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案
物流供应链医药行业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WTO的进入, 外资企业即将进入中国医药流通市场, 国家加快对医药流通企业GSP认证步伐, 目的是在于能在外商进入中国医药市场之前, 国内企业能练好内功, 能与外资企业相抗衡。
国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已经明确指出, 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扶持建立5-10个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年销售额达50亿元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 建立40个左右年销售额达20亿元的大型企业, 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要达到全国销售额的70%以上。
因此当前国内医药企业正处在企业重组, 机构改革时期, 要么被别的医药企业兼并重组, 要么经营管理实行批, 零分离。
那么对于已经进行兼并重组, 机构改制, 批零分离后的医药企业, 她们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是能提供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计算机系统来帮助她们规范管理。
物流供应链管理医药行业解决方案, 一方面能够为医药企业提供信息系统, 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管理模式。
总的来说, 能够为企业解决:
1、整个公司进行统一管理, 实行统一采购, 统一核算, 统一
配送, 统一价格, 对公司内部各部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2、强化GSP管理, 辅助企业经过GSP认证。
3、构建整个公司的信息化网络, 实行无纸化办公, 以信息流加快物流的速度。
物流供应链管理医药行业解决方案既可适用于医药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 同时也可适用于批零兼营企业。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如下:
一、总部管理系统
基本资料: 包括字典表, 商品管理, 供应商管理, 批发客户管理等。
1、门店业务管理: 零售连锁企业对各零售店的管理, 包括零售店的要货配货处理, 零售店退货和调拨业务处理。
2、采购管理: 包括采购订单管理, 采购退货处理, 电子定单处理等。
3、批发销售管理: 包括销售订单处理, 销售退货处理, 应收帐款, 发票管理。
4、财务管理: 包括应付帐款管理, 综合查询。
5、营销管理: 包括促销管理, 调价管理。
6、库存控制管理: 包括对各零售店库存管理和控制。
7、业绩考核管理: 包括采购业绩考核和门店业绩考核。
8、会员管理: 包括会员基本资料, 会员消费查询, 会员信息处理。
9、 GSP管理: 包括供应商证照管理, 首次经营企业管理, 首次经营药品管理, 进口药品及证照管理, 商品档案管理, 不合格和退货商品管理, 滞销和近效期商品管理。
10、盘点管理: 包括对配送中心和各门店仓库的盘点管理。
11、员工档案管理: 包括公司内部的员工管理和机构管理。
12、接口通讯管理: 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与企业已有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通讯模块, 如金税工程, 社保系统等, 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13、日结通讯: 包括日结数据处理, 月结数据处理及转帐, 总部与配送中心, 零售门店数据传输, 数据备份。
二、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
基本资料: 包括区域资料、省份资料、城市资料、物流中心资料、作业班组资料、行车路线资料、仓间和仓储位资料。
1、进货作业: 进货作业处理正常。
入库和客退作业。
正常入库作业, 根据总部的入库指示(预先通知或不通知), 将良品放置于良品库, 不良品放置于待处理区, 每日入库结束后打印入库管制表反馈给总部。
如果须接货, 还应包括从第三地将商品运送到物流中心的过程。
客退作业包括两种: 直接退货和销售退货, 系统对这两种退货方式作出不同的管理。
2、出货作业: 依据总部的出货指示(出货通知单)的要求, 再经物流中心确认、配车、拣货、出货后, 库存量相应减少, 出货后, 还应输入回单资料及拒收原因, 完成后打印配送管制表, 以告知总部每日配送完成情况。
3、存量管理: 库存管理包括对存量的调整、盘点作业、移仓、温湿度记录以及库存查询和异动查询。
4、调拨作业: 依总部指示, 将货物从一物流仓库调拨到她处物流仓库。
5、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主要对商品进行改包装、贴标牌、组装(BOM表)处理等, 将来会成为第三方物流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
本模块为独立模块, 有一套完整的作业流程和数据处理过程。
6、车辆管理: 车辆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车辆运行费用, 最大限度提高运能。
7、 GSP管理: 包括商品养护管理, 商品进出验货管理, 仓库
温湿度记录管理, 商品批号跟踪。
三、连锁门店管理系统
基本资料: 括收银员资料, 柜组资料, 柜组商品资料, 中药饮片加工资料, 药品拆零资料, 配伍禁忌资料等。
1、门店业务: 包括门店请货单, 退货申请单, 调拨单, 门店报损单等。
2、库存管理: 包括门店库存的盘点, 库存调整, 批号调整, 中药饮片加工, 药品拆零等。
3、 GSP管理: 进货验收管理, 商品拆零记录, 饮片装斗记录, 药品养护记录, 药品退库记录, 特殊药品验收记录, 处方审核记录等。
解析ERP实施使结构优化问题
一、 ERP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规划)是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 使企业业务数据统一化、全部在线处理。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5%已实施ERP。
从技术层面看, 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 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物、财、
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 从而减少环节, 提高生产率, 增强企业竞争力。
从管理层面看, 它又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等管理系统。
从电子商务运作系统看, ERP是基础工程, 没有ERP, 供应链管理就失去了支持, 整个电子商务的品质就要打折扣。
因此, ERP作为崭新的现代管理手段。
它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 ERP实施的基础工作是重建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1、组织结构优化的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 要求企业具备更富有弹性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促使企业以更快和更灵活的方式满足市场和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
中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大多为金字塔式的职能型层次式组织结构, 且机构臃肿, 人员繁多, 严重影响办事效率。
凡此种种显然严重地阻碍了组织的发展, 应当由新型的扁平小组中心型流程式组织替代。
我们应建立更富有弹性的流动型组织, 组织的成员能够来自不同的部门。
也可能是企业外部的专家、顾问, 实际上企业管理已超越企业本身固有框架。
ERP系统正是要求企业建立富有弹性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对市场做出迅速敏捷的反应,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和市场机遇, 从而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随着ERP系统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改良, 当前许多系统已具备高度的弹性可支持随时调整的组织结构。
2、组织结构优化的方法
ERP实施的基础工作是梳理现有业务流程使之规范化、标准化, 以先进的管理系统主导企业整个业务流程, 重新构造各业务部门之间以及职能部门同二级单位的过程型工作关系和分工。
ERP软件的业务流程从系统观念出发, 根据物流、资金流设计的, 取代了旧的信息采集、汇总、统计与传递等管理统计工作。
旧的业务流程是按专业部门分工设计的, 长久以来人们已习惯于按专业职能处理信息, 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方面未建立整体的管理规则。
ERP的模块跨越了传统的部门界限, 因此, 需要企业业务从以职能划分转变为以流程优化重组。
需要许多部门甚至合作伙伴一起共享信息、协调工作, 从而使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反映企业竞争能力的要素得以明显的改进或提高, 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大量实践表明, 企业ERP只有在成功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3、组织结构优化的作用
经过观念重建、流程重建、组织重建, 使财务管理由原来的二级核算改变为一级核算: 物资供应实行”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 并将二级库存管理改为一级库存管理, 实现财务核算上移和物资管理体制改革一步到位, 全面提升财务决策和物资管理的效率, 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 强化了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