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考数学(文理)分析一、各知识点具体分析高考数学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下面我将对这五年来各知识点的考察做个具体分析。
1,集合简易逻辑:每年1题!近几年高考对于集合的考查比较稳定,文理差别不大,以集合的交并补子基本运算为主,适当与其他知识进行简单交汇,多余二次不等式或绝对值不等式交汇考察,均属于考查基础为目的,而且感觉渐趋稳定!相信明年高考在集合的考查会延续这点.简易逻辑:除了2011年考过一个充要条件与必要条件的问题,新课改后就基本没出现逻辑方面的小题,但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会综合逻辑方面的知识点,逻辑与集合一样都是很简单的知识点,重复考察的几率不大,明年高考估计也会延续这点:不会直接出逻辑方面的问题,但会在其他方面对逻辑这一章节知识点进行交汇。
2,复数:与集合一样,近几年对复数的考察很稳定,文理差别不大,每年1题,主要考察复数的四则运算,及复数相关的性质概念,如复数的模长、共轭复数等,难度较小。
对于复数,掌握好基本运算规则化简方法,相关性质即可。
3,平面向量:每年小题都有考察,主要考察数量级将模长相关性质,课改后,可以发现,连续三年考察了向量的模长计算问题,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偶有考察。
故对于向量这一章节,主要掌握数量级有关公式及性质,还有模长的计算方法。
向量在高考中属于比较简单的问题,相对于前面集合与复数来说,稍微复杂点,但总体向量仍属于简单范畴。
4,线性规划:新课改后,线性规划理科每年必有1题,只有文科2012年未考及。
线性规划应用类问题现在基本绝迹,主要考察线性规划求最值问题。
虽然线性规划的运算量相对较大,但我觉得高考中线性规划考察难度并不大,比如今年的线性规划问题就很简单,比教材上例题差不了多少。
不过为了避免很多同学解出交点带入的情况,明年高考估计会加大“形’的考察力度,故在线性规划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含参线性规划、非线性目标函数处理方法、线性规划逆运算的教学。
5,三角函数小题:通过前面统计数据表可以看到,三角函数的小题也是每年必考,考察重点在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及三角函数图像及其性质,只要公式熟练即可。
估计明年高考在一点上变化不会太大,故在三角函数的复习中要注意求值化简的常用公式,如倍角公式降幂公式辅助角公式等运用,三角函数图像问题一定要注意A、ω、 这三个参数与哪些性质有关,还要注意三角函数几种变换的规则,对称轴对称点的计算方法等,这些都是高考中考察的重点,要好好掌握,关键是熟练公式。
6,不等式:不等式这一章节高考主要的考察点在线性规划,上面已经做了单独说明。
不等式里另外几大考点二次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基本上不作为单独小题出现,但这些知识点可以融合到其他问题里,如集合、函数、解析几何等知识点中。
至于三选一的绝对值不等式,高考考察比较基础,基本上按照考试说明来考,难度不大,掌握基本方法即可以了。
估计明年高考,不等式除了线性规划外,其他知识点在小题中不会做单独考察,但会交汇综合在其他问题里。
三选一的不等式证明问题,如果是绝对值不等式问题,可以考虑选择,如果是不等式证明类的问题,建议放弃,选参数方程与极坐标问题比较好。
7,立体几何小题:课改后,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大为降低,现在高考中主要以三视图及求值往年提来考察,三视图问题相对来说不会很复杂,基本上只要能还原原几何体,了解三视图长宽高关系,问题都不大。
求值问题一般来说都有点复杂,属于中上难度问题,立体几何小题中的求值问题主要是求体积及空间角,复习中要注意空间角的画法找法,多多熟练。
至于体积问题,首先要看清楚几何体是个什么几何体,选择好相应的公式来处理,如果是三棱锥,注意定点与底面的选择。
另外就是立体几何小题一般补个图形,所以画图能力不能太差,不然凭空想肯定是想不出结果的。
8,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由统计表可以看到,课改后,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考察得很少,理科就2012年考过一体,文科就2013年考过,属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而且难度并不大,无需投入过多(无底洞),而且排列组合难题无数,只要处理好分配问题及掌握好分类讨论思想即可!不过二项式定理全部为“通项问题”似乎有些单调,系数和问题似乎被遗忘了。
估计明年理科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两个知识点中会考一个,文科估计不会考了。
9,推理证明:这个很让人觉得奇怪,推理证明是新课改后新增的知识点,但课改到现在三年高考竟没出过这方面的问题,其它地方高考倒是基本上每年都有一个归纳猜想类比推理的问题,考纲对这章的要求是了解,最低级别了,不知道明年是不是还会继续保持,持观望态度。
10,概率小题:课改之前,没有概率的小题,只有大题。
课改后,概率小题年年有,主要考察古典概型与相互独立事,条件概率、期望、分布列等从未在小题中出现!估计明年年概率仍以这亮点为考察点,但我觉得条件概率似乎应该出现一次了。
11,统计:统计案例小题除了2012年考过一次,其余几次都没考,估计明年高考也不会有统计案例的小题。
但大题统计案例肯定是会考一个的,文科主要考察抽样分布及独立性检验,理科估计会与概率或与应用问题结合在一起考察。
统计案例不算复杂,把条形图茎叶图熟悉好,独立性检验的规则掌握好,然后计算上不出问题,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12,数列小题:数列在考纲中的要求时很高,等差等比概念要求掌握,最高级别要求,等差等比求和要求理解,所以说数列在高考知识点中很重要,但新课改后,数列做了很大调整,难度大大降低,数列小题基本上只考察基本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每年都会有。
不过近年来,数列小题难度有递增趋势,常规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已经无法达到筛选的目的,估计明年数列小题不会出现纯粹的等差问题或等比问题,应该会把两者综合起来或者考察非常规数列问题。
对于数列小题而言,主要还是掌握好三组公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定理。
