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
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时间系列设计 单个被试设计
实验设计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
前测和后测
前测是指在实验处理之前对被试进行的测量 或测验; 后测是指在实验处理后进行的测量或测试。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
实验设计一般包括两个或更多的组。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最简单的形式包含两个 组:接受实验处理的组和控制组。被试在 实验前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实验 处理。在实验结束时,测量两个组并以此 作为研究的因变量。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局限
只有一个自变量,所以不能分析多个自 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 无前测不能进行实验处理前后差异的比 较。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
被测对象 前测结果 实验处理 后测结果
RG1 RG2
O1 O3
X —
O2 O4
在前测和后测控制组中,组一与组二在 进行实验处理之前先做一个测试,记录 测试结果,然后再进行实验处理,最后 再得出后测结果。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
被测对象 RG1 RG2 X — 实验处理 O1 O2 后测结果
Gs表示组(group),R表示随机抽取或分至各组的人数, X表示实验处理,“—”表示不经过实验处理。Os表示对相 关变量的观察后的结果,同一列的Os表示实验的时间相 同,比如上表的O1与O2在同一列上,表示实验的时间是 相同。
组,从而可以控制选择、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 实验结果的干扰。 (2)由于设置了控制组,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是以实 验组和控制组的比较为依据的,因此能有效控制历史、成 熟、测验和统计回归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使用了前测,这就使得研究者可以对实验组前后 测的差异(O1-O2)和控制组前后测的差异(07-08) 进行比较。同时,前测也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确认实验组 与控制组的相等性。
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局限性
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不是很经济。 实验设计不能检测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 作用。
准 实 验 设 计
准实验研究
► 准实验研究的定义: ►
不能随机分派实验对象,将保持原样的组运 用于一个实验中时,我们就称此实验为准实 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的特点 (与真实验相比)
1,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 2,研究进行的环境不同。 3,内在效度上,真实验优于准实验设计;外部效度 优于真实验设计。
RG4 组4 O7 (控制组)
10名被试不接受教学(—)
为期一周
O8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图,包含3个实验组和 1个控制组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包含的组数,等于 实验处理组数加上控制组。被试在实验处 理前后都要接受测量。
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优点:
(1)由于采用随机选取并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形成等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
仅施后测控制仅施后测控制组可图示如下:Xs的下标标明了不同的实 验处理。在该次试验中处理次数为K。 RG1 X1 O1 RG2 X2 O2
…
…
…
Ok Ok+1
RGk Xk RGk+1 —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
一名四年级老师做一个有关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 行为影响的实验。使用两种辅助教学材料,以及 传统材料,他们构成三种独立(实验)变量水平。 随机抽样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可扩展到包含两个以上的组。
RG1 O1 RG2 O3
X1 X2
O2 O4
…
…
…
…
O2k O2k+2
RGk O2k-1 Xk RGk+1 O2k+1 —
上述符号表示有k个接受实验处理的组和作为控制组的一个比 较组。如不需要控制组,称该设计为前测—后测随机组设 计。
RG1 组1 15名被试用第一种类型的辅助教材(X1) 01 RG2 组2 15名被试用第二种类型的辅助教材(X2) 02 RG3 组3 15名被试用传统教材(—) 03
后测
阅读测 试的成 绩(因变量)
8周教学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图,包含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包括进行实验处理的所 有组,以及一个控制组或比较组。被试只 是在实验处理之后才接受测验。如果无需 控制组,该设计为仅施后测随机组设计。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
实验设置如下:随机抽取40名高中低年级学生,前提是所 有人均在学几何课程。四十名学生分成4组,每组10名。 实验处理实施如下: G1 接受15分钟为一单元的立体几何概念教学; G2 接受两个15分钟为一单元的立体几何概念教学; G3 接受三个15分钟为一单元的立体几何概念教学; G4 (控制组)不进行立体几何概念教学。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
随机分布 前测
RG1 RG2 组1 组2 O1 O3 10名被试接受15分钟为单元的教学(X1) 10名被试接受2个15分钟为单元的教学(X2)
后测
O2 O4
RG3
(空间关系测验 (空间关系测验 得分:形式A) 得分:形式B 组3 O5 10名被试接受3个15分钟为单元的教学(X3) O6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
一名研究者对集合概念的教学所用时间的长短对 高中低年级学生有关空间关系的测验成绩的影响 感兴趣。研究问题陈述如下: 有关立体几何概念教学的时间量对高中低年级学 生在空间关系知识方面得分影响的研究 这个问题的陈述显然包含了一个实验的研究, 教学时间量是研究者控制的变量。我们采用两种 大体相近的空间关系测验,一个作为前测,一个 作为后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