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根据《X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X年)》(X 政办发〔X〕7X号)和《X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X-X年)》(X政发〔X〕2X号)精神,为明确我市“X”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实现X年全民科学素质目标,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X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1.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

实施好13年免费教育政策。

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培养中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鼓励高中阶段开设多种形式的科学选修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增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知识渗透、融合。

鼓励学校与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共建共享科普资源,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研究性学习,通过“专家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科普体验进乡村、中小学生科普实践进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活动,强化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

2.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热情。

加强职业技能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鼓励X学院、X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

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面向广大学生积极弘扬科学精神、讲解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系统提升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借力高等学校,发挥高等学校科协、科研部门、学生科技社团作用,开展学术交流、普及科学技术、传承先进文化、举荐优秀人才,促进高等学校与社会、科研与生产、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3.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

广泛开展“科技之春”、学校科技节、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避险安全、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

开展科学实践探索创新活动,中小学校定期举办小创造、小发明、小种植、小养殖、小论文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全面推行学校安全标准化管理,针对不同年龄学生和地域特点,开展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防中毒、防踩踏,生命、生存、生活“六防三生”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自防自护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作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科普活动的重要成果展示平台。

开放X学院科技教育资源,实施X学院与高中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春笋计划”。

开展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

开发动漫、MV、H5等科普宣传文化产品,推动实现科技教育活动中小学全覆盖。

4.营造良好科学教育环境。

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

加强青少年数字技能学习教育,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不断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对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活动进行量化评估,并列入学校工作考核内容。

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继续教育、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开展各类科技类亲子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

分工: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局、市药监局、市气象局、市妇联、市农科所、X学院、X职业技术学院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1.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依托农科所,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社区科普大学、科普活动站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星火科技培训等,构建现代职业农民教育网络。

开展职业农民、农业实用技术、信息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农技人员、农村电商、知识产权等培训。

创新农学结合模式,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培养体系。

鼓励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科普组织及阵地承接职业农民培训等科技服务,推进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发展。

2.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

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主题科普宣传等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经常性的农村科普活动。

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引导群众树立绿色殡葬意识。

完善农村科普“站、栏、员、网”建设,建立以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能工巧匠为主体的专家咨询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

总结推广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等行之有效的做法。

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

3.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将科普设施纳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建设中,提升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开展科技创新示范县、科技进步县、科普示范县(区)、科普示范镇、村、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拓展科普惠农工作领域。

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能力。

实施科普惠农富民计划、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建设、科普(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普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养。

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创业项目开发、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服务,帮助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面活跃农村科普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科普工作机制。

4.推进农村科普精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实施科普精准扶贫,加强贫困地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科普服务力度。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加大对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

大力组织开展“三农”网络书屋建设、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新农民微视频展播等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

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设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管理执法、农业电子商务等四大信息服务工程,支持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示范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

分工:由市农业局、市科协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局、市药监局、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行业学(协)会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报告、讲座、培训、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成长提高。

2.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培训。

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构建城乡教育网络,面向城乡社区提供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健康生活等教育服务,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

实施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体系,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

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科技培训,突出从业技能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继续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提升劳动者素质,培养高技能人才。

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企业科协等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和评价工作。

深入开展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加大妇女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妇女科学素质和就业能力。

3.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

大力开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培训,加大创新创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知识产权、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作为主要内容,发挥企业、科普机构、科普场馆、科技特色学校、妇女之家作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培训。

积极开展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维权知识培训及面向失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其就业、工作、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4.广泛开展经常性职工科普宣传活动。

积极推动企事业科协组织建设,组织和引导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技术能手评选等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科技服务活动,全面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

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依托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科普阵地,强化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加大面向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宣传。

组织专家宣讲团深入厂矿、工地、学校、社区进行科普知识宣讲活动。

分工:由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农业局、市卫计局、市文广新局、市药监局、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单位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1.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

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科学生活素质,持续加强X主义、X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科学理论的教育,大力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开展科技革命、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前沿科技知识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贯彻落实《X年X省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X年X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X年X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完善健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公务员教育培训“X”规划的重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