪蹄膀、猪脚也是父亲爱吃的,不在禁忌之列,那天,陪父亲在安昌门诊注射参麦,看父亲下楼腿脚利索了一些,我也很开心。

回来的路上,我看肉案上有新鲜蹄膀,我给父亲买了一只。

可是,父亲到了八月中旬以后,食欲还是非常的差。

父亲的身体状况没有实质性好转。

八月十九日这天清晨,老公回家接小侄儿天宁来我家写作业,发现父亲的精神萎靡,毅然决定送父亲去县医院住院进行全面诊疗。

住院后,白天,母亲在医院陪护,只要第二天早上不抽血化验,父亲大多吊完水就和母亲一道回家,因为,我的父亲特别爱干净,一到夏天他一般每天要洗两次澡,他说回家洗澡方便。

如果需要在医院过夜,二弟和老公轮流陪伴。

我坚持每天早餐送一杯新鲜豆浆给父亲喝,希望父亲早日康复。

可是,几天下来,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化,各项检查结果均属正常值范围,显示不出那个部位有毛病。

尤其是做过CT检查之后,不仅没有发现可疑病情,而且得出父亲的粘膜非常好的结论,我们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如果检查没有毛病,当然该喜,可是为什么父亲的状况一直不见好转呢?各项检查结果均好,那病根到底在哪啊?真的不容乐观!在父亲住院期间,有两天,母亲说要回家点冬菜,插葱蒜,我替换母亲陪父亲吊水。

父亲每天吊八灌药水,一般要到下午一、两点钟结束。

每天中午,二弟或者我老公送饭来吃,我看父亲依然吃得很少,有时三两口过后就不想再吃。

主治医生解释说:“每天的营养含在药水里,吃得少点,不影响营养供给。

”叫我们放心,从医生的话语里,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我父亲的身体没有大问题。

主治医生他只是反复强调要加强营养,并没有透露出一丝丝有关我父亲病情严重的信息。

就在多日治疗仍不见好转的情况下,我们也曾经商量让小弟带父亲去合肥检查,查出病因再回县里治疗,医生的回答是:“不必!”把父亲送进医院的时候,我们全家就把医生当作救星,父亲一次次对医生说:“*主任,我的命就交给你了!”主治医生总是笑呵呵地说:“您放心,没事的!”医生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都牵动着我们全家人的神经。

我父亲的主治医生一直持乐观态度,这种态度也给我们对父亲的康复增添了信心!可是,情况并没有如医生所预料的那样乐观,最终的结果让医生自己也无法自圆其说。

现在只要想起父亲在医院住了十几天,什么病也没查到,就突然地离开了我们,我便如鲠在喉!我明白我现在就是要责怪医生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人死不能复生,何况我父亲一生对人总是宽宏大量,从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

我只是觉得很憋气——好好的人,送给医生手里,就突然地没了!我明白,没有一个医生不想把病人医治好,当自己的疏忽而导致病人病情恶化而不可救的时候,医生的心情也很不轻松。

真希望以医疗为职业的白衣天使们,能从我父亲的的救治过程中深刻反思自己,能正真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仔细研究病人的综合状况,对技术精益求精,因为人命关天,绝对不能得过且过、妄下断语!要给焦虑中的病人家属以合适的思想引导及正确的行动判断。

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无愧于白衣使者的称号!我的父亲在县医院里住院十多天,虽然每天用药,可就是不能改变食欲不振的状况。

而且出现便秘,于是接受医生建议通过进食香蕉利便,结果因香蕉属生冷且不易消化水果,导致胃部隐隐作痛,父亲更加的不舒服了。

8月28号那天一大早,我去看父亲,父亲说他昨天夜里感觉好多了,因头一天夜里值班医生给父亲加服了诊治胃病的药,胃部舒服多了。

听到这样的话,再看父亲脸上有了笑意,我们感到很开心、很开心……以为医生找到了父亲的病根,对症下药了,父亲很快就能康复。

也不能怪我们盲目乐观,我想,谁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都是这样,总尽量朝好的方面想。

父亲只要稍微舒服一些,他也是很乐观的,他对同病房的病友极其热心,对远路病人及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精神好的时候,他会很兴奋地向他们讲述他自己的故事,讲述他的孩子们的故事。

他就是这样的平易近人、与人为善!同房病友都非常敬爱他!父亲乐观的态度能够感染我们,我们焦虑的心理稍加平定并平添了几分愉悦,可这种愉悦是断断续续的,是短暂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