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内蒙古)00383-犯罪学-形考任务1答案第1题研究犯罪原因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设计()。
A. 犯罪预测B. 犯罪对策C. 犯罪预防D. 依法处理犯罪第2题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所采取的行政性()的总称。
A. 罚款B. 处理行为C. 打击措施D. 强制措施第3题犯罪人的()是其犯罪个人原因中最直接的犯罪因素。
A. 人生观B. 心理特征C. 思想观念D. 世界观第4题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系统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A. 犯罪预防B. 依法处理犯罪C. 改造罪犯D. 科学的犯罪预测第5题对犯罪预测做出最早尝试的是()A. 美国的欧林B. 美国的格卢克夫妇C. 美国的伯吉斯D. 美国的梯伯滋第6题要控制和减少犯罪,必须要筑好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即()A. 家庭防范B. 单位防范C. 社会防范D. 学校防范第7题犯罪学重在穷究犯罪的(),以便对症下药,治标又治本。
A. 目的B. 规律C. 原因D. 动机第8题古典犯罪学派的创始人是()A. 德国的李斯特B. 意大利的贝卡利亚C. 意大利的龙勃罗梭D. 美国的希利第9题研究犯罪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A. 比较论证法B. 社会调查法C.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D. 数理统计法第10题综合治理违法犯罪的中心环节是()A. 改造罪犯B. 科学的犯罪预测C. 依法处理罪犯D. 犯罪预防第11题把统计学的理论应用于犯罪学研究上,首推意大利犯罪学家()A. 贝卡利亚B. 菲利C. 盖拉威D. 赫德森第12题依据有无违反社会性(反道德性),分为自然犯罪和()A. 对国家法益之犯罪B. 对个人法益之犯罪C. 对社会法益之犯罪D. 法定犯罪第13题被害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以《被害人学——生物、心理、社会学的一门新学科》这一论文的发表为标志,它的作者是()A. 德国的李斯特B. 德国的费尔巴哈C. 以色列的门德尔松D. 美国的希利第14题犯罪学还具有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A. 社会机制B. 社会目的C. 社会功能D. 社会制度第15题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
A. 萨瑟兰B. 李斯特C. 龙勃罗梭D. 弗洛依德第16题作为犯罪现象发生原因的社会意识一般可统称为()。
A. 反社会意识B. 动机C. 犯罪动因D. 目的第17题犯罪人的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它是犯罪人实施犯罪的思想基础。
A. 以自我为中心B. 自私自利C. 个人主义D. 极端利己主义第18题道德信念是指人们把道德认识变为自己的(),坚信它的正确性并在实践它时产生肯定的情绪体验。
A. 行动纪律B. 行动原则C. 行动标准D. 行动准则第19题准确的()是制定科学的犯罪对策的前提和基础。
A. 依法处理犯罪B. 改造罪犯C. 犯罪预防D. 犯罪预测第20题()是指公安机关对于社会上具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所采取的专业防范措施。
A. 治安预防B. 改造罪犯C. 科学的犯罪预测D. 依法处理犯罪第21题以犯罪人是否第一次实施犯罪行为为标准可将犯罪分为()A. 初犯B. 再犯C. 精神病犯罪人D. 常态犯E. 智能犯罪第22题我国刑法分则规定了两种惯犯形式,即()A. 常业犯B. 职业犯C. 常习犯D. 性格犯第23题精神病质的表现十分复杂,其中与犯罪有关的类型主要有()A. 寡情型精神病质B. 冲动型精神病质C. 轻浮轻佻型精D. 弱智型精神病质E. 妄想型精神病质第24题继门德尔松之后,又有大批学者为被害人学这一学科的完善做出了贡献,他们是()A. 施鲁兹B. 哥尔尼鲁C. 瓦夫岗D. 李斯特E. 那格鲁第25题阿尔德尔·法塔将被害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 潜在型B. 未参与型C. 虚假型D. 参与型E. 挑衅型第26题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希利。
对错。
第27题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手段(包括以暴力相威胁),以特定的或不特定的人或物为侵害对象,蓄意危害他人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
对错。
