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藏高原海拔

青藏高原海拔

篇一: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张庆奎 200621059 气象学2班一、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众所周知,太阳辐射对气候以及作物生长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

太阳辐射主要包括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三个波段。

概括起来说,达到植物表面的红外辐射的能量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一半,其中仅有约0.5-1.0%用于光合作用。

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植物的形状、颜色与品质的优劣起着重要作用。

二、气温低、日较差大、年变化小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低,构成了青藏高原气候主要特征。

位于藏北高原和青南高原的可可西里年平均气温在一4℃以下一等温线与等高线相重叠,自成一闭合的低温中心,为青藏高原温度最低的地区,也是北半球同纬度气温最低的地区,青藏高原有一半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o℃,其它地区如雅鲁藏布江、河汉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相对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在3一5℃。

青藏高原气温变化小,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各地年较差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年较差是北部大南部小,西部大东部小青藏高原年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要小4-6℃以上。

形成高原年较差小的原因是,夏季温度比较低,而冬季的温度不太低,尤其是在西藏南部地区,冬季干燥,太阳辐射强,局部地区增温比较明显,所以,冬季相对而言不太冷,导致气温年变化较小。

三、降水少、地域差异大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藏东南4000毫米以上向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冷湖逐渐减少,冷湖的降水量仅有17.6毫米,最多降水量约是最少降水量的200倍。

以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巴昔卡为例,降水量极为丰沛,平均年降水达4500毫米,是我国最多降水中心之一。

由于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东西走向,以及缅甸西部的那加山南北走向,构成朝西南开口的马蹄形的地形,每当夏季从孟加拉湾吹来的温暖偏南气流冲入马蹄形的地形后,迫使气流转变成气旋性弯曲,这可以从马蹄形内台站地面风向频率看出,东北风和西南风频率几乎相等,形成季风辐合区,而巴昔卡正好地处西南气流转为东北气流的位置上,易造成丰沛的降水。

溯雅鲁藏布江北上,深入高原腹地,降水急剧减少,而且沿雅鲁藏布江地区的降水可达400毫米,比流域两侧山麓一带降水多,雅鲁藏布江河谷地是西藏主要农区。

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与雅鲁藏布江之间,有一狭长的少雨区,年降水量少于300毫米。

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阻挡南来的暖湿气流北上,气流翻过高大山体,下沉增温,相对湿度变小,不易形成降水,为雨影区,是西藏较为干旱的地区。

东念青唐古拉山以北地区,降水较多,为400-600毫米。

藏北地区受切变线、低涡天气系统影响,加上有利的地形条件,成为藏北多雨中心,气候比较湿润。

雅鲁藏布江下游与怒江下游以西地区,是青藏高原年平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一般都在600-800毫米以上。

黄河流域的松潘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700毫米。

祁连山脉的东南部也是一个年降水量较多的地区,平均500毫米左右。

其它大部分地区约在200-500毫米,高原东部的三江流域横断山地区降水偏少,在400毫米以下,其中尤以怒江河谷降水更少,是著名的于热河谷,出现具有亚热带干暖河谷特征的灌丛。

被河流切割的地区,象吉隆、聂拉木、亚东等地,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也可高达1000毫米以上,随着高原抬升降水迅速减少。

四、高原气候带的特征里仅对高原气候带和藏东南山地亚热带、热带北缘气候的基本特征分述如下:五、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北半球西风气流的东进、东亚的季风环流起屏障作用;同时它又对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本身所产生的明显的热力作用,这种热力作用直接影响着东亚的季风环流。

冬季,巨大的高原,因地势高,冰雪面积大,空气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成为一个低温高压中心。

此中心一方面使高原南侧的西风南支气流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这个低温高压中心又迭加在蒙古高压之上,更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使我国东部南北温差增大。

夏季,青藏高原上为一热低压。

这个热低压又强烈吸引着来自南亚地区的西南暧湿气流,使西南季风的势力加强,给江南北部、江淮地区送去大量的降水。

特殊年份也能影响到川西、陇东地区。

同时,在高原的高空,又常形成一个暖性高压。

这个暖性高压在东移时,常给川、陕、云、贵各省带来干旱天气,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转为伏旱。

这个暖性高压,如果位置偏西,则长江中下游、川东和贵州多雨;而川西与华北少雨;如果位置偏北,则长江流域少雨干旱;偏南则长江流域多雨偏涝。

再其次,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它直接阻挡了我国西部地区对流层下部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流。

冬季,冬季风阻滞于高原以北,使我国西北内陆冷高压势力更强,并使冷空气南下的途径偏东;使位于高原南面的印度比其东西同纬度地区气温高而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

