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标:2-3-4 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解读:1、掌握工业革命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和影响。

2、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3、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就,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教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工业革命”这个历史事件却了解不多;此外,因教材内容比较简略,需要通过设计各种情景,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形成比较直接和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感悟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及影响。

要求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整合,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谈工业革命影响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视野和概括能力,对学生要求较高,通过各种情景活动作铺垫,使学生真正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

【学习目标】1、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知道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2、掌握工业革命的完成情况,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3、通过学习,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工业革命的发明家及其创造发明,理解这些发明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分析相关资料,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及其工业文明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工业革命时代重要事件和人物对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工业革命的发明家及其创造发明,理解这些发明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流程】一、课前导学1、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什么时候开始?首先在哪个国家哪个行业发生?什么时候结束?3、工业革命过程中有哪些科技发明?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5、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二、课堂导入图片出示:英国世博会照片→梁启超图片及内容→同时期中国传统劳动方式教师导入:(PPT)163年前,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举行;(PPT)112年前,中国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他的一本书中写到:他梦想中国迟早也召开一届世博会。

为什么呢?面对50年前在英国就已经成为现实的世博会,梁启超梦想着、憧憬着?(PPT)因为那时英国已经领先于我们,而同时期的中国仍处在传统农耕文明的发展轨道上,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已经落伍。

英国又是因何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工业革命。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变革世界的引擎:工业革命。

(板书标题)三、工业革命1、什么是工业革命?生产方式:手工生产→机器生产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工厂及工厂制度2、工业革命的含义:“工业”指的是用机器进行生产。

“革命”指的是革新生产工具和社会体系。

四、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条件)教师: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请大家仔细阅读、理解、分析书本58页第一段1—3句。

试着找出原因。

1、“17世纪,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在英国初步确立”(PPT)图片是什么?(1689《权利法案》)《权利法案》颁布最大的意义是什么?(以法律的形式巩固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它的颁布标志着正式确立起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什么条件?(政治保障)2、“英国的手工工场迅速发展”(PPT)图片展现的是什么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比较发达,长期的手工业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工人技术水平较高)——提供什么条件?(技术条件)3、“英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PPT)图片展现的分别是什么?(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提供什么条件?(资本条件)4、“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PPT)图片展现的是什么?(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什么条件?(市场条件)以上4个原因中,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第4句“由于海外市场的急剧扩大,市场的需求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

”可以看出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巨大市场的需求。

除了书本上这几个原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例如:(PPT)英国的圈地运动,英国颁布《圈地法令》强占农民的土地,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衔接: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PPT)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条件)1、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稳定的政治保障2、手工工场比较发达,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较好的技术基础3、大规模的海外掠夺和贩卖黑奴——雄厚的资本积累4、广阔的殖民地——巨大的市场需求5、圈地运动——充足的劳动力五、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承转:英国的工业革命就在这各种各样的合力下在英国爆发了。

在这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中,英国有三样东西美国有一样可以说是举世瞩目的。

(PPT)珍妮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轮船、蒸汽机车。

大家一小结:棉纺产品需求量的增加,迫使棉纺织行业进行技术革新,珍妮机发明,纺纱效率大大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日益显露以人力为动力的局限性,动力革命便提上日程,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季节、地点限制的动力机器。

此时动力机器应运而生,这个动力机器是改良蒸汽机。

工业革命开始后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将那堆积如山的产品运往各地,人力、畜力和简单的运输工具无法胜任,于是交通工具的革新又提上日程。

轮船和蒸汽机车也就应运而生。

六、工业革命的影响1、扩展:19世纪初(PPT),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意志、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开启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的进程。

2、过渡:工业革命的影响就仅此而已么?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补充材料,注意划出关键词句,讨论工业革命还带来哪些影响?材料一:由于采用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具,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从而使得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英国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工业的比重不断扩大。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向工业区集中。

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英国走上城市化社会。

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方式,出现了自由竞争等新的社会风貌。

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至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了。

材料二:工业革命创造了大量财富养肥了资本家,而工人阶级则挣扎在饥饿和贫困之中,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日益尖锐。

学生:☐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世界面貌发生极大变化☐开启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教师讲解:(PPT)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标志,在工业革命前,我们劳动主要靠什么?(双手)而在工业革命之后呢?开始用机器进行生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生产工具转型,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我们摆脱了水力、季节、河流的控制,从此以后,机器到处都是,但机器的块头特别大,能不能像以前一样放在家里进行生产?不行,你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屋子里,那这个更大的屋子是什么?——工厂。

蒸汽机又使我们的生产组织形式由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再来问大家一常识性问题,你坐火车是不是必须得按点去啊,这说明蒸汽机车的出现,让我们脑子有了一种什么观念?(时间观念)火车把世界各地的货物运到我们身边,你想买,你的用什么买?于是我们有了金钱观念。

以前贵族出行坐马车,但现在他们出行要和下层平民一样挤在火车厢里,这说明什么观念被打破了?很好,等级和阶级观念。

火车的出现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由以前的封建等级思想过渡到现在的现代思想。

(PPT)积极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⑴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建立起来;⑵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⑶经济结构:农业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工业的比重不断扩大,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

⑷生活方式:出现了城市化;⑸阶级关系: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⑹社会观念:平等、自由竞争等思想观念出现。

3、促进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消极影响:1、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2、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七、工业革命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八、课堂小结,回归导语工业革命的影响虽然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从人类社会发展角度总的来说:(PPT)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成为变革世界的引擎。

九、课堂演练见导学案十、课后拓展1、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观看“大国崛起”中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视频,找一找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其他条件,以及工业革命期间的其他以蒸汽为动力的发明。

2、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十一、教学反思十二、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