第28题互动性是指在犯罪发生之前和犯罪过程中,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相作用,被害人不过是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物或最终结局。
对错。
第29题被害性是指由被害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诸要素所构成的足以使其被害的内在倾向性。
对错。
第30题自我改造就是进行疏通、引导和正面教育,以启发其自觉,自我反省,改过归正。
对错。
第31题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刑法规定的某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实施了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对错。
第32题破坏犯罪就是指爆炸、投毒、放火以及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犯罪。
对错。
第33题龙勃罗梭直接提出了“白领犯罪”问题。
对错。
第34题犯罪人与被害人,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他们就是由犯罪行为联系起来的两个对立面。
对错。
第35题犯罪的本质属性是它对统治阶级的反抗,不同阶级对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是相同的。
对错。
国开(内蒙古)00383-犯罪学-形考任务2答案第1题龙勃罗梭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是()A. 行为理论B. 精神分析理论C. 天生犯罪人论D. 挫折——侵犯理论第2题()是指犯罪原因实现为犯罪行为的特定领域。
A. 犯罪结构B. 犯罪空间C. 犯罪心理D. 犯罪场第3题犯罪预防,就是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限制、消除(),控制“犯罪场”,减少或防止犯罪现象的发生。
A. 犯罪过错B. 犯罪行为C. 犯罪的原因D. 犯罪过失第4题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危害了社会,社会应当对其采取矫治措施的人。
A. 犯罪过错B. 犯罪过失C. 犯罪行为D. 犯罪的原因第5题狭义的犯罪预防工作体系不包括()A. 治安B. 社会C. 家庭D. 学校第6题法律观念(即法律意识)包括的三个方面中不含()。
A. 法律行为B. 法律意识C. 法律信念D. 法律知识第7题被害人学是研究犯罪被害人的特征、分类和()以及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
A. 含义B. 组成C. 性质D. 法律地位第8题被害人是指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人(或法人),他的三个特征中不含()。
A. 牵连性B. 有责性C. 被害性D. 互动性第9题犯罪心理学理论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与犯罪行为关系的学说,其特点是注重从人的()心理状态、特点方面解释犯罪原因。
A. 心理特征B. 心理机制C. 性质D. 心理机制第10题()犯罪,是指直接故意危害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犯罪。
A. 暴力型犯罪B. 淫乱型犯罪C. 政治型犯罪D. 经济型犯罪第11题80年代以来,我国犯罪手段的特点趋于()技术化和现代化。
A. 年轻化B. 暴力化C. 智能化D. 机械化第12题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原则、策略和措施称为()A. 犯罪预测B. 犯罪对策C. 犯罪预防D. 犯罪矫治第13题人的心理的形成大体上循着需要、动机、认知、情感、()、人生观这个顺序发展的。
A. 想法B. 思维C. 意志D. 思想第14题可责性是指()因自身的过错、如挑衅、引诱、攻击等导致犯罪的发生。
A. 行为人B. 犯罪人C. 嫌疑人D. 被害人第15题以犯罪人是否第一次实施犯罪行为为标准可将犯罪分为()和再犯。
A. 智能犯罪B. 初犯C. 精神病犯罪人D. 常态犯第16题精神病质的表现十分复杂,其中与犯罪有关的类型主要有冲动型精神病质、寡情型精神病质()。
A. 狂想型精神病质B. 兴奋型精神病质C. 轻浮轻佻型精神病质D. 智障型精神病质第17题继门德尔松之后,又有大批学者为被害人学这一学科的完善做出了贡献,其中包括()A. 哥尔鲁B. 施鲁克C. 那格鲁D. 李特第18题阿尔德尔·法塔将被害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未参与型、潜在型()、参与型。