基本上,所有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小题都可有这三个公式来处理,一定要掌握好。
13,圆锥曲线小题:基本上每年高考都会有两道圆锥曲线小题,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理科基本上每年都会考察一个抛物线相关的圆锥曲线问题,文科不太固定。
新课改后,考试大纲对圆锥曲线的要求明显降低,删除了第二定义。
通过这几年高高,特别是后三年高考圆锥曲线问题可以发现,其实,虽然圆锥曲线的小题考察的比较基础,基本上都是考察定义、标准方程、图像性质、基本结论等,但是注重知识间的交汇,由于知识进行了交汇本身就是提升了题目的难度,使得对每个知识本身的考察难度实际上是上升力,比如2014年求抛物线中三角形面积问题,2013年求椭圆离心率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考察的都是些简单的性质公式,但要灵活运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14,函数小题:函数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基本上每年都有三到四个函数小题,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及导函数综合运用,而且函数问题基本上都是作为小题的压轴题出现的。
函数小题主要体现数形结合,分类整合,转化化归,函数方程等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和函数方程思想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函数小题对抽象函数的考查也很重视,抽象函数没有具体表达式,只能根据函数性质来考虑问题,这个估计会成为以后函数考查的主要方式。
故抽象函数其中常见的结论,方法必须熟练!很多问题高考反复考察,一定要重视。
定积分作为新增知识要重视两个方面训练,代数运算与几何意义。
只有2011年考了一次,且是从代数角度考得,由于平时题目不多,学生一般不太“熟练”!新课改后,反函数从课表中删除,但反函数的对称性质还是要了解的,2014年理科第12题就需借助反函数性质,不然无法解决。
15,算法初步新课改后,算法初步每年一个框图问题,不算复杂,能读懂框图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
不过框图可以与很多知识点交汇,常见的如数列、不等式、分段函数等,有些交汇问题比较复杂,但始终注意一点,框图的程序语言不要读错理解错。
16,三角函数大题:三角函数在高考题中比较稳定,特别是新课改后,三角函数与数列分担17题位置,以考察解三角形为主,顺带考查三角函数常用化简公式,主要是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降幂公式、倍角公式、辅助角公式等。
明年17题如果考三角函数的话,应该不会有变化。
熟练基本公式、基本性质、化简方法,三角函数的大题很简单。
17,立体几何大题:几何大题。
新课改后,立体几何大题分为两部分人能,一部分是平行垂直的证明(包括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与线线垂直),这部分一般都比较容易,大多数学生经过训练不会有问题。
像这类证明题,主要是掌握好平行与垂直的常规证明方法。
比如平行常用的证明方法有中位线发、构造平行四边形等,证明垂直主要有特殊三角形(等腰等边)、菱形正方形对角线垂直、勾股定理、线面垂直性质等,掌握好这些基本证明方法,可以说立体几何第一问就是送分的问题。
立体几何另一大类问题是求值问题。
包括异面直线夹角、线面角、二面角、距离、体积等。
理科偏重于考查求各种空间角,特别是二面角,文科偏向于考查求体积之类的问题。
求值问题在立体几何中本是复杂问题,但观察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中对立体几何的考查,空间向量的内容普遍在中学开设和广泛应用,考生对于传统立体几何难题——异面直线成角、直线与平面成角、二面角和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解等,由于有了空间向量这个杀手锏,在心理上已经不畏惧了,似乎立体几何问题一下子由较难问题变为中档偏易问题.但立体几何本意是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向量法对空间想象能力没任何作用,估计后面立体几何问题会偏重于几何法,出的问题可能无法建立坐标系或者说可以建立坐标系,总有点的坐标无着落处于未知状态.立体几何命题趋势近几年越来越在综合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代数方程思想、平面解析几何或向量的方法,存在性的探究。
立体几何试题难度不大,得分较为容易,对立体几何的复习首要的事情就是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确实掌握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公理、推论等,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掌握这些定理在不同题目中的用法,理解它们的个性和通性.譬如对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问题,让学生牢固树立以下的思维脉络:证线面平行(垂直)转化为证线线平行(垂直);证面面垂直(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垂直(平行)或证线线垂直(平行).在此基础上突出知识的主干,强调中心问题,做到全面细致,找到解各种题目的突破口,提高解题能力.其中一项重要的能力是“画图”.高考卷中立体几何的小题一般都不给图,而大题中所给的图又往往需要添加辅助元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出一个好图等于题目解决了一半!训练中要做到:①会画——根据题设条件画出适合题意的图形或画出自己想作的辅助线(面),作出的图形要直观、虚实分明;②会看——根据题目给出的图形,想象出立体的形状和有关线面的位置关系;③会用——对图形进行必要的分解、组合,或对其某部分进行平移、翻折、旋转、展开或割补等.立体几何试题尽管难度不大,得分也较容易,但对我们文科生来说,必须有一定量的过手训练,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相应的能力.从考试情况来看,部分文科生得分仍不理想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网络不严密;二是没有立体感知和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欠缺;三是表述不规范。