夏季,青藏高原阻挡了西南季风深入北上,使大量的来自印度洋热带洋面上的暖湿气流只能大部停留在南亚的东北部和青藏高原的东南一隅;一部分掠过高原东南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进入我国的西南。

华中和华东地区,加强了这些地区的降水过程,而我国西北地区则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干旱少雨。

另外,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其涡源就在青藏高原。

由于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存在,它可以使高原上空的大气产生热力对流,这种热力对流能使高原上空的云泡汇集,成为云团、云区或云带,最后在南支西风急流的吹送下,以跳跃式的水平运动方式移出高原,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大量降雨。

篇二:论述青藏高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论述青藏高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对气温的影响1.机械阻挡作用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

从冬季北半球700hpa与500hpa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高原北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则东南侧暖于西南侧,这显然是受到上述分支冷暖平流的影响所致。

因西风在高原西侧发生分支,于是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比冷空气易于爬越山地。

从夏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由巴基斯坦北部和东北部阿萨姆两个地区总是有两个伸向西藏方向的暖舌,其中有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

青藏高原阻滞作用对气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并且波及到对流层中层。

根据我国衢县与同纬度德里各高度上月平均气温的比较,可以看出在500hpa及其以下各层的气温皆是衢县低于德里,尤其是冬半年的差异更大。

2.热力作用将青藏高原地面的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则偏高。

根据观测资料分析计算表明,高原地-气系统逐月向四周大气输送的热量。

从11月至翌年2月是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提供热量,这时青藏高原是个冷源,其强度以12月、1月份为最大,向四周自由大气吸收热量600多j/cm2d。

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其强度以6、7月份为最大,向四周大气提供热量850j/cm2d以上。

就全年平均而论,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是一个热源。

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高原的西部。

夏季的暖区范围很广,整个对流层的温度都是高原比四周高,再往高层暖区范围扩大,到了100hpa层上,温度分布出现高纬暖、低纬冷的现象。

从青藏高原的地面气温看来,具有如下特点:(3)气温季节变化急,春温高于秋温:青藏高原上春季升温强度大,特别是当积雪消融之后,雨季未到之前,高原因受强烈的日射,增温甚快,秋季降温速度亦快,春温高于秋温,例如高原上的班戈4-10月气温差为2.8℃,而汉口同时期温差为-1.4℃。

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高原气温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二、高原季风在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

冬季高原上出现冷高压,冬季出现热低压,其水平范围低层大,高层小,其厚度夏季比冬季大。

风的季节变化,一般是高原北侧开始最早,高原上次之,高原东侧再次,高原南部最迟。

三、对降水的影响一)、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青藏高原对亚洲降水分布影响范围极广,据最新气候模式研究结果: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存在,夏季的西南季风只能到达印度洋的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偏西风和西北风,受下沉气流控制。

因此大陆将是水汽很少的干燥气候,即使印度和缅甸,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充沛雨量。

而青藏高原的存在,对大规模气流的影响,首先诱使热带西南季风向印度、缅甸侵袭,造成高原雨季,同时西南季风的一部分长驱深入,到达我国东部形成江南雨区。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那我国西部的干旱将更为严重,东部也将属于干旱气候。

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大约距今几千万年以前,从我国北方到长江流域都是广阔的干旱气候带。

二)、高原本身的降水分布篇三:青藏高原对于气候的作用你的问题比较大,我对高三学生一般分析如下要点:一、对气温的影响1.机械阻挡作用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

从冬季北半球700hpa与500hpa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高原北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则东南侧暖于西南侧,这显然是受到上述分支冷暖平流的影响所致。

因西风在高原西侧发生分支,于是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比冷空气易于爬越山地。

从夏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由巴基斯坦北部和东北部阿萨姆两个地区总是有两个伸向西藏方向的暖舌,其中有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

青藏高原阻滞作用对气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并且波及到对流层中层。

根据我国衢县与同纬度德里各高度上月平均气温的比较,可以看出在500hpa及其以下各层的气温皆是衢县低于德里,尤其是冬半年的差异更大。

2.热力作用将青藏高原地面的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则偏高。

根据观测资料分析计算表明,高原地-气系统逐月向四周大气输送的热量如表6?11所示。

从11月至翌年2月是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提供热量,这时青藏高原是个冷源,其强度以12月、1月份为最大,向四周自由大气吸收热量600多j/cm2d。

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其强度以6、7月份为最大,向四周大气提供热量850j/cm2d以上。

就全年平均而论,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是一个热源。

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高原的西部。

夏季的暖区范围很广,整个对流层的温度都是高原比四周高,再往高层暖区范围扩大,到了100hpa层上,温度分布出现高纬暖、低纬冷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