A. 有责型B. 挑衅型C. 无过错型D. 无责型第19题首先提出关于少年犯罪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是()A. 华生B. 多拉德C. 艾克霍思D. 弗洛依德第20题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是()A. 犯罪预防B. 科学的犯罪预测C. 依法处理罪犯D. 改造罪犯第21题犯罪预测的方法应根据犯罪预测的()来确定A. 内容B. 任务C. 目的D. 对象第22题犯罪场构成内容包括以下四种因素()A. 犯罪侵害对象有关情况B. 犯罪控制机制弱化情况C. 空间因素D. 时间因素机制弱化情况第23题四道预防的犯罪预防体系:()相结合A. 社会预防B. 心理预防C. 刑罚预防D. 治安预防第24题以犯罪人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将犯罪人分为()A. 初犯B. 精神病犯罪人C. 常态犯D. 再犯第25题根据被害人被害的真伪,可将被害人分为( )A. 有责性被害人B. 虚假被害人C. 真实被害人D. 无责性被害人第26题犯罪人在心理方面的特点对于研究犯罪原因和预防改造犯罪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错。
第27题劳动教养是指对于违反法纪而又不宜于或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实行一定期限的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
对错。
第28题法人犯罪是指法人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在执行职务活动中,以法人的名义并根据法人决策机构的旨意,为了法人的利益故意或过失实施的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对错。
第29题业务过失犯罪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或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在其业务活动过程中,因违反业务注意义务而发生危害社会严重后果的行为。
对错。
第30题抑制系统分为内抑制系统和外抑制系统两个部分。
对错。
第31题犯罪学是研究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
对错。
第32题社会变迁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变迁往往导致人们对新的社会环境失去适应能力,使传统的社会控制手段失去有效性能,因此在社会发生突然的、猛烈的变动时,犯罪现象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和增多。
对错。
第33题克雷奇默尔是犯罪人类学理论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犯罪人论》。
对错。
第34题贴标签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莫顿。
对错。
第35题生产力状况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处于最深层次的地位。
对错。
国开(内蒙古)00383-犯罪学-形考任务3答案第1题犯罪人的情感结构不包括()A. 情感的非社会性B. 情感的低级性C. 情感的偏执性D. 情感的变易性E. 极端的自我中心倾向第2题根据被害人被害的真伪,可将被害人分为真实被害人和( )A. 虚假被害人B. 无责性被害人C. 有责性被害人D. 假想被害人第3题下列不属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的是()A. 多偶发性B. 疯狂性C. 少预谋性D. 纠合性第4题依犯罪人犯罪行为的性质可将犯罪分为财产犯罪、暴力犯、智能犯罪( )A. 预备犯B. 结果犯C. 风俗犯罪D. 行为犯第5题当前我国犯罪的主要不包括()A. 经济型犯罪B. 政治型犯罪C. 暴力型犯罪D.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E. 淫乱型犯罪第6题犯罪心理的主要构成成分不包括()A. 人生观结构B. 思想结构C. 情感结构D. 需要结构E. 意志结构第7题犯罪的个体原因包括()和人生观A. 世界观B. 犯罪动机C. 贪欲D. 心理结构第8题犯罪场构成内容不包括以下哪种因素()A. 犯罪控制机制弱化情况B. 犯罪侵害对象有关情况C. 时间因素D. 地域因素第9题专门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和刑罚预防A. 家庭预防B. 依法处理罪犯C. 改造罪犯D. 治安预防第10题依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法益,犯罪划分的类型不包括()A. 对国家法益之犯罪B. 对社会法益之犯罪C. 法定犯罪D. 对个人法益之犯罪第11题依犯罪人的年龄为标准可将犯罪人分为()和成年犯罪人A. 精神病犯罪人B. 未成年人犯罪人C. 老年人犯罪D. 常态犯第12题根据犯罪预测的内容,犯罪预测类型不包括()A. 宏观预测B. 犯罪主体预测C. 犯罪手段预测D. 犯罪类型预测E. 犯罪率预测第13题犯罪学主要是研究()和犯罪